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ICC,最近干了件大事。它们的检察官日前表示,正在寻求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防长加兰特,以及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三名领导人发出逮捕令,各有各的“罪名”,不过待遇都是一视同仁。

【ICC检察官申请对内塔尼亚胡等人发出逮捕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C检察官申请对内塔尼亚胡等人发出逮捕令】

乍一看是对当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但主要还是冲着以色列去的,因为哈马斯连国家实体都不是,只是巴勒斯坦内部的一个派系。

对哈马斯而言,有没有这份通缉令,对他们的内外处境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恶化和改善都谈不上。而那些对哈马斯态度不那么严厉的国家,比如说土耳其,连ICC的缔约国都不是。往后埃尔多安跟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还是该接触接触,该对话对话。

但在以色列这边,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即便以色列不是ICC的一员,但逮捕令正式签发以后,内塔尼亚胡等人的外事活动将受到极大限制,就跟当初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处境差不多,如果要前往ICC的缔约国,就有被逮捕的风险。

这一举措来得让以色列有些猝不及防。本来按照计划,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正准备访问以色列,听取报告,审查后者提供的证据,再做进一步决定。结果在启程之前来了这么一出。

【内塔尼亚胡和防长加兰特都是通缉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塔尼亚胡和防长加兰特都是通缉对象】

对方“不按套路出牌”,也难怪以色列的反应有些出离愤怒。

当然,ICC本身是没有强制执行的能力的,逮捕令的效力,全靠缔约国自身的司法力量支撑。换句话说,只要内塔尼亚胡等人不去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本身没有任何风险。

但以色列这边更在意的是国际观瞻,要不然内塔尼亚胡政府前段时间也不会一直在游说美国,要求后者阻止国际刑事法院针对以色列下达通缉令。不难看出,以色列还是相当顾忌ICC的。

虽然逮捕令目前只是在申请阶段,在签发之前,还会有法官审查证据,然后再做出最终决定。所以以色列依然有斡旋的余地,但外界更关注的是这件事背后的象征意义。因为国际刑事法院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对巴以冲突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发声明谴责IC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发声明谴责ICC】

至于国际刑事法院为何有权过问巴以冲突,这里就要补充一句,ICC成立的基础是《罗马规约》,美国和以色列虽然不是缔约国,不受管辖,但巴勒斯坦是签署过的。所以与巴以冲突有关的问题,只要专业对口,国际刑事法院确实有仲裁的权力。

但实事求是地说,通缉令能不能正式落地,尚且没有定论。消息开始发酵以后,不仅引发了以色列的激烈反应,美国也第一时间开始对国际刑事法院施压。

从总统拜登到国务卿布林肯,还有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都在公开场合,对媒体发表长篇大论,去论证以色列为什么不能跟哈马斯“相提并论”,还有巴以冲突为什么不能和乌克兰危机“划等号”。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也暗示,准备制裁ICC。

总之美国的核心论点只有一个,国际刑事法院调查乌克兰危机,通缉普京,没有任何问题,但介入巴以冲突,通缉内塔尼亚胡,就不能容忍。

【拜登政府也开始设法施压国际刑事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政府也开始设法施压国际刑事法院】

万一ICC顶不住美国的政治压力和各种制裁措施,那么这份通缉令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就是把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防长的名字摘掉,只保留哈马斯高层的名字。

但如此一来,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国际刑事法院也会因为在原则性问题上让步,声誉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无论怎么收场,可能都会让俄罗斯看了笑话。

顺带一提,别看美国反应跟以色列同样激烈。但民主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尽管拜登和他的内阁旗帜鲜明支持内塔尼亚胡,但也有一些党内元老持保留意见,支持国际刑事法院对哈马斯和以色列“各打五十大板”。

甚至干脆有人说,如果内塔尼亚胡和哈马斯都因为这份通缉令,在巴以问题上“靠边站”,对美国可能更有利。

这种观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随着加沙冲突持续发酵,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的呼声与支持度已经呈现压倒性的态势,从安理会到联合国的几次投票,都说明了很多。

【一旦通缉令下发,内塔尼亚胡处境就跟普京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通缉令下发,内塔尼亚胡处境就跟普京类似】

如今内塔尼亚胡在巴以问题上态度顽固,无非是仗着支持以色列是美国内部绝对的政治正确。只不过美国为了帮忙收拾烂摊子,在外交上耗费了大量精力,多多少少有一些不满情绪。

而且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压力与谴责,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嫁到美国身上,增加美国身上的道义压力,甚至是加剧内部矛盾。尽管短期内成效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迟早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全靠以色列支撑。但美国支持以色列,并不代表美国对内塔尼亚胡政府这段时间的做法高度认同,更不要说全力配合了。必要时,美国也可以跟内塔尼亚胡的政敌进行对话。ICC要是真的发出通缉令,反而有可能促使美国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