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6年6月中原突围开始,再到1947年6月,解放战争打了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中,如果单从控制的土地上看,很多都认为都认为老蒋是占据优势的。

他们这么说也有自己理由,毕竟在1946年我军失去了部分根据地,比如华北的张家口、东北的长春、沈阳和四平等地,而且老蒋将战火烧入解放区,确实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可就在老蒋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的时候,很多外国记者追问主席的时候,他却胸有成竹的说说:

胜利还是属于人民。

那么为何当时其他势力都在说老蒋获胜的时候,主席却还说是我军在第一年解放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十协定上的老蒋和主席

高瞻远瞩的主席

在1946年面对美军记者的提问,老蒋则是信誓旦旦德说,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国军取得的全面胜利。

他说道:

国军已经深入到解放区的内部,陕北的我军首脑机关都已经被迫从延安朱转移到大西北的乡村野外。在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当地的产量减少50%,而军工和经济赖以运转的棉花则减产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记者和主席在延安

同样“胜利”还出现在山东战场。

双方在山东和苏北投入将近百万大军,如果加上之前的民工和民兵等地方武装,参战人数则达到200多万人,而大量青壮上战场。

陈老总在孟良崮的之战后说道

“人力、物力的消耗空前巨大,山东的水都几乎要喝干”。

和山东战场一样,另一个主要战场——刘邓所在的晋冀鲁豫战,用当时邓公的来说,就是

“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庄的树也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满自信的陈老总

持有这种观点的的还有老蒋的盟友——美军。

当时的美军观察员说道

他(老蒋)占领了整个华北的大城市和约一百六十多个中小城市,你从地图上——地图上只标出城市——就可以看到他占了多少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开始前的形势图

可面对老蒋摆出来的大胜,主席却表现出了其开朗性格,和超前的战略眼光。

对于老蒋所谓占领的城市和地盘,主席也表现的很镇定。

主席甚至在面对媒体的采访为何解放区变少时,还幽默的笑说他们仅仅得到的是——“空荡荡的大楼和美军的大号新闻标题”。

在主席看来,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我军是绝对能够打败老蒋。

因为老蒋的优势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

“老蒋虽有国外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老蒋的,全军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胜利充满自信的主席

至于老蒋鼓吹的的解放区虽然丢失了所谓大量的土地和大的城市,但对于我军来说并非坏事。

为何这么说?

一方面,这可以解除我军的防守负担,得以集中兵力在运动战中消灭国军,比如在华北地区,国军占领平津,却只能在几个大型铁路线城市来回蹦跶,一旦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进行作战,就有被我军在运动中歼灭。

在东北地区,经历过四平战役后,我军在黄克诚大将的建议下,提出“放开大陆,占领两厢”的策略,将杜聿明集团牵制在沈阳和长春等几座大城市里面,收尾不能相顾,并发动群众,不断压缩国军的控制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东北形势图,优势依然在我

另一方面,作战中,也能发挥我军在运动战中优势,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得以穿插和大迂回作战,在运动中消灭国军。

在这一点上,粟裕大将更具发言权,在苏中七战七捷,以及1947年的宿迁、莱芜和孟良崮等战役上,粟裕都是以周边县城和城市吸引国军,分散其主力,最后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而进入解放区的国军压根就没有群众基础,失去支持的他们如同聋子和瞎子。

在主席眼里,人永远比地更重要。

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失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芜战役中被粟裕“耍龙灯”战术围歼的李仙洲集团

其实不仅当时主席的心态乐观,我军的高层们对于第一年战争的得失同样也是持胜利的看法。

朱老总说过

“我们放他们进来,他们驻在城市里,一派队伍出城要粮,我们就把他吃掉。吃得差不多了,我们就收复城市。”

陈老总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摒弃了以前的幽默风格,一本正经的说道

“按传统的军事战略,我们应该调最精锐的部队去保卫城市,并考虑我们能据守多久。但是,我们根本不这样做。我们所考虑的是,我们能消灭掉多少出动的蒋军,他们遭到重创之后,将于什么时候撤退,以及在他们溃退时,我们将如何进一步消灭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老总带领下的华野

当然,我军领导人之所以对未来充满信心,其根本原因来在于我军在这一年取得的战果。

判断战争是否成功,歼敌多少永远是硬指标。

那么,在解放战争第一年期间,我军击败了多少国军呢?

解放战争第一年歼敌

在1945年战争开始的时候,当时主席对各根据地分配了歼敌作战指标,但各战区的歼敌指标却远超主席的估算,比如主席在《三月总结》中提到,我军在1946年6-10月中要求歼敌25个旅,但各解放区却一共歼敌的71个旅。翻倍完成了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

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中,一共歼灭了国军正规军和地方部队在内112万,极大削弱了国军的战争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缴获的国军装备

那么,在解放战争过去一年中,各大战区和野战军的战绩如何呢?消灭了多少敌人?

在1947年7月的时候,周总理就总结和统计出了各解放区的歼敌数。

排名第一的是陈粟率领的华野,在过去一年中一共歼灭了43.4万国军主力。

这个战绩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中合算在一起的战绩。在1947年1月之前,两个野战军还是各自在山东和苏中(苏北一带)作战。在这些战绩中,还没合并之前的粟裕带领的苏中野战军七战七捷,苏中保卫战胜利,陈老总率部在山东反击战也打的有声有色。而合并之后,新的华野,相继取得了鲁南、莱芜和孟良崮战役等胜利,特别是莱芜战役消灭国军李仙洲集团,以及孟良崮打掉国军精锐整编74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俘虏的国军

可能很多人说,这个战绩是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的战绩,但实际上即使两个野战军算在一起,野战部队也才27万,和晋冀鲁豫差不多,要略少于东北的民主联军,却歼敌40多万,而且打的都是精锐部队,如国军第5军,整编第7、11、25和74军这些精锐,这个战绩实至名归。

排名第二的则是,刘邓带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合计歼敌28.7万。

在抗战的时候刘邓带领的129师就一直是我军的一支王牌部队,早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当时不甘寂寞的阎老西就喜欢在山西地区搞摩擦,1945年9月,忍无可忍的我军开始反攻,在晋中、上党等战役中击败了晋绥军的主力,解放战争还没开始,阎老西就已经精锐丧失,只能龟缩在大同和太原几处城市。

而到了解放战争开始之后,刘邓出正太路作战,在鲁豫战区两个月歼敌5万人,辗转晋冀鲁豫4省,不断在外线对国军施压,打乱其战斗部署,为后来千里跃进大别山提供了运动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邓在出击陇海线战役中缴获的国军重炮

歼敌第3的则是林总的东北民主联军(东野的前身),合计歼敌17.8万人。

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何第一年解放战争中,林总所部歼敌不如陈粟和刘邓,要知道林总可是和粟裕都被称为我军的战神。其实这一年并非林总能力不行,而是东北本来就是以发展为主,军事为辅助手段,不像其他两个战区一样经常打仗,而且当时出关的我军才10万人,不到1年扩军成30万(野战军),部队成分杂,也是需要磨合的,因此作战战役并不算多。

可就这样,林总也歼敌不少。面对精锐的国军新1、6,第13、52、71等军队也打出了四平保卫战等大战役,歼灭和消耗了国军在东北的精锐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保卫战

而除了这三个战区之外,聂帅率领的晋察冀军区歼敌14万,彭总和贺老总率领晋绥(陕甘宁)歼敌8万人。

而之所以歼敌这么少,也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

先说聂帅这边,晋察冀是我军的模范根据地,常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国军也只能在平津一带活动,而且聂帅对面的是李宗仁和傅作义两个地方派系话事人,都是以谨慎出了名。

因此,除了张家口等大战也没有什么大仗可以打。自然歼敌也少,而且晋察冀也是以发展为主。

彭总和贺老总倒是经常和胡宗南和阎锡山死磕,但奈何部队太少,陕甘宁边防军常年近25000人,虽然打了很多漂亮仗(青化砭等战役)但始终没有大规模的兵团决战,而且皆是以运动战为主,每次作战只能歼敌整旅和团,不如华东一样整建制军、和整编师歼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从延安转移

此消彼长,在歼敌之余,我军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充。

经过一年的时间的内线防御作战,我军总兵力也从127万增加到195万。

而之所以我军兵力得到扩充的原因,其实不外乎这两个——一是我军大量的二线部队和民兵经过战斗的洗礼后连同很多战场上的解放战士补充到了正规军,各军区二线兵团都升格为主力部队;二是土改之后得到土地的群众纷纷组织青壮年参军,各地青年参军热情无限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农户子弟参军

对于国军来说,别看他们地盘还是这么多,但很多一线精锐部队已经被我军的消灭,新拉的壮丁部队虽然也有300万(200多个整编旅)但质量已经严重下滑,用于机动作战的部队更是捉襟见肘。

而面对国军这个千疮百孔的防线,我军战略反击的时机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