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弗莱明偶然发现的青霉素成了战士们的天使,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宣传画写着:感谢盘尼西林(青霉素)。

如今,世界又面临着冲突和战争,中国人把抗癌药运到美国,把感冒药运到伊朗,又把顶级抗生素运到乌克兰。

青霉素并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会过敏死亡。在面对更加严重的感染时,青霉素也无能为力。

尤其是在面对枪伤的时候,有一种顶级抗生素效果比较好。

这款顶级抗生素,叫万古霉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忙着向乌克兰出口军事装备扩大冲突规模送去死亡的同时,中国人送去了万古霉素。

普利制药发布信息,满载着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货车首发出口乌克兰。

这些药物将拯救无数的乌克兰人的生命。

一、普林制药年报难产

5月1日,在4月30日的年报deadline截止后,普利制药依然未发布2023年年报。

公司发布公告称,原定于2024年4月30日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因公司就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自查。鉴于公司自查整改仍需要一定时间,并可能涉及2021年、2022年财务报告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导致公司无法按时完成2023年年度报告编制工作,无法在法定期限内(2024年4月30日)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根据交易所的规定,公司即将被实施退市警告(ST)。

同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 2023 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将同步终止上市。

一般来说,走到这一步的上市公司大多是造假严重,真实业务已经亏损严重,拆了东墙补西墙实在补不上了。

星空君看了一下公司往年年报和2023年的三季报,发现公司的问题似乎没那么严重。

2022年营收18亿元,净利润4.2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3.5亿元,净利润4亿元。

按照退市新规,如果按时出具年报,公司远远达不到退市的标准。

二、证监局重拳出击

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5月15日,公司发布了阶段性自查整改报告。自查共发现了五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

1、部分营业收入确认问题。

2017年发布新收入准则(14号准则,2020年全面执行)以来,这两年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比如恒大违反新收入准则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收。

公司称:2021 年、2022 年,公司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库、财务部门等在信息沟通中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形,导致公司在确认 2021 年和 2022 年营业收入过程中存在部分不准确的情况,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的相关规定,同时会影响当年度利润。公司要求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库、财务部门等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谨慎确认营业收入,并及时进行前期差错会计更正。

划重点,谨慎确认营业收入。

这意味着公司大概率和恒大类似(可能没那么严重),提前确认收入了。

新收入准则有什么奇妙之处,让这么多上市公司一不留神就违反了?

中国长期以来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一体化,财务和税务都是认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了发票就可以确认收入了。

而新准则对发票没有要求,关注的是合同履约:控制权是否发生了转移。

只有当货物的控制权转移到客户手里,才能确认收入。

财务习惯了开完发票就凭票入账确认收入,事实上货物还没发货,或者按照合同约定尚未发生控制权转移,就形成了违反准则。

2、贸易业务收入核算问题

贸易业务也是新收入准则重点关注的业务,最典型的是物流类企业,以前可以把全部货物的价值都算做营业额,新收入准则要通过合同实质来判断,如果所有权没有转移到公司手里,那么只能净额法确认收入,也就是进销差价算营收。

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做大”规模,会从事一些没有实质经营业务的贸易往来,而这种业务是监管部门核查的重点。

从公司往年产品毛利率来看,抗过敏、抗生素、消化类、心血管等药物毛利率在60%部分在80%以上,很显然不是贸易类业务。

这也意味着,公司的贸易业务属于很少的一部分,对核心业务影响不大。

三、给市场的警示

普利制药是一家有实质业务,有一定技术实力,经营还算不错的上市公司,但由于做账的不严谨,受到了监管层的严厉处罚。

这说明了什么?

结合国九条,就豁然开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A距离它应该有的地位越来越近。

什么地位呢?

成为和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资本市场。简言之,就是世界前二。

如何实现呢?

其实从修订《证券法》就开始了,后续一系列的组合拳跟进。

除了完善注册制、退市新规外,加强对中介(事务所等)的监管,以及加强对财务造假的惩处。

普利制药不是第一个因为财务造假被惩处的(看表现是否退市),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