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95后导游王钰: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这样讲

朱金宜 蒋欣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22日 第 12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钰在带团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钰通过直播向网友介绍兵马俑。
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扫码观看视频

打开《百家讲坛》,选择“巨鹿之战”那期节目反复观看——对于26岁的导游王钰来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工作前夜为自己“加餐”。“只看一遍是很难记住的,”王钰告诉笔者,“像这样的节目我会反复观看,回顾经典片段,弄清历史故事的细节和要义,为游客提供更专业的讲解。”

过去一年,她以“西安导游‘芥末’”的身份,一边在线下带团,一边做线上导览直播,带领游客和网友走进陕西西安的唐华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景点,在抖音“圈粉”超过420万。不少网友直言“以前我以为导游就是带路的,没想到听她讲解这么长知识”“‘芥末’让我有了去陕西旅游的冲动”。

从业3年,王钰不仅从新手导游向“专家型导游”迈进,更是成为一名颇具影响力的“网红”导游,这种转变她是怎么做到的?

“冷知识”更有趣

“兵马俑都是单眼皮吗?”“谁是众多兵马俑中的‘幸运之星’”“西安城墙为什么没有‘东稍门’”……在王钰的讲解中,知名景点的“冷知识”是经常出现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王钰将文物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在网友看来,王钰还善于结合当下的社会话题引出历史故事。比如,在讲解秦兵马俑一号坑时,王钰从“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展开,引申出丞相李斯的“人生哲学”;在讲解华清池时,她又从“仪式感”的角度讲解唐朝的沐浴文化。有趣的话题加上生动的讲解,引得网友在王钰发布的讲解视频下面评论:“本来要划走,结果认真地看了两遍。”

想从知名景点中找到新的讲解角度并不容易。王钰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冷知识”的准确可信,她将《史记》《寻秦记——透过秦俑看秦朝》等历史文化类书籍当作“手边书”,配合观看相关纪录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引经据典”的讲解词转化为更生动有趣的表达。

“现在,千篇一律的导游词已经不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不同景点也应该有不同的讲解思路。”王钰举例说,围绕实体文物兵马俑,讲解要从文物本身出发,延伸至它的制作技艺、排兵布阵等方面;对于大唐不夜城等文化主题街区,她在讲解时则会更加侧重诗歌文化,从诗人的生平与代表作切入,让游客对不同景点形成深入的了解和感知,收获满满。

化“流量”为动力

短视频中的导游“芥末”口若悬河,现实生活中的王钰却自称是一个内向的人。“刚做导游的时候,我需要在大巴车上调节气氛,组织游客唱歌、做游戏。作为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人,我特别害怕那种场面。”王钰告诉笔者,起初她甚至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产生过怀疑。

凭借对导游工作的热爱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王钰默默拓展做导游的工作场景,并在短视频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讲解风格。短短一年内迅速“涨粉”,不仅使她打消了曾经的顾虑,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莫大的鼓励与鞭策。

“抖音直播讲解让我的业务水平获得很大的提升。”王钰说,有的粉丝每天都会来看自己直播,这不仅是重要的正向反馈,也让自己有了时时精进的愿望与决心。她常常会从网友的提问或弹幕评论中获得启发,进一步了解网友和游客的关注点,从中挖掘新的视角,增强讲解的趣味性。

为了成为“专家型导游”,王钰更加勤勉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甚至还要将知识范围扩大到工学、化学等领域,她笑称“现在学习比以前上学的时候还要认真”。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有16个文件夹,记录了各种工作笔记与灵感来源,名为“兵马俑”的文件夹里有56篇笔记,包含将军俑、一号坑、三棱箭、青铜剑等文物知识。

上午直播、下午带团、晚上学习成了王钰工作的常态。虽然辛苦,但她丝毫不愿马虎:“学习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讲解不够准确,再小的知识点也会引发游客的质疑。”王钰对笔者说,“毕竟我现在面对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群‘老师’。”

做文化“摆渡人”

8年前,王钰选择就读旅游管理专业,是出于“导游可以遍览大好河山”的愿望;3年前,王钰开始接触线上导览直播,为自己取了网名“芥末”,是希望自己能像一剂调味料一样,为游客旅行“增鲜提味”;现在的王钰,不断往返于相同的旅游线路上,对于导游这份职业有了新的期许。

“有一次在讲解的过程中,一位游客全程拿着小本子记录。当天导游结束后,他还把不太理解的问题写成了文章发给我,想与我探讨。”这样的良性互动让王钰坚信,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同时也让王钰意识到,导游线路虽然是固定的,但面对的游客却是流动的,旅游正是一座“行走的课堂”。

于是,王钰希望能为更多游客答疑解惑,通过不断地输出与反馈,让自己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摆渡人”,让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加为人所熟知。除了知识本身,王钰还希望通过讲解,让更多人从历史文物的魅力中感受到始终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自信。正如她被问及“看兵马俑到底看什么”时回答的那样,“看俑背后的人,看人背后的国家,看国家背后的历史,看历史中传承了千年的文化自信”。

如今,王钰的工作与生活已经几乎完全融为一体,她也乐在其中。“由于导游工作的特性,平常大家休息的时候,反而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谈起未来,王钰希望自己能够不局限于一个景点或一座城市,将更多景点推介给大家,继续传递这些地方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去年,王钰去了广西崇左、湖北宜昌等地,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感兴趣。王钰说,虽然自己目前暂时做不到环游世界,但可以帮助全世界的游客读懂西安以及更多中国城市。“我相信一句话:选择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选择的。”在坚持热爱这条道路上,王钰仍将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