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百度璩静事件在媒体公关圈引发热议,大家都在讨论自媒体到底要不要做视频号。

有一说一,虽然短视频不能完全取代文字,但视频化传播确实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用第一性原则思考就是,人们的注意力在哪里,传播的阵地就在哪里。

对品牌来说,视频号又是最重要的短视频平台。视频号流量增长很猛,一季度用户观看时长增加了80%,这个增速绝对跑赢了大盘,背后是巨大的流量红利。还有视频号是长在微信上的,因此可以精准地影响社交圈层,比如可以让客户的客户看到,让领导的领导看到,让用户的朋友看到……这种圈层推荐的价值,是纯算法推荐不具备的。

因此,大家都看到了,越来越多品牌在布局视频号,有的还是高管亲自下场。2024年,周鸿祎雷军、江南春都成了现象级企业家网红,就连贾跃亭都想做短视频网红来造车还债了。

虽然视频号现在存在巨大的红利,但要做好却不容易。

首先不一定搞得到流量。热点人人都能捕捉,但算法却难以捉摸。为什么郭有才会突然爆红?其实就很难分析出正确答案。

其次就算有流量,也不一定可以持续有流量,将流量转化成粉丝、沉淀成真正的IP也很难。不论是做图文还是做视频,从流量到粉丝再到IP,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的问题是,如何在视频号搞钱?如果无利可图,自媒体干视频号就没什么意义。

我们也一直在做视频号,现在雷科技视频号每周播放量有大几百万,最高单周破千万,这个数据在科技类账号中是相当不错的,此外我们还有电车通、雷科技评测室、罗超商业笔记等等视频号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们的视频号也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流量确实很高,但粉丝增长却不匹配,视频号的商业化做得也不是很好。

怎么破局?我们决定加入强大的组织,从今天起,我们正式加入宇宙最大的视频号联盟:WeGet联盟。

WeGet联盟是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发起成立的。越飞应该是全网最懂视频号的人,他和合伙人龚海瀚一起创办了最大的视频号数据平台百准,给企业和创作者提供专业服务。

我记得一年前和越飞在泰国偶遇,当时他给我分享了许多视频号的干货,我认真记了笔记,受益匪浅。另外,百准日常也会组织一些视频号的主题分享,每次都有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加入WeGet联盟学习充电,跟靠谱的人一起做靠谱的事,跟着最优秀的视频号创作者一起探索视频号之路。

其实出镜做视频,是我以前未曾想过的,就像我当年从未想过自己会干“码字”的活儿一样。

我在高考后因个人兴趣选择了南京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时期,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那时候我在课余做了《China Daily》的校园总代理,向同学们卖报送报赚生活费,顺带订阅了《电脑报》《电脑爱好者》《互联网周刊》等科技杂志系统获取信息。

由于分享表达欲强,我大学时开通了博客专栏,在点点网(许朝军办的)分享一些科技产品的评测体验,在CSDN、JavaEye之类的平台分享一些编程心得。当时,我的学长刘未鹏的一些博文对我影响很大,他的文章《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让我更加重视博客,后来他写的一本书《暗时间》也启发了我多去做深度系统的思考。

应该是大三的时候,基于Google App Engine(当时云计算还不普及),我还开发了一个自己的独立博客网站,类似这些热爱鼓捣的经验也帮助我在大四就拿到了阿里软件工程师的offer。

然而因种种原因,我最终放弃了编程的工作,南下广州到了一家运营商,业余时间继续鼓捣科技数码产品,也经常在知乎去回答科技互联网领域下的问题,其中一篇答案偶然被虎嗅当时的运营家民看到,他邀请我到虎嗅撰写专栏文章,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虎嗅创始人李岷引导与支持下密集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机缘巧合地进入了自媒体行当,后来又在雷锋网创始人林军支持下创办了雷科技,一直“码字”至今。

一路贵人不断,让读了“编程”专业的我,干起了“码字”的活儿,这是前些年未曾想到的。短视频跟图文确实不是一回事,但也不是毫无关系,就像我从事的“码字”工作与“编程”专业一样。虽然不是媒体人科班出身,但求学时就养成的撰写博客的习惯,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的系统学习,算是给此后从事科技自媒体行当埋下了伏笔,这些年我本人以及团队输出的内容也都是科技领域,雷科技专注于AI硬科技,电车通“聚焦电动车,更懂智能化”,罗超Pro专注于科技产业观察。

AI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自我要求,从事新媒体行业尤其要与时俱进,拥抱变化。这些年,我一直在写文章分享自己对商业事件、科技热点的看法。

去年搜狗输入法大数据显示,我累计输入了89万字,在全球可以排297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年,我的MacBook都被打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写作已经成为我的爱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写文章的不一定做得好视频号,但也不一定做不好。未来在坚持写作并与团队一起创作好内容的同时,我也将通过视频等形式分享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