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景观鸟瞰。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赣州市是江西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自2020年6月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后,赣州聚焦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型创新区和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的“三区一园”定位,坚持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推动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打造“湾区+老区”跨省区域合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典范。

2022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支持赣州探索与深圳开展对口合作,鼓励创新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快建设深(圳)赣(州)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深圳市与赣州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2023年1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深圳市与赣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推动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一系列规划下,赣州与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按下了“快进键”。在此背景下,赣州市委、市政府如何进一步依托合作平台,加大力度推动主导产业与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快构建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了解赣州的融湾之路。

中国城市报:“十四五”期间,赣州在对标推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进程中有何宏观部署与具体举措?未来还有哪些新考虑?

李克坚近年来,赣州将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之一,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搭建融湾机制。《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后,江西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长担任组长、4位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省级层面召开三次领导小组会议,协调推进我市重点事项75项。赣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意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同时建立“4+2+1”(“4”即“三区一园”4个专项小组;“2”即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南康片区、“三南”片区;“1”即工作落实推进督导小组)工作推进机制,部署推动对接融入工作。

深化合作交流。我市先后与广东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深赣对口合作以来,两市领导开展互访交流多达90余次,部门、区县、园区互访交流近500批次。

突出产业协作。常态化开展“粤企入赣”活动,成功引进一批龙头企业。2023年,全市新签约引进大湾区项目超190个,合同金额突破1400亿元。我们还将加快建设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平台。

中国城市报: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赣州市如何抓住“时”、运筹“势”、注重“实”,加快融湾进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克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赣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主动出击、抢位发展、大抓落实,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抓产业升级。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抓科技创新。持续建强用好重大创新平台,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年”活动,推进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5个分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创投基金等科技金融,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

抓项目带动。坚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招大引强,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抓消费升级。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大力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积极培育文娱旅游、智能家居、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抓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攻坚行动,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和林长制体系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中国城市报:《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江西省赣州市与广东省深圳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深赣两地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后,如何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常态互动的对接协同和重点任务推进机制?

李克坚:近年来,赣州抢抓机遇、感恩奋进,围绕打造“特区+老区”共赢发展的全国范例,不断健全对口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拓宽合作领域,努力推动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广东、江西两省政府联合印发深赣对口合作五年实施方案,争取省级层面出台支持深赣对口合作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由两市主要领导为召集人的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对口合作重大事项。三是建立立体化对口合作机制,推动部门、区县、园区开展多领域合作。四是建立工作联合推进机制,将对口合作与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统筹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建立重点事项推进工作台账,定期调度落实情况。

中国城市报:深圳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资本等方面优势显著,赣州在土地、人口、矿产、生态等环节资源独特。赣州市在推动与深圳产业和资源对接方面有哪些做法?

李克坚:深圳赣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产业互补性强,特别是赣州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具备承接深圳“20+8”部分重点产业细分行业的合作基础。对口合作以来,深赣两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共赢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两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一是着力共建合作平台,建设深赣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全链条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二是着力共促产业协作,重点在稀土钨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协作。三是着力开展招大引强,吸引深圳优质项目落地。

我们还通过加强商贸交流、突出产业对接、推进资本融湾等方式,推动两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常态化开展“粤企入赣”等活动,积极进行产业推介、寻找合作机遇。同时,聚焦“发达城市总部+老区城市基地”,推动一批总部在深圳的上市公司、链主型企业纷纷在赣州设立生产基地,既拓展了深圳重点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赣州主导产业的影响力。

在强化深圳农蔬产品供应方面,我们每年有近180万头生猪、100万吨蔬菜、3万吨脐橙销往深圳,建成江西省唯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84个、供深“菜篮子”基地4个、“圳品”31个、深圳农场9个,老区的“菜园子”成为了大湾区的“菜篮子”。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快推动深圳国际食品谷赣州产业园落地,高标准建设运营深圳精品展销中心,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和直采基地、预制菜生产基地,让更多赣南农产品进入深圳市场。

中国城市报:赣州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深圳建立合作关系后,赣州如何发挥好此类优势,推动本土红色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李克坚:对口合作开展以来,深赣两地秉持“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的理念,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在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旅发展等多环节开展深度合作。

具体来说,赣州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红色故事多、革命遗址遗迹多的特点。所以我们与深圳共建“全国红色资源数字中心”,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在深圳设立赣州文旅融湾办公室,打造宣传推广赣州旅游资源的形象窗口。应该说,深赣对口合作开局良好、前景广阔。新征程上,赣州将与深圳一道,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包括红色文旅在内的多个对口合作走深走实,全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典范,携手并肩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