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 有 温 度 的 公 众 号

关注家庭 关心女性 关爱儿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正则民心淳,则社稷安。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引领树立新时代家庭观。

因为有家,

我们在风雨中坚定自己的足迹;

因为有家,

我们拥有可以停靠的温暖港湾。

平凡的家庭,

不平凡的坚守与付出……

从他们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向善向美的情怀,
践行着最美的精神,

传递着最美的能量。

顺义区妇联继续推出《家风故事》短音/视频专栏,让我们从一个个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让好家风蔚然成风,共创顺义好风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伟人家风故事——“周恩来:廉洁自律,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上半篇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接受监督,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拒腐蚀、永不沾,决不搞特权,决不以权谋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周恩来曾经写道,“要经常反省,与同志们交换意见,经常‘洗澡’。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

从周恩来的几件小事中,我们可以领略这位伟人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要求。

“改造思想,

一直改造到老”

周恩来旗帜鲜反对腐败,他认为党员及干部如果蜕化,就必然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自己毁掉自己,“反对任何共产党员由满腔热忱地、勤勤恳恳的高贵品质堕落到资产阶级卑鄙的个人主义”。他提出要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

抗战胜利后的延安,生活仍很困难。有一次,警卫班几个战士凑在一起,想给周恩来副主席弄点吃的补补身子。警卫战士小魏出了个主意,拿四双旧布鞋去农户家里换了一条狗。 周恩来知道后,严肃地批评小魏说:“四双旧鞋能换到一条狗吗?老百姓之所以跟你换,是因为他们相信共产党,我们决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第二天,周恩来带着小魏找到农户家里,向农户道歉,并亲自付了钱。

“伯伯在我们印象中,非常节俭。穿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缝得里三层外三层。去世后,我们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都是缝补多次的破旧衣服,忍不住热泪盈眶。” 节省再节省,是周总理一生的习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伯伯不让做新衣服,中山装不合身了,他让工作人员拿着这套衣服去布店配布料,然后用新料做前片,用旧料打翻做了后片,这样伯伯就算做了一件中山装,然而看上去前片的颜色略深,后片的颜色略浅。他的一条洗脸毛巾也是能用多年,中间破了四个洞,卫士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他买了条新的,他发现后立刻让卫士长给他把旧的拿出来,卫士长劝说:“总理,医生不是跟您说了吗,您脸上毛囊之所以不断发炎,就是因为洗脸毛巾太破、太硬、不断摩擦引起的。” 以为搬出医生的“明确诊断”,一向尊重科学的伯伯就会服从。不料,他竟然想起用柔软的纱布缝补破掉的地方继续使用。最终,卫士长也拗不过他,只好请人帮忙用纱布缝补好让他继续使用。

周秉德回忆,伯伯当了27年总理,他一共只买过两双皮鞋和一双皮凉鞋。皮鞋中的一双,还是出访外国前,秘书怕太热,就买了双大一号的皮鞋,并且都是有重要活动或者出访、接待外宾才穿皮鞋,日常都是穿布鞋,包括到基层调研也是经常穿布鞋。这期间,有人看他皮鞋太破旧了,就送他一双皮鞋,他没穿又转送给了下属。这位下属穿了段时间觉得不合适,多年后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周恩来很坦率地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他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员本色。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为您分享伟人家风故事——“周恩来:廉洁自律,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下半篇章~

供稿:顺义区妇联妇儿工委办公室

整理编辑:顺义区妇联宣传部

2024年5月21日

您看此文已用时· ,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