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文章来源于Vista看天下 ,作者猪妮可

这两天看到一句简单粗暴筛选好剧的标准,几万人点赞——

超过30集的都不想看,十几集能掰扯明白的事非要拍它个五六十集,谁受得了?

五一前后几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全都“短剧化”明显。

不是短在每集时长上,而在集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工人新晋班味去除剂《我的阿勒泰》只有八集,开分8.7,还没反应过来就大结局了;

井柏然演杀猪盘诈骗犯被夸带劲的《新生》区区十集,开播一周飞速完结;

李现周雨彤熟男熟女色气拉满的《春色寄情人》评分7.7,总共21集,十多天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慢节奏风光剧情片、反转不断群像悬疑片还是有年少到成年跨度的都市剧,都完全能用十集二十集把故事讲好。

国产剧这是终于舍得走短小精悍路线,不执着于又臭又长裹脚布了吗?

01

短剧”接连上桌

集数少快成好剧标配了

苦动辄五六十集的“大型长篇电视连絮剧”久矣,一看到这种小篇幅的电视剧有种清新脱俗不够看的感觉。

倒不是剧情本身小清新,而是没有淅淅沥沥窜个没完没了的那股折腾人烦人劲儿。

最近这三部剧里,只有《我的阿勒泰》是偏清新风格的,讲阿勒泰草原上汉族姑娘文秀的自我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部剧淡淡的,有种散文诗的韵律美感和天地万物生灵的涌动感。

听起来像是40集起步的大型连续剧,融合了少女闯荡、家庭生活、民族、人文自然等元素。

然而导演用8集的体量就把整个故事包圆了,甚至还有不少远景镜头留给了没有人物对白的草木山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不缺少细节,文秀长时间拎行李一路的疲累、和哈萨克族少年巴太的眼神交汇、在城里闯荡时拘谨的肢体动作,都展现了出来。

非常有力地证明了,集数少不是不一定讲不好一个故事,好故事不一定需要很多集数来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打快节奏的《新生》,也选择了“短剧”的方式。

每一集都有钩子和反转点,单拎出来都看点十足。

井柏然饰演的男主费可,周旋在四组“危险关系”中间,以不同的面具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集讲清楚了他是怎么一步步设套,从每个“受害者”身上获得利益的;

层层铺设悬念,这些“受害者”最后共处一室,是联合复仇进行一场“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是费可又有新的计划要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阿勒泰》是举重若轻、妙用白描和写意,300多分钟讲一个“我有根但同时我是流动的”的成长故事;

那《新生》就是详略自有分寸,把功夫花在悬疑气氛的营造和故事线关键节点的演绎上。

跟《孤注一掷》《受益人》是一套导演和班底,很懂得藏拙和情绪渲染。

不拍与现实逻辑有明显出入的地方,减少不服务于主题的无关情节,铆足了劲让观众沉浸在费可的猫鼠游戏宇宙中。

扩展到三四十集的话,不仅叙事会慢下来,更考验剧方的节奏把控;

也容易露怯、让观众没法带入,比如费可学历造假怎么骗过一众高管、在势利眼岳父面前假装是官二代为什么没有被拆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起来,《春色寄情人》的时间跨度更长、情感羁绊描摹得更细腻。

周雨彤演的女主小时候出车祸,右腿装了假肢;李现演的男主原生家庭不幸,和奶奶相依为命,是学校里的问题少年。

敏感离群的两个人在学校里互相给予温暖、滋生出了一些情愫,时隔多年再次相遇,一个是医疗器械销售精英,一个是遗体整容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需要囊括从青春期到成人世界的挣扎和蜕变,体现出两人间的推拉和试探,也能用21集来获得不错的完成度。

人和人之间的张力靠的是有代表性的具体场景里延展出的互动,而不是用十集去捏造一个完全没必要的误会,再花十集强行制造一个悬浮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色》男女主的“矛盾”一直是显而易见的,事业选择不同带来的异地问题和两个人各自的心理创伤。

所以它直接进入了如何更好地理解、更好地爱对方的阶段,省去了一大串啰嗦的铺垫。

着重写女主怎么跟自己的身体相处、怎么从两个人的关系中成长,也就让这部剧没有沦为只谈恋爱的糖水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三部剧都是抓住了某个点,尽可能放大优势、去除掉不那么出彩的旁支。

《阿勒泰》治愈沉浸,增加集数则没有那么多的情节来支撑、也很难保持住空灵旷达的整体气韵,毕竟它本身就是散文集改编。

《新生》玩刺激搞悬疑,内容紧凑展开多重故事线才能“唬”住观众,拖长就会平淡没味道。

《春色》设定新奇,角色有着沉重的过往但剧情呈现得轻快利落,二十集讲个双向奔赴的现代故事刚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那年好看的国产剧少之又少,很多小时候看的剧又被翻出来细嚼慢咽。

大家一边拿着放大镜拆解剧情和台词,一边猛得发现不少看了一整个暑假的剧竟然只有二十多集。

像是86版西游记只有25集,济公20集,双面胶22集,潜伏、亮剑、士兵突击、金枝欲孽这种剧情曲折情节丰富的“大剧”,也都是30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能用很少的集数拍明白、拍好,然而现在很多剧偏偏不卷质量卷长度。

以至于“注水剧”成了一种常见到几乎成为常规操作的内娱现象,源源不断地批量生产“水货”。

02

注水的风气早该停停了

如果要评选最让观众痛恨的一种剧,那一定是注水剧。

集数过多会带来一堆问题,拖沓磨叽、滥用空镜慢镜头、前倾回顾比重过多......化身为行业乱象一个“集大成者”

把原本20集就能麻溜讲完的事情硬是通集膨胀到40+、50+,对剧本身的伤害是没法忽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组每天的日常就是赶工期,压根没时间磨镜头,永远得过且过。

导演没精力细心调教,演员程式化打卡上工演到人都麻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影咖“下凡”演电视剧之后,被群嘲翻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源咖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乱加戏导致脉络混乱,所有角色大乱炖找不到主线。

多出来的剧情属于是说多错多、马脚频出,然而婆罗门偏要扭转观众认知,以为自己能靠注水桥段实现飞升,殊不知只会成为观众心中的劝退项。

如果剧本身体量不够偏要拍个大的,即使立意、整体架构不错,也会被冗长集数“拖累” ,极其容易高开低走,最终走向烂尾。

业内编剧认为,十几集就能写出核心剧情的完整脉络,要撑出五十多集,就必须加一些对主线没有推动的水戏,十分影响剧的质感和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长的播放周期里,塞进一轮又一轮热搜,希望能换来一个接一个爆点。

然而长尾效应得以发挥的本质是口碑发酵、自来水安利,遗珠蒙尘最基本条件是这是颗不掺水分的宝珠。

太长的水剧钓不到观众胃口,只能倒胃口,评分一降再降,越播越没水花 。

大水过境,注水已经成了成了一些剧最具知名度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为什么要产出那么多注水剧,肯定还是有利可图。

卫视崛起的时候为了打出名号、吸引广告商,做大做长,鸿篇巨制、匠心大作、长篇传奇剧这一类的title,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

到了流量时代开启、影视寒冬到来前,内娱过的是钱在地上流的不知天高地厚日子。

视频网站为抢占市场份额,攒局找大流量、大导演、大团队作大剧长剧来吸纳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集数多起来,就有更多广告位出售,片头、片中、片尾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性。

观剧日历动辄一个月,每隔两三集标识一个剧情燃点,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似的。

趁机大搞特搞超前点播、超超前点播,最后几集再打包成“大电影” 赚一笔。

那会电视剧还经常按集数卖,剧方、演员赚得盆满钵满,平台助长歪风邪气,内娱观众成了影视剧产业上位者们play的一环,时不时被烂剧的注水程度惊到又气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打击注水剧,2020年2月,广电总局出台方案,要反对“注水”情节,规范电视剧的集数长度,提倡剧集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的创作。

去年8月再次发布通知,明确提出继续加强“注水剧”治理。

强调剧集原则上不得超过40集,要防止“注水剧”采用拆分成上下部、拍摄多季等方式规避集数要求,同系列剧集需要隔12个月才能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狐厂娱乐观察采访的业内制片认为,之所以有了这般细化的规定,是因为过去有不少剧确实采用了拆分成上下部的方式规避集数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迪丽热巴、任嘉伦主演的《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任嘉伦、白鹿《周生如故》《一生一世》,吴磊、赵露思《星汉灿烂》《月生沧海》;杨紫、成毅《沉香如屑》《沉香重华》,拆成两季的《长相思》。

古偶是重灾区,这大概跟它们的受众和播放时间有关系,一般都是薅中小学生的暑期档,押注长战线。

增加集数能让“”数据童工”们加班加点拼命向外安利,整个宣传期为爱发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是看明白了,最终解释权都在内娱那群人手里。

叙事混乱、设定小儿科的时候拿审查出来说事,影响核心金钱利益的时候又能想办法突破重重“阻碍”了,创造出一剧两播、强行分季等各种方式钻空子。

03

由长变短

国产剧终于要跟着观众进步了?

内娱如果想有改进,一方面看强制性政策,另一方面还是得靠利益来驱动争。

网络平台跟传统影视公司一块做注水剧生意,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吃亏。

爱优腾常年处于烧钱状态,赔本赚吆喝,十多年亏了千亿。

这两年才终于缓过一口气。

亏损12年的爱奇艺在22年开始扭亏为盈,一直在亏钱的腾讯视频23年四个季度均实现盈利。

但根据财经机构分析,经营状况的好转主要源自于节流——减少了内容方面购买和自制的成本。

平台对流量艺人和固定类型剧目的盲目信任正在退潮,播出不达效果的剧会扣尾款,砍掉低质量项目逐渐成为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普通观众,也能察觉到这几家平台的短剧化、自制化、精品化、垂直化趋势。

给内娱观众带来过惊喜的12集《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都属于爱奇艺主打悬疑类短剧集内容的迷雾剧场

《三大队》、《平原上的摩西》、《尘封十三载》也都是这一剧场这两年的新作。

腾讯在23年推出了与之打擂台的X剧场,定位是华语精品短剧集。

目前已经播出的《漫长的季节》《繁城之下》《欢颜》《黑土无言》,也都瞄准了悬疑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芒果则在21年推出了季风剧场,专攻“电影级短剧”,都是10-16集左右篇幅,聚焦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生活状态。

《装腔启示录》、《我在他乡挺好的》、《非凡医者》、《沉睡花园》,都是这一剧场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影视剧行业,开始缩减集数砍预算,摸索从加戏到删戏的转变。

相对应的,是观众的追剧习惯也在改变

八点黄金档电视剧逐渐成了时代眼泪,“出不了国民大爆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失去了吃完晚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闲聊的生活状态。

打工人九点还在跟甲方对线,追剧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不仅没时间,更没精力和心情去完完整整跟完一部剧。

更别提那些让人看了保准生气、一点电子榨菜效果起不到的低质量注水剧。

最倒霉的要数看进去了一点,又不值得认真追着看,还想知道剧情,只能拖着进度条倍速看,到头来啥滋味也没咂摸出来,还不如去解说号那里听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被翻来覆去看的那些长篇口碑佳作,都是能让打工人觉得不浪费时间、能充电的巨瓷实的剧。

76集《甄嬛传》,80集《武林外传》,每句台词都有细品的空间。

《琅琊榜》、《父母爱情》、《大明王朝1566》,有时间上的纵深和一生的风云际遇,都没超过60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驾驭长篇巨制,剧本功底、导演掌控力、演员演绎度、资金、专业的服化道、靠谱的前后期团队,缺一不可。

回头看这几年有点水花的高分剧集,几乎都是中短篇,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其他各种题材类型的。

扶贫主旋律剧《山海情》23集,玩无限流的《开端》15集;去年爆剧《狂飙》39集,讲了三个单元几十件事;今年开年口碑剧《繁花》30集,足够把群像人物生动诠释在时代脉搏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歌手》请来外国选手当鲶鱼,激活一下华语乐坛。

希望国产剧也能借鉴国外的精华,学学网飞动不动释出全集的直给、韩剧惯常16-20集让人看着不累的体量。

这次的《新生》,就是网飞同步跟播,剧情紧凑、播放节奏也很快。

如何提高每一集的可看性和精彩程度,怎么在十几集甚至个位数集数里把故事讲清楚、把一个让人愿意沉浸其中的平行世界创造出来,是内娱创作者应该思考并投入努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锅用料不新鲜、手艺不到家、卖相还难看的粥,猛加水炖了又炖也没法下咽,想靠超多的集数和超长的播放期扭转颓势和注定的败局,未免想得太美。

我们观众早就不吃注水剧那一套了,劝内娱影视剧把跟广电“斗智斗勇”的歪心思用在讨好观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本文获授权转载

如需二次转载

请联系原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