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嫦娥六号在5月8日时,就已经进入了环月轨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探测器正在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择机进行着陆。

着陆后将会在48小时内完成采样,外媒对此表示,中国采样的样本,需要分享给其他国家。

那么,我国采集的月壤会共享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六号即将着陆

嫦娥六号从5月3日成功发射升空,并且成功进入了地月转移轨道,在5月8日10时12份时,成功实施了近月制动,被月球引力捕获,顺利进入绕月轨道。

目前的嫦娥六号仍然在绕月飞行之中,并且嫦娥六号采用的绕月飞行方式和嫦娥五号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是沿着太阳的自转方向绕太阳进行公转的,也就是顺行轨道,嫦娥五号采用的顺行轨道,而这次嫦娥六号采用的逆行轨道。

所以说,它的飞行方式是和这颗星球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所以采用逆行轨道进行绕月飞行将会提高嫦娥六号和月球之间的相对速度,这样可以让嫦娥六号更好稳定在环月轨道上,这样将会提高嫦娥六号着陆的成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当然是“采样返回”,所以说在采集样本之前,最主要的就是“选择着陆点”。

毕竟上一次月球挖土也不容易,所以选择着陆点要非常具有科研价值,并且这个着陆点也要能够有利于开展后期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嫦娥六号这次选择的地点是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的东北侧,这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撞击坑,直径达到了2500公里,深度达到了13公里,最大的落差16.1公里。

同时这里也是环境之前嫦娥五号的采集地点完全不同,并且由于地月之间的潮汐锁定,导致月球和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和月球本身自转周期完全一致,因此在地球的人类只能够看到月球的正面,永远无法看到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意味着,如果登陆到月球背面通信信号就要穿过整个月球,才能传到地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有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开展顺利,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早已在月球轨道待命。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到处都是来自地月之外的陨石撞击坑和宇宙辐射、尘埃,因此拥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着陆点十分重要,并且由于航天器主要动力都是来自于自身太阳翼帆板,所以降落到月球背面也要考虑光照问题,才能确保任务可以正常执行。

那么,嫦娥六号到底准备啥时候挖土?

参考资料:光明网《月背智能采样!嫦娥六号53天太空“出差”环环相扣、步步关键》2024.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网《月背智能采样!嫦娥六号53天太空“出差”环环相扣、步步关键》2024.5.8

48小时内完成挖土

目前的嫦娥六号仍然在绕月飞行状态,着陆任务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嫦娥六号探测器还搭载了多个国际载荷,因此任务也比较多,所以任务时间也比较久。

嫦娥六号探测器目前在绕月飞行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斜角度,也就是在慢慢往下去月球表面下降,根据情况择机进行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陆之前,“轨道器返回组合体“将会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进行分离,之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会着陆到月球预定区域。

到达目标区域后,嫦娥六号就要开始进行“挖土”,并且挖土的深度甚至可以达到2米之下,将会创造人类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可以成功采集到月球的土壤,我国的航天专家胡浩带着科研团队走访了全国各个地质单位和地质专家。

希望能够从地质专家身上得到经验,挖土的方法、挖土的设备、挖土的环境都是需要向地质学家请教,虽然前往月球需要的是航天技术,但是如果想要实现嫦娥六号的“挖土”任务,还需要去请教真正的“地质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向地质专家取经、总结嫦娥五号月球正面的挖土的经验,嫦娥六号终于敲定了“挖土的方式”。

嫦娥六号挖土的方式主要采用两种,第一种就是“表取”,第二种是“钻取”,这样可以获取不同深度月球土层的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钻取的钻具上2米长的钻杆具有独特的空心结构,内层有专门用来装土的小软袋,可以一边钻一边把土收起来,同时还可以保证不同深度钻到的土层层分离,不混在一起,这样可以保存月壤的不同土层的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由于月球的温度在零上150摄氏度和零下180摄氏度之间,而且这次采集的地点也是月球上环境最恶劣区域,所有对挖土的设备要求也很高。

所以在挖土工具上,我国的航天专家也是运用不少新技术,工具需要足够高的强度和力量,并且保存样本的罐子,也需要保持真空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种方式嫦娥六号将会在48小时之内,获取2000克左右的月球背面的样本,在挖土任务结束后,上升器将会携带样本和轨道器返回器汇合,返回器将会负责保存“月球土壤”将样本带回地球。

那么,带回来的月球土壤一般都用来干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新京报《新闻多一度|嫦娥六号启程“奔月” 在月球背面“挖土”有多难?》2024.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京报《新闻多一度|嫦娥六号启程“奔月” 在月球背面“挖土”有多难?》2024.5.3

中国的月壤

从“嫦娥五号”返回月球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这四年来,月球上的一些样本都被送到了中国相关的科研单位进行研究。

其中共有4批50余克的月球土壤被分发至了100多个科研团队,科研团队经过月球土壤分析,迎来了“大丰收”。

2022年9月份,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宣布,北京地质研究院的团队,首次全新的月球矿物,并且命名为“嫦娥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石是人类目前发现了第六种月球的新矿物,嫦娥石的颗粒大小只有10微米,还不如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虽然“嫦娥石”中的磷酸盐矿物在地球很常见,但是在地球岩石中至今从未发现过,也再次证明了“嫦娥石”是专属于月球的矿物元素。

科学家通过对“嫦娥石”进行分析,可以“倒推”月球的演化过程,对人类了解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有了新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嫦娥石”不仅只是全新的矿物这么简单,其内部具有高含量的稀土,可能会有巨大的开发价值,说不定可以帮助人类科技再向前迈一步。

而且从嫦娥五号的月球土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氦-3,这个一直被视为未来重要的聚变能源,在流浪地球的行星发动机里作为“可控核聚变”的主要燃料,而这种燃料地球上极少。

但是在月球,氦3到处都是,月球就像是一个存储氦3的“天然仓库”,因此如果能对月球开发,就可以对这种能源进行利用,造福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从月球土壤中发现部分“宝藏”,当然嫦娥五号带来的月球土壤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物质,这里也不在一一赘述。

还有一小部分月壤将作为科研经费发放到外国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另外一小部分则会被放置在各个国家的博物馆中进行展览。

明明是咱们自己采集的土壤,为啥外国媒体要求中国采集的样本,共享给其他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网《科学家从月壤里“挖”出了这些宝》2022.9.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青年网《科学家从月壤里“挖”出了这些宝》2022.9.27

外媒:中国采回,需共享

其实,国外媒体也不需要这么说,因为中国本来就有分享的传统,在嫦娥五号带来样本之后,也向对中国友好的国家分享了样本,其中就包括俄罗斯、法国都赠送了一小份月球背面土壤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国外媒体也给出了中国如果分享嫦娥五号月壤的好处,国外媒体认为,中国应该遵循与美国相同的逻辑,分享这些样本,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

并且表示中国通过共享月球土壤,可以增强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并且可以稳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中国可以通过分享月球土壤,作为展示“善意”的手段,让中国在外交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可以让中国在全球科学界架起更多的桥梁,还可以激励其他国家和中国合作,中国也可以通过分享给美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五号样本中研究中收益,并且还能借鉴美国在月球样本管理方面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的虽然不错,但是中国其实对于分享月球样本也是完全对外开发的,今年的4月26日来自六个国家的数十位科学家被邀请来到武汉,他们作为通过最终申请的“幸运儿”,将进行嫦娥五号月球样本最后角逐。

这些科学家有一半都来自于美国,另外一半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巴基斯坦,他们经过考核,以及展示自己获取“样本”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在中国科学家进行筛选和评分后,将会把嫦娥五号月球样本分享给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中国采集的月壤都是对外开放了,并且也没有对任何国家设限,而美国“沃尔夫条款”可是实在是的限制中国航天的发展。

因此,谁开发,谁封闭,一目了然,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以开放航天态度,拥抱全球科学家的到来,也不需要国外媒体来进行“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TheChinaAcademyPicks 《NASA Rushing towards China’s Moon Rocks》2024.5.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ChinaAcademyPicks 《NASA Rushing towards China’s Moon Rocks》2024.5.10

结语

因此,中国自始至终都是开放包容的航天态度,也一直希望展开国际合作,并且嫦娥六号这次还携带了多个国家的科学载荷前往月球一起执行任务。

而且嫦娥六号将会采集大约2000克的样品,同时嫦娥六号采集的样本也将全球共享,不过也要经过申请和审批,毕竟月球土壤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