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莱希,1960年生于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2021年赢得大选,成为伊朗第13任总统,作为一个传统保守派,莱希对内,忠实执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指令,对外,他积极跟中俄搞好关系,还在北京的斡旋下,跟沙特实现了历史性和解。而就在这个,巴以冲突仍未平息,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的关键时刻,莱希突然在一场直升机事故中遇难身亡,和他一同遇难的,还有包括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内的多名实权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意外是不是意外,目前还没有结论,也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结论。但这件事,对伊朗政局和中东局势的影响,将会非常迅速,而且重大。先说伊朗政坛,在西方多数国家,总统一般是最高领导人,比如美国的大事小情,都由拜登说了算,军政实权都掌握在拜登手里。但在伊朗,四年一届的民选总统,实际上是二号人物,真手握最高权力的是伊朗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是1989年上任的哈梅内伊

根据伊朗宪法,最高领袖由特别设立的专家委员会选出,任期为事实上的终生制,这个职位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宗教领袖,或者精神领袖,而是要对国家的政治和安全事务做出最终决策,并监督各军政部门执行。我们比如说啊,如果伊朗跟以色列翻脸,要对以色列开战,这个宣战的命令,就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说了算,莱希不行。从这个角度上看,伊朗总统更像是最高领袖的政策执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莱希这个人,有他的特殊性。作为库姆神学院的优秀学员,莱希十几岁就投身伊斯兰革命运动,在推翻巴列维王朝期间表现出色,之后他进入政坛。从伊朗首都德黑兰一名普通的检察官,一路做到国家总检察长和司法总监。因为这些经历,莱希最传统的一批保守派,作风极其强硬,他早年跟“反美斗士”内贾德关系很好,还是因为后来,内贾德跟哈梅内伊公开决裂,两人才渐行渐远。

我们之前也聊过,尽管伊朗的基础民意是反美,但因为代价太大,他们国内始终有一批“亲美残余”,这些人认为,跟美国缓和关系,能让伊朗避免制裁,把经济搞搞好,莱希的前任鲁哈尼,就是典型代表。这老哥说动哈梅内伊,跟美国和解,签下《伊核协议》,换来美国放松制裁,逐步跟欧美国家有了一些经济上的合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和伊朗签下25年合作协议时,国内有一些声音,担忧伊朗重新倒向美国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2016年,特朗普上台,2018年,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制裁,瞬间打垮了伊朗经济,我记得当时,有新闻说伊朗穷到,连最基本的粮食和药品都无法为民众提供。而这,就是鲁哈尼亲美的代价,把国家发展的希望,寄托在美国政客所谓的“契约精神”上,也是在这之后,哈梅内伊才搞了一系列“暗箱操作”,于2021年,把莱希扶到了前台。

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莱希将是哈梅内伊的接班人,下一任最高领袖,这两年他在总统位置上的表现,也确实说明,这是一个能扛得起大旗的人物。现在莱希人没了,绝不是85岁的哈梅内伊再选一个接班人的问题,而是谁有莱希的水平,把本来围绕他高效运转,具体处理伊朗内政外交事务的一帮人,顺利接过去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力讨厌真空,这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对伊朗政局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可能会说,他们的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议长卡利巴夫水平也都不错,但大家要注意啊,在伊朗这种政教合一的国家,个人影响力对国家政局稳定的影响,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

好,咱们再来看中东局势,伊朗会不会以此为由,找以色列的麻烦?这估计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吧。我认为短期内,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新总统选出来之后,伊朗会跟以色列算算总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三个原因,首先,伊朗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自己不能乱,美国和以色列当然希望莱希之死,能引发伊朗内部的派系争斗,他们能渔翁得利,哈梅内伊不会坐视这样的情况发生。其次,伊朗处理中东问题的策略,依然是在不和美国、以色列爆发直接冲突的前提下,尽可能向他们施压,这是哈梅内伊定下的策略,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动。当然,近期真主党、胡塞武装对美国、以色列的袭击可能会加强,但伊朗不会下场,中东也不会大乱。

最后,调查这次意外的真相,还需要时间,这将和选新总统同时进行,如果经过调查,真的有什么问题,才是伊朗决定,要不要亲自下场的时刻。说起这个,前段时间斯洛伐克总理遇刺,就陆续有真相传出来,说该国情报部门发现,袭击发生2小时后,嫌疑人的脸书通信记录被删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儿谁干的?显然不是嫌疑人,他都已经被抓了。那删除通信记录的人要掩盖什么,这就很有想象空间了。咱们有一说一啊,莱希乘坐的这架直升机,机龄实在太老,可以下手的地方也太多,按美国和以色列这两年,频繁暗杀伊朗军政高官的表现来看,这事儿还真不一定和他们没关系,当然,在伊朗相关部门给出调查报告之前,这一切都是猜测,对于这件事情呢,我们也会进行一个持续的观察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