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癌细胞是源于自己身体细胞发生变异,自身免疫系统识别不出,消灭不了,它才得以疯长,但对别人来说这些细胞是100%的外来物,会马上受到免疫系统的猛烈攻击,所以癌症不会传染。

然而,凡事无绝对,有些癌症的起因是生物感染,导致感染的细菌、病毒有强传染性,而且传播途径是性行为,这就让癌症的传染成为可能。研究表明,全球每年约200 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与感染相关,占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的16.1%,与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等感染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胃癌

胃癌

病原: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喜欢氧浓度5%~8%的环境,侵入人体后,会黏附在胃上皮,释放毒素伤害胃壁黏膜组织,引发胃炎或胃溃疡;它也会诱导细胞增殖,增加DNA复制时出错的机会,使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近20倍。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中近一半与它有关。

人是幽门螺杆菌唯一的传染源,它可以从胃逆行到口腔中,通过唾液进行传播,与感染者共同进食和接吻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那些平时经常有泛酸、烧心感、胃疼、口臭、口气重等症状的人,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及碳13尿素呼气试验。确诊后应接受正规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隔离,清洁餐具,更不要跟爱人接吻。

即使没有被传染,最好都养成吻前刷牙、吻后漱口的习惯,千万不要在接吻时大量吞下对方的口水。平时要注意生活、饮食、社交的卫生,伴侣有口臭的要提醒他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颈癌、阴茎癌、肛门癌

宫颈癌、阴茎癌、肛门癌

病原: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喜欢侵袭人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的病毒,除了会引起性病尖锐湿疣外,它最知名的恶行是会导致宫颈癌,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明确可导致恶性肿瘤的病因。

宫颈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均有增多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女性开始性生活后,在21-29岁之间应该每2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细胞学筛查,30岁以上每次可以同时进行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查,如果连续3次细胞学和DNA检查都是阴性,说明患宫颈癌的几率极小,之后可以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目前已有针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疫苗,据调查效果不错。

人乳头瘤病毒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较常见的是阴茎癌和肛门癌。

对男性来说,阴茎头外露,容易清洁,更不易被病毒感染。但对包皮过长、包茎者来说,包皮包裹下的阴茎头有合适病毒、细菌生长的环境,又不易清洗,再在长期、反复炎症的基础上,合并病毒感染就容易演变为癌细胞,且不易被发现。男性没有类似宫颈刮片的常规检查,也很少做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查,所以这种病毒感染成为当今阴茎癌发病及年轻化的重要原因。包皮环切可以降低阴茎癌及性伴侣宫颈癌的发生率。

肛门癌在我国乃至全球本来发病率均较低,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以每年约2%的速度递增,现在约为1/10万,男女比例相当,90%左右都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肛门潮湿、分泌物多,有利于病毒生长,皮肤黏膜薄嫩,易在摩擦时破损而受感染;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免疫力受抑制,更容易患上肛门癌。

因此,无论发生哪种类型的性接触,都应尽量使用安全套,性后做好清洁工作。患尖锐湿疣要及时治疗,性伴或配偶应同时去医院检查。肛门有出血、肿块、痛、痒等症状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有不洁性行为及肛交经历等高危人群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肛门检查,以筛查肛门癌,有条件者尽量接种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腔癌

口腔癌

病原:人乳头瘤病毒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舌头、牙龈、颊部、上颚、唇等部位的癌症的总称,可表现为口腔溃疡、菜花样肿物等。以往多发于40~60岁,现在口腔癌有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的口腔癌患者明显增多,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高趋势。

口腔癌的成因跟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槟榔的长期刺激、好吃辛辣食物、遗传、吸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口腔卫生差、烂牙、长期牙病患者也容易得口腔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口腔癌近年越来越多,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口腔环境与女性生殖道环境相似,适合人类乳头瘤病毒生存;不少人伴侣多,性生活混乱,国外有资料显示,偏爱用口者更容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所以,平时要注意口腔内的异常情况,例如口腔溃疡,一般两周左右可自愈,若一个月都不痊愈,治疗后也没好转,或发现有不明肿物,要到医院检查。

肝癌

肝癌

病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量庞大,在多年的宣传教育下,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乙肝是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并积极接种疫苗和进行母婴阻断,感染有望得到控制。

不过,丙型肝炎病毒却悄悄地在我国蔓延开来,目前丙肝的感染者约有4000万左右,感染后多没有症状,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肝脏局部炎症坏死,并慢慢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丙肝病毒变异性非常强,目前全球都还没有研制出丙肝疫苗,体检也没有常规开展丙肝检测,所以从某程度上说,它的危险性比乙肝更大。

跟乙肝一样,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交传播,与病人和携带者日常接触、共同进食一般不会传染。在正规医院输血、手术、分娩前后都会进行丙肝检测,因此,除了共用针筒外,性是丙肝感染的主要途径,正确使用安全套就能将风险大大降低。

由于乙肝或丙肝携带者比正常人患肝癌的几率高10~30倍,所以一定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以尽早发现肝癌。平时要积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有不洁性生活史者最好主动进行乙肝、丙肝的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鼻咽癌

鼻咽癌

病原:EB病毒

EB病毒是一种很常见的接触传染性病毒,可在咽部上皮细胞内长期存在,并繁殖和释放病毒至唾液,通过唾液或输血、密切接触传染给他人,一旦感染很难清除并终身携带。

例如,人在接吻时,无法避免接触对方的唾液,如果恰好口腔有破损,身体抵抗力又弱,便有可能出现EB病毒急性感染,引起“接吻病”,出现发烧、咽炎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要10天左右才能病愈。

EB病毒会长期存在在人体内,还可能导致淋巴瘤、鼻咽癌。鼻咽癌是我国广东地区的高发癌症,有地区与家族集中的特点,与日常生活接触和性行为密不可分。

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除了注意口腔卫生,家长最好不要用嘴嚼碎食物喂孩子,这样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病毒传染给孩子。情侣在感冒、咳嗽等情况下不要亲吻。

卡波氏肉瘤

卡波氏肉瘤

病原:艾滋病病毒

卡波氏肉瘤并不是常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艾滋病患者身上,分布于头、颈、躯干、四肢、足底部皮肤、黏膜,开始时是直径约1厘米对称分布红色斑疹,以后变成紫色或棕色斑块或结节,易破溃。病情缓慢进行时,结节不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甚至发生肢体坏死。若发生在内脏,尤其是消化道时,易破溃、大出血而死亡。

卡波氏肉瘤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临床上还有化疗、免疫疗法、手术等治疗手段,不过,它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常见并发症,艾滋病毒目前无法彻底清除,卡波氏肉瘤还是可能反复发作。因此,只有防止感染艾滋病,才能最大程度杜绝它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癌症的发生往往并非单一因素,除了感染,还与基因、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而且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病原体虽然很容易通过各种性行为传播,目前的科技也未必能清除它们,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可以自保的方法包括:拒绝不洁性生活,避免多性伴,正确使用安全套,出现不适或异常及时就医,常规体检,注射疫苗,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超重和久坐不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