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城属于空间,也属于时间?《长城长》的第一集《长城·源》,开篇便提出了一个问题:“长城属于空间,也属于时间”。

针对长城的空间与时间属性,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给一个答案,毕竟人们都学习过“纵横四万里,跨越三千年”这样的知识点。然而,我们果真充分理解了长城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意义吗?

空间上,我们都知道长城是中原人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而建的,而本片在讲解长城的空间属性时,第一个指出的,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对气候区域的划分。半干旱气候和半湿润气候,才是南北空间碰撞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具体的空间形态上,长城也远比我们认知中的“一条长龙”丰富得多。已知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形态,是“春秋五霸”时代,楚国修建的“方城”。“依山而建”也并非长城的唯一选址理念,齐国以济水沿河修筑的齐长城,就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

王淳华和导演组深知,何为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更是一个会随着考古新发现而不断变化的答案。片中先后引用了《汉书·地理志》、 “骉羌钟”铭文、“清华简”等古籍和文物资料,缜密地予以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体现出了本片的一种“新学术观”特征。通过采访中外知名学者、拍摄史料文物,本片广泛借鉴考古学、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多学科、多角度地探寻长城的秘密,令观众获取海量新知。

虽然已成遗址的楚长城、齐长城在当今的镜头拍摄下,显得有些“断壁残垣”,但它们带给人的震撼,并不比我们第一次登上山海关拍照留念小。只有看到了这些经历千年风霜的石块,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纵横四万里,跨越三千年”的气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