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2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谣言:大熊猫国际合作是“将大熊猫送给外国人做黑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近期,关于“大熊猫国际合作是中方将大熊猫送给外国人做黑实验”的信息引发关注。对此,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5月20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辟谣信息称,我国通过将大熊猫送往世界各国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的目的是提高濒危物种保护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期间,双方共同商议并签订科研合作计划,确定研究内容和项目细节;世界各国各机构在开展大熊猫繁殖育幼、疾病救治、疫病防控、保护遗传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重大风险操作前均须获得中方同意,双方共同参与科学研究,成果共享。大熊猫国际合作对大熊猫保护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并非一些网民所说的“送往国外开展黑试验”。(来源:“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谣言:新疆独库公路通车时间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近日,有关“2024年6月10日独库公路全线通车”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引发关注。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5月21日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由于目前独库公路部分道路仍有积雪,公路养护人员正持续开展积雪清理工作,独库公路并未通车,独库公路沿线交通运输部门也未发布过独库公路准确通车时间。达到通车条件时相关部门才会发布通车信息,具体时间以官方消息为准。(来源:“新疆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这些症状是颈椎在发出警告!6条预防措施必看!

详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已悄然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颈椎病?又该怎么预防颈椎病呢?

如何判断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可以通过以下症状进行判断:脖子发僵、发硬、酸胀、疼痛;后颈部疼痛,尤其是后伸时症状减轻,前屈时则症状加重;疼痛发生时,或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麻痛感;颈部活动受限,仰头、低头、左右转头范围变小,不能达到“尽头”;反复不明原因的头晕目眩、视力模糊等;手臂无力、手指发麻、反复落枕;上肢有从颈肩到指尖的放电样疼痛;肩背部沉重感、肌肉僵硬、皮肤感觉减退;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胸腹部有束带感,好像身上被布带缠绕一样;行走时或有“踩棉花”的感觉。

如何预防颈椎病?

1.养成良好睡姿,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 8~15cm。

2.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或伏案工作。

3.坚持劳逸结合,建议工作学习间隔 1 小时起身放松休息,让颈部左右转动数次,前后点头,幅度宜大,转动轻柔,自觉酸胀为好。

4.加强肩颈部肌肉的锻炼,颈部操、瑜伽、放风筝、打羽毛球等运动方式有益于颈部的保健。

5.防止颈部受伤,尽量避免急性损伤,如抬重物、挫伤等。

6.注意防寒保暖,空调温度适中,洗发后务必要吹干再入睡。(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示:警惕五大求职骗局!

详情:求职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求职者的急切心理,设置各种陷阱来骗取钱财或者盗取个人信息。为更好的保护每一个求职者的财产和信息安全,以下这五大典型骗局一定要警惕!

骗局一:非法职业中介

一些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者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非法从事职业介绍、工作招聘等中介服务活动,大多无法提供真实、合法的“靠谱”工作机会,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

骗局二:非法招聘收费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对职位许以高薪并承诺工作轻松,常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之后再以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纳的费用借故不退还求职者。个别机构宣称与世界500强、大型国有企业等知名公司合作,具有内部推荐权,求职者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通过特定途径顺利获得优质offer,但这些宣称“内推”“保offer”的承诺往往难以兑现。有的不法分子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挖出”购车贷、美容贷、培训贷等新型招聘陷阱,蒙骗毕业不久、初入职场、找工作心切的求职者。

骗局三:以招聘为名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

不法分子通常会在一些知名网站、论坛、各类网络服务平台上发布事先编造好的招工信息,以“高薪急聘”“学历不限”等字眼博取关注。求职者一旦点击进入链接后,便会被要求通过加QQ、微信等方式进一步“单聊”或“详谈”,逐步暴露更多个人信息并被诱导下载刷单App。求职者一旦落入陷阱,最初几次刷单会轻松赚得几百元,随后为获得更高比例佣金而垫付更多金额,直到自己相当数额的资金转入了不法分子指定账户,就会被对方迅速拉黑。有的传销组织在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以“勤工俭学”“招聘兼职”“高额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应聘。一旦求职者落入圈套,传销组织便会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或购买某种产品,并指派各种“推销任务”。

骗局四:盗用求职者个人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的名义,打着“高薪兼职”“点击返现”等幌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诱导应聘者办理银行卡、手机卡或注册APP账户。这些银行卡、手机卡或支付账户会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一旦相关信息涉案会直接牵连到持有人,带来个人征信受损或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等风险。

骗局五:劳动合同藏“猫腻”

达成用工意向后,有的用人单位以种种借口拒绝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后没有给劳动者一份合同文本留存,有的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中缺少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具体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找工作,务必警惕这些风险与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