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教研之路悟撰写之道
融教材壁垒展学科价值

专家引领,传经赋能

2024年4月18日,广东省中学化学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在百年名校——汕头市金山中学举行。当天下午,在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怀文老师的主持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主编、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王军翔教授和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前化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陈进前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纷呈的主题讲座。两场讲座促进了学员们以发展的视角理解化学学科本质,进一步提升学科认识能力,形成学科思想认识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耕不辍,研而有方

王军翔教授在讲座《对中学化学教研及教研论文写作的思考》中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参》)的办刊历程与办刊实践”、“对中学化学教研与写作状况之分析”、“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的教研与写作”和“中学化学教研与写作之思考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化参》的办刊历程、办刊宗旨、办刊方针、办刊思路、服务对象和主要任务等,指出自创刊至今五十多年来《中化参》始终关注教育、教学、教研乃至教师专业发展动向,坚持走“研究、策划、编辑、经营一体化”办刊之路。

王教授在对中学化学教研与写作状况的分析中指出:目前我国教育已进入核心素养教育时代,核心素养教育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研和教研论文写作。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对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的教学有深刻的理解。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要以知识为工具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与科学思维等。王教授认为从目前中学化学教研写作特点来看,教师们已开始关注教育宗旨问题,开始重视教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开始从学科知识本质和内在逻辑、学科思想和价值、学科与社会关系等角度去研究教学现象。此外,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用实验解决教学问题等研究方式也成为热门研究方向。王教授提出要提高教研与教研论文写作水平,教师们需明确“为谁教”、“为啥教”,再去思考“教什么”、“实际教的是什么”和“应教什么”,最后才是解决“怎么教”、“怎么学”和“怎么评”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教育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有效方式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化学学科本质特征出发,围绕如何展示宏观现象、如何揭示微观过程这两个方面来选择、开发、组织教学素材和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用感官感受化学现象,用思维认识微观过程,以形成对化学事实和化学学科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来分析解决各类真实情境中的学科问题,进而体会科学的本质。教师只有在不断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中,才能不断地增进学科理解,提高认识能力,逐步提升核心素养教育教研与教研论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王教授给出教研与教研论文写作的认识及建议。王教授认为,教研是对教育教学的深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思考、认识、体会和情感”。王教授还指出“做好教研工作是撰写教研论文的基础”,要写好教研论文至少要做好“内容”和“表达”这两件事。鼓励大家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本真的认识,提高对知识和文化本质的认识,鼓励大家坚持独立思考和学习研究,将教育、教学实践成果进行积累和凝练,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体系,突破教研论文写作的难点。

王教授以高于化学学科的哲学视角谈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直击学科本质,令学员们茅塞顿开。他的讲座不仅让老师们对学科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方法,也拓宽了老师们的教研论文写作思路,进一步明晰了以后教研实践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构教材,发展深度

陈进前老师在讲座《从发展角度理解选择性必修课程》中从“增进化学学科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从高中化学课程整体系统看课程模块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特征”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三个板块来指导学员基于发展的视角理解选择性必修课程。

陈老师首先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教师的“6项教学与评价建议”出发,强调要增进化学学科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教师以发展视角理解化学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增进化学学科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老师将高中化学课程的5本教材划分为三个部分,他认为《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和《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构建了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体系,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加注“化学基因”,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感性认识。《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和《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初步建立了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学生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建立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和反应的角度,形成化学学科的“专业底色”,建立对化学学科的的理性认识。《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丰富和发展了学生认识物质、创造物质的角度和思路,丰富和发展学生调控化学反应的角度和思路,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地,是学生对学科的实践运用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老师对3本选择性必修教材进行了深度研究,对各模块教材的总序和各章节间的联系、核心知识的突破、教学任务的设定等均进行了系统介绍。针对选必1,他认为以“认识反应、调控反应”为主线,建立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认识角度,系统介绍反应的限度、方向和反应的速率、机理,在宏观-微观角度下揭示化学反应的原理。针对选必2,他认为以“认识物质、创造物质”为主线,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基于“构-性”观念发展认知思路,以“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为核心发展认识角度。针对选必3,他提出“重视结构思维统摄选必3具体内容”,即发展“化学键视角”、“官能团视角”和“基团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影响视角”,增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陈老师还提出“重视用原理思维统摄选必3具体内容”,选必1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两大认识反应角度同样适用于调控有机反应。基于结构思维、原理模型,共同开发有机化学知识的“价值意义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学科理解,陈老师提出针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要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起点,以“情境化”、“认识化”、“结构化”和“意义化”等作为学科理解重点。他以“糖类”教学为例,向学员们介绍了用结构思维、原理模型认识葡萄糖的“链-环转化”,帮助教师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如何构建和运用认知模型等。陈老师的分享为大家带来了满满的干货,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深耕教研的毅力让学员们纷纷表示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流分享,提升智慧

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引发众多学员的热烈讨论。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黎仕秋老师和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邓文莉老师分别向王军翔教授提出了他们的困惑:如何指导青年教师将教育、教学实践转化成教研论文?王教授耐心地进行了解答,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理念并进行论证,并逐渐将实践的成果进行凝练输出。潮州市教师发展中心陈林波老师和云浮市云安区教师发展中心曾令勇老师则分享了他们听完陈进前老师讲座后的感受,他们都表明要钻研教材,打通知识间的壁垒,多思考和研究教材内容的整合和重构问题。主持人王怀文老师表示两位专家的讲座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希望我们广东省的化学教研员可以共勉学习,努力提升我省化学教研员共同体深度教研的能力和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谆谆寄语,殷殷期盼

最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程俊老师作总结发言。程老师对王教授和陈老师为大家做了高质量的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提出优秀论文需要有好的底层逻辑和价值取向,鼓励学员们努力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思维的深度,正如于漪老师曾说过:“语言的力量源自思想的闪光,思想的闪光源自实践的精彩!”程老师鼓励老师们,当知识和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秉持着笔耕不辍的信念,思想和能力自然就能结晶出优秀的成果。希望各位学员能将学到的知识不断进行内化和输出,持续为广东的化学教育、教研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源启慧,步履坚定

经过两位专家的指导引领,老师们对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有了发展性的理解,拓宽了教科研实践思路,明确了教科研论文写作方向。我们将持续提升教研意识、优化教研能力,更新教育、教研理念,用教研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为推动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化学教研人的力量!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