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IPO严监管的当下,过会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近日就有多家创业板过会企业陆续撤回IPO申请。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截止5月20日,2024年以来创业板已过会企业终止撤回的共有六家,分别是晶奇网络、景创科技、六淳科技、华一股份、浙江控阀、博菱电器,其中晶奇网络最早于2021年8月11日通过上市委审议,华一股份是于2023年4月20日过会,其余四家均为2022年过会企业。

主板方面,2024年终止撤回的已过会企业有两家分别为乔丹体育、先正达,而乔丹体育更早是在2011年11月25日就已经过会,距今12年有余。

显然,在监管层强化对全链条问责体系的当下,那些纵然已成功通过上市委审核的企业也并不意味着之后的IPO注册推进会一帆风顺进而获得上市机会。

交易所数据显示,目前在深交所官网主板IPO项目进程中,自2024年以来撤回终止的企业21家,中止的64家,已问询待审的1家,已过会待提交注册的两家,而上海誉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誉帆科技)正是这两家中的其中一员。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排水管网系统的智慧诊断与健康评估、病害治理以及运营维护业务的企业,成立于2012年12月17日的誉帆科技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

据誉帆科技递交的上市申报材料显示,在中信证券的保荐下,其此次IPO计划通过发行不超过26,730,000股以募集资金5.44亿元投向"城市管网运维服务能力提升及拓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两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誉帆科技规模优势明显,整体市场占有率较高,据千里马招标网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誉帆科技在排水管网检测、修复及养护细分领域总体市场占有率约为2.08%,排名行业第一。

而自2023年3月3日正式向深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后,誉帆科技的上市之旅前期推进相当顺利,在2023年11月3日正式上会接受审议之前,誉帆科技在整8个月的时间里仅遭到了来自深交所的1轮审核问询和意见反馈,而在深交所发出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46天后,就获得了宝贵的上会机会进而成功过会。

不过截止目前,誉帆科技上市推进的最新时间还依然停留在2023年11月3日过会当天,也还未更新披露2023年的财务数据。

慧炬财经统计发现,截至目前2024年已获得主板IPO批文的企业共计12家,从上市平均用时看,从过会至提交注册平均耗时70余天左右。对比数据来看,于2023年11月3日就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的誉帆科技,等待提交注册的时间业已长达200天,而誉帆科技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其提交注册的时间会如此漫长。

而在过会后等待了200天之久还未获准提交注册申请,到底是什么原因羁绊住了誉帆科技IPO的步伐呢?

"誉帆科技IPO在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议后迟迟未能进入注册关,主要原因还是IPO收紧审核更加严格再叠加监管层对其较高的毛利率合理性存有疑虑,这也影响了誉帆科技IPO的进程,而随着监管部门着力疏通过会企业堰塞湖,注册流程提速明显,后续随着其2023年财报数据的更新补充披露,誉帆科技大概率会获得继续推进审核的机会",深圳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慧炬财经。

扣非净利暴增最乐观可破亿元规模

毛利率高于同行均值合理性两遭质疑

在2023年之前的三年中,营收增速连续两年放缓,无疑对彼时的誉帆科技来说相当敏感,这关系着其IPO能否顺利推进至下一步。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时,誉帆科技就以4.58亿元的营收斩获了8702.55万元的扣非净利润,营收扣非净利分别暴增了34.56%、68.79%。

谁料想到了2021年,誉帆科技营收扣非净利增速出现了大幅放缓,营收在仅增长了9.23%达到5亿元的前提下扣非净利的增速则更小仅为4.61%达到9103.97万元。

虽然在2021年时誉帆科技的营业收入就早早突破了五亿元的规模,但其2022年的经营数据却并未能让誉帆科技实现更进一步的飞跃,其营收仅增长了2.57%,而扣非净利润单边19.41%的下滑则是誉帆科技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局面。

显然,在2023年如何保证盈利增长的持续性,成为摆在誉帆科技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随着2023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的出炉,誉帆科技成功扭转了这一不利局面,当期其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飙升了39.92%,实现扣非净利润2421.34万元暴增了199.62%,这无疑为誉帆科技成功过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慧炬财经注意到,誉帆科技下游客户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主,其对排水管网治理服务的采购需求与其当地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关联度较高,这也引来了监管层对于其2023年经营业绩影响的忧虑。

在誉帆科技即将上会前的46天,深交所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中就要求结合市场竞争、下游客户需求、原材料价格变动等最新情况,说明相关因素对发行人2023年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经营环境是否发生其他重大不利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在回复中,誉帆科技用了14页的篇幅向监管层解释自证,同时预计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介于6亿元至6.8亿元之间,扣非净利润介于9500万元至1.15亿元之间。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誉帆科技营收最乐观可达到6.8亿元增幅32.55%,最差为6亿元增幅16.96%;扣非净利润最乐观可达到1.15亿元增幅高达56.75%,最差9500万元增幅也能达到29.49%。

按此数据,虽然在2023年誉帆科技扣非净利润最乐观可实现过亿元的喜人局面,但其显著高于同行均值的综合毛利率无疑更引人注意。

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间,从最能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毛利率来看,誉帆科技常年维持在42%-52%之间,分别为47.48%、52.69%、48.26%、42.54%高于同行平均值的39.41%、38.55%、37.06%、39.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在2020年至2022年同行毛利率均值呈现下滑走势的趋势下,誉帆科技综合毛利率走势却并未跟随出现了变动趋势不一致的情形,其毛利率由2020年的47.48%走高至2021年的52.69%,及至2022年也能达到48.26%。

而有关其毛利率较高的合理性的疑问,一直萦绕在监管层首轮问询和意见反馈中,乃至在上会现场也招致了监管层的持续追问。

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量化分析各类业务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且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各细分业务高毛利率水平的可持续性。

针对于此,誉帆科技归结为各公司的细分业务内容及业务结构有所不同,另外,还由于公司和部分可比公司的工艺技术有所差异。

到了意见落实函中,深交所还要求进一步分析2023年上半年各类业务收入、毛利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存在差异、是否符合行业特征及趋势。

犹记得在当年的上会审议现场,上市委对誉帆科技提出唯一质疑还是关于毛利率问题,不仅要求说明细分业务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还要求说明综合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且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上会现场誉帆科技当时是如何作答解释的,我们不得而知,而从顺利过会的结果来看,显然誉帆科技暂时成功说服了上市委。

不过,誉帆科技也承认,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所在行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展,将会有更多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参与到地下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的业务中,市场竞争预计会进一步加剧,公司的毛利率存在一定下降的风险。

一般而言,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企业往往匹配着强劲的研发能力才合理,但奇怪的是誉帆科技的研发投入并不突出。

誉帆科技在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同行均值的情况下,其毛利率却能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较同行均值最少高了8.07个百分点,最多高了14.14个百分点,这是为什么呢?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誉帆科技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47%、4.76%、4.31%、5.10%,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85%、5.57%、5.83%、6.07%。

令人好奇的是,誉帆科技在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综合毛利率始终高于同行均值的?

"通常而言,监管层对所质疑的问题在IPO企业进行回复后未获得其认可,会在此后的问询中不断就同一内容反复追问,显然誉帆科技高毛利率合理性就是这一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誉帆科技的回复并没有成功打消监管层的疑虑,而解释不通企业是很难过关的",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分析指出。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高达165.54%

期后回款率逐年下滑风险涌现

此番誉帆科技IPO尤为惹人关注的是,2023年6月末那高达4.38亿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据了当期营收的165.54%。

而不断高筑的应收账款,也让人为誉帆科技可能隐存的经营风险捏了一把汗。

事实上,应收账款高企,是誉帆科技此番IPO难以回避的潜在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誉帆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9829.95万元、29210.71万元、39645.51万元、43813.28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5.15%、58.40%、77.28%、165.54%,这意味着其营业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真金白银",更多结算成了应收账款。

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间,誉帆科技应收账款余额占其当期营收比从最初2020年的65.15%,在2022年时就一举攀升至77.28%,到了2023年上半年更是飙升至165.54%。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波动下滑,由2021年时的1.69次,下降至2022年的1.49次,及至2023年上半年跌至0.63次。

不仅如此,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誉帆科技期后回款比例分别为81.16%、66.61%、40.60%、13.78%,也是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此外,数据显示,同期间誉帆科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11.12%、14.70%、15.99%、16.50%,计提比例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对此,誉帆科技解释为2022年末期后回款主要受宏观经济影响,导致款项的审批、结算、回款流程和时间均相应延长,延缓了公司整体回款速度。2023年6月末期后回款比例有所降低,主要由于期后时间较短,部分款项暂未回款所致。

"项目建设款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结合历史来看,并没有发生违约现象,最终产生实际坏账的可能性较低",誉帆科技又进一步说明解释。

事实上,如果客户回款周期较长,公司会有大量资金积压在客户手中,进而导致公司资金压力较大。一旦资金实力不足,则有可能导致企业被拖进资金匮乏的境地。

而应收账款高企无疑对现金流会造成影响,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誉帆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73.24万元、4108.99万元、-7715.18万元、-3054.04万元,近两年持续为负值,誉帆科技归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变动所致。

针对于此,在审核中心落实意见函中,深交所就要求誉帆科技分析说明应收账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状况及其变动对持续经营是否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实际上,在此前的首轮问询中,深交所对此情况就予以了充分关注,要求说明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的原因及与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对持续经营能力是否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拟IPO企业应收账款飙升容易引发业绩变脸风险,特别是2023年上半年其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收比高达165.54%,无疑使得誉帆科技财务风险猛增,这可能对其IPO注册造成影响,而在证监会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当下,监管层对高企的应收账款尤为关注,更为审慎从入口端加强对拟上市企业应收账款监管。",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进一步分析指出。

在监管部门提高主板上市门槛,切实提高拟上市公司质量的当下,应收账款占营收比过高的誉帆科技最终能否顺利提交注册进而成功上市,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慧炬财经后续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