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宣布石油减产后,今年4月,有不少中东国家再次宣布了石油减产计划。这不仅对美国的经济形成了严峻挑战,而且对西方多国、中俄两国也有不同程度的重大影响。

根据国内媒体“央视新闻”报道,4月2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将从今年5月开始,自愿将本国的原油日产量削减至50万桶。沙特国家通讯社表示,沙特政府与重大一些产油国进行协调后才做出这一决定,而且沙特此项自愿减产行动将持续至今年年底,同时有沙特政府人士认为,沙特做出此举主要还是为了“支持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具体而言是油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沙特外,阿联酋、科威特、伊拉克、阿尔及利亚也向外界表示,四国将从5月起削减原油产量,在此之中,阿联酋计划减产14.4万桶每日,科威特计划减产12.8万桶每日。伊拉克计划减产21.1万桶每日。阿尔及利亚计划减产4.8万桶每日。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避免激怒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阿尔及利亚官员表示,此次中东国家的自愿减产行动只是一项“预防性措施”,目的是为了稳定石油市场,并非针对其他国家。

有趣的是,除了中东国家外,包括哈萨克斯坦、阿曼在内其他国家也打算和沙特一道,在相近的时间点进行石油减产计划。当然,作为产油大国的俄罗斯也宣布要维持石油减产计划,而且俄罗斯政府也表示不会对“向俄油限价”的国家出口,俄方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能源贸易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很好打击了西方国家在进口俄油上的傲慢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次有不少国家减产石油,其实对中国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在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的石油贸易上,由于我们与沙特、伊朗等国签署了长期性的合作协议,加上中俄两国相当友好的经贸关系,各国石油减产并不会影响到中国从俄罗斯与中东各国的石油进口。

况且全球石油减产所导致的油价上涨,有利于中国民营企业的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作为该产业的生产制造与研发改进的大国,客观上对日本、德国等老牌汽车工业大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影响力。有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正在接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让日本、德国的传统能源汽车市场不断萎缩,加之全球油价上涨的预期情况,日德等国很可能会在中东的这轮石油减产中面临巨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面临最大问题的还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现在美国人很清楚,如果油价继续上涨,他们的生活成本就会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的是,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所以在很多郊县地区,美国老百姓非常依赖于私人交通的出行方式,比如传统能源驱动的越野皮卡车,就是美国人民的常用载具。

美国民众和中国民众对房产和车辆的看法也不同,中国人注重安土重迁,所以比较看重房产;而美国人由于经常需要远行,很多地区的公共交通设施又很落后,所以很注重对私家车的购买和长期使用。综合来看,这波油价上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极大,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对美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无疑是极其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欧洲由于油价上涨,也会出现工业发展成本上升的情况,进而对欧洲工业的恢复有一定打击。倒是俄罗斯方面由于在经济方面和能源进出口贸易有深度绑定,所以全球油价上涨客观上和促使俄罗斯经济的增长,而且对俄罗斯的产业转型也有一定程度的帮助。毕竟,有了更多资金,普京政府就可以让俄罗斯经济多做一些新的尝试。

同样的,中国在全球油价上涨的局势下,一方面会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也会带动社会思想的转变,毕竟,传统能源汽车市场将会逐步萎缩,扩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让中国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崛起,此外光伏产业的建设,也会因油价上涨倒逼发展。总的来看,我们会得到很多好处,而且在中国政府的英明指导下,经济复苏的速度将会因此进一步加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中国崛起的同时,美国正在忙于如何维持他们的美元霸权。更为重要的是,当沙特等中东国家开始解除与美元金融霸权的捆绑,纷纷采纳中国的投资建议时,美国霸权的崩塌注定就时日无多了。当然,作为冷战时代经验丰富的政客拜登并不会坐以待毙,他很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遏制中国崛起,以及强迫中东各国停止石油减产计划。对此,我们将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