盛极必衰的规律,遍及万物。

CXO行业也不例外。

2023年是CXO产业链的分水岭。进入2023年,当新冠红利褪去后,大中小药企收缩研发管线裁员、终止IPO、破产......诸多悲观信号暗示着这是动荡不安的一年。

CXO行业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中。2024年初,一众CXO企业近期披露了2023年业绩,订单骤减、业绩下滑,令人唏嘘不已。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4年伊始,美《生物安全法案》又接连传来一系列负面消息,药明闪崩、出海遇"阻"......2024年CXO迎来“至暗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XO下滑趋势显著

在2020-2023年,国内CXO赛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营业收入增速更是近60%,利润增速也维持在50%以上。大批新冠订单红利使药明康德、凯莱英等CXO龙头业绩高速增长。

然而,这一高速增长在2023年出现“刹车”。

据华源证券行研报告:2023年CXO营收909.4亿元,同比下滑1.9%,归母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下滑18.8%,CXO整体毛利率为40.8%,与2022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率为19.3%,较2022年减少4.02%。

今年第一季度刚过,不少CXO企业陆续披露了Q1业绩情况。从季度看,2024Q1 CXO营收191.4亿元,同比下滑13.2%,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下滑42.3%,整体毛利率为36.4%,较2023Q1年减少4.73%;归母净利率为14.6%,较2023Q1年减少7.36%。随着后疫情时代新冠红利的褪去,CXO下滑趋势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CXO龙头药明康德为例,尽管2023年报中药明出现2.5%的增长,但增速却由前几年的平均70%直接跌落到个位数,其股价更在两年时间跌了60%,对应市值蒸发了2657亿元!

其他CXO企业也“步履维艰”。康龙化成实现营收26.71亿元,同比下滑1.95%;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滑33.80%;泰格医药实现营收16.60亿元,同比下降8.00%;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58.65%。

悬在CXO头顶的利剑

引起行业风波的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自今年1月末发酵至今,给国内CXO企业带来不小承压,尤其对那些海外营收占比过重的CXO们。

众所周知,药明康德的境外市场收入占比非常高,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74.67%、80.88%、81.81%,如今深陷其中,其股价也多次出现闪崩,年初至今股价下跌近四成,曾四次发布澄清公告予以回应。

此外,公司2024年业绩指引也释放出相对消极的预期:2024年预计收入383亿元至405亿元,相比2023年全年增长-5.06%至0.39%。即使按照最高值405亿元计算,其营收增速也将创下10年新低

尽管修订版法案给了8年缓和期,但脱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8年时间,中间又可能会发生很多难以预料之事。

结语

资本寒冬下,创新药研发遇冷本就让以药明康德为首的CXO遭遇业绩、市值双重下滑,而“黑天鹅”《生物安全法案》的不期而至,又让药明康德在内的CXO行业雪上加霜。

丛林法则,优胜劣汰。CXO行业寒冬下,未来几年竞争力较弱的CXO公司有可能会逐步被整合或者退出市场。

如何在新形势下破局求生,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是每个CXO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来源文章:公众号药研网,欢迎专注医药行业资讯分享,市场洞察及靶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