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晨

今日看到网文“那英亮相《歌手2024》紧张到腿软?”不是大战八国联军吗?腿软啥?据称此次歌手活动请来两个有实力的女老外,大嗓门,力压我国一批小嗓歌手。这就让很多人坐不住了,所谓什么中国人就是唱不过洋人,搞这种低端评论的,肯定又是那帮“一脑门子扫帚把子”的。高端人士谁说这话?

笔者此前就长期论证过涉外智障现象,意思是说许多有崇洋媚外病灶的国人,平时挺聪明,但只要一经历涉外问题,立刻智商飞奔向0。这个时代有这种病灶的国人不好好医治好这个疾病,更待何时?

讲两个重点:

一是,不能说洋人嗓门大,中国的歌手嗓门小,这个比赛就是洋人一边倒稳赢。黑白人种净化速度慢,相对中国人,她们更接近兽类,所以野性感强,吼叫和爆发力平均强;中国人净化程度高,文明程度高,那么我们的艺术门类中就自然会更加体现文化内涵,加之文明史长,中国的文化思维早就从重形式到重内容中人文精神上了,没有内徒有其表的艺术在油亮,在中华文化圈根本上不了台面儿。

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门类走的就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路线,与西洋文化的艺术脉络路线有很大不同。还有我们要研究问题,不能囫囵吞枣的总让外国人震慑、忽悠,要做明白人不做昏人。

二战后,美国文化占据世界主导地位,帝国霸权主义操下的美西日文艺都是为美国统治阶层服务的,这让近代本就东方从属西方的文化环境,更加融入太多黑暗的东西。如好莱坞三大核心理念:情色、暴力、拜金,还得让其他文化机构都跟着学,如果你来自不同种族,还要外加一种族歧视。要说起来,西洋文化人花花肠子多,因为他们做的都不是纯粹的艺术。可是呢,洋人的这种文化语境直到现在都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那么在西洋环境下产生的流行音乐,也不会脱离美西方社会的大文化环境,西洋的流行乐坛、摇滚乐坛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往往是“放纵,每天”,形式上尽可能夸张。这自然会与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形式内涵大相径庭。

中国的艺人和观众都不会接纳纯西洋流行乐的本质和形式,既然如此,不能应为音乐会来了两个洋人,然后艺术评判的标准就都成为洋人的标准。譬如洋人的嗓门大高,旋律上与中国音乐比各有千秋,但歌词要么单调乏味不离性爱,要么内容变态黑暗以体现“非主流”,上来的中国歌手嗓门没洋人大,但是旋律好歌词能打动人,内涵深刻、品味悠长、光明向上,能带给人希望的,就与冠军无缘了,岂有此理?开放以来有相当部分文艺界的判官和评判标准也是容易犯涉外智障的这个错误。中国人自己搞还好些,一旦有洋人来了,就不知咋整了或者乱营了。那哪行啊?

事实上,但就电声乐的流行音乐环境中,中国人起步晚进步快,因为文化底子好,以文而化之可以取胜洋人。华语流行乐坛,在八十年代大发展,在周杰伦时代力挽颓势狂澜,在汪峰、许巍成为乐坛大帝的年代,中国的音乐工业力压美西日(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开始看不起欧美音乐学院毕业的)。到了李荣浩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中国的音乐欣赏界事实上出现了“成年中国人欣赏水墨画,幼儿园的中国孩子爱看爱画油画水彩因为颜色多”的流行音乐观感和审美。李荣浩的音色更加低沉,缺乏腹部脂肪,没有大喉结,典型不是飙高音的,杰伦、家驹、大佑、朴树、娃娃、王菲、信哲、伍佰、刘德华、薛之谦、李宗盛、张学友、陈奕迅等也都不是帕瓦罗蒂,但在中国,上面这些中国人都是角儿,老帕连角儿都算不上,因为什么?因为你光有高音没有流量,不是说我们歧视谁,是这人不能通过歌声和演绎打动受众,而上面距离的这些华人歌手,却可以。老天让他们来,就是做中国好音乐的,至于多数西洋人,还以为中国男人在留辫子,当然也就没有福分欣赏天籁之音(天朝上国的好音乐)了。

其实就算是比嗓子好,音量大、高,洋人比起中国的高手,和从十四亿中国人中拔出来的中国民间歌手,来的这两个赢了那英的节目冠亚军也并非是个儿。许多傲慢的洋人有眼不识泰山,在公知圈认识几个华人就片面理解中国人,结果几十年误读中国,后被中国的牛人收拾了教训了的不在少数。所以,如果从十四亿人口的中国人民群众中选好嗓子,或把韩红、阿宝、刀郎这样的唱功好的实力派请上舞台,那几个洋人冠亚军飙高音都未必飙得过,如果再比试一下艺术内涵和给中国观众带来的感动,就更没有洋人啥事儿了。这就是这里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接着说,音乐圈大佬垄断不利于发展,单调看市场走向外资主导下的偶像派,实力也是差的太多,唱功不行、演技不行,对艺术的理解力不行,就是个混钱的,当然在中外场合拿不出手,观众也不能满意。所以打破音乐圈的垄断,给更多真正的人才以机会,在中外文化交流上要站稳自己脚跟别望洋生畏都什么年代了?还觉得自己比外国人傻,可笑不可笑啊?另外,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外资或隐性外部势力主导下的文艺标准、偶像标准、走红路径本身就是一堆垃圾甚至是阉割国人的精神毒剂,必须立即摒弃!这是文艺界特别要命的个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