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要求自2024年5月20日起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时,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金,按照每日462.44元计算,比去年增加25.55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5月17日公布数据,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额为120698元,日平均工资为462.44元。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自2024年5月20日起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时按照上述标准计算。

5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办的纪念国家赔偿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上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颁布以来,全国法院共受理国家赔偿案件31.8万件,其中司法赔偿案件9.9万件,决定赔偿金额75.35亿元。

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对行政赔偿、司法赔偿的范围、标准、程序以及赔偿金支付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1995年1月起,各级政法机关依法受理国家赔偿申请。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

数据显示,与1995年相比,2023年国家赔偿案件受理数量增长了17.55倍,侵犯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标准从17.76元增长到436.89元,国家赔偿制度权利救济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与1995年相比,2023年国家赔偿案件受理数量增长了17.55倍,侵犯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标准从17.76元增长到436.89元,国家赔偿制度权利救济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

党的十八大以前,人民法院每受理1.5万件案件,就有1件因违法或错误造成损害由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党的十八大以后,降低到每受理3.4万件案件,有1件由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制度的权力监督功能不断发挥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国家赔偿案件成效明显。

 律师解读

  国家赔偿是什么?适用哪些人?

国家赔偿到底是什么?适用的范围在哪?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部部长洪树涌解答了这些问题。

 Q:什么是国家赔偿案件?

洪树涌: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

Q:国家赔偿的范围是什么?

洪树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国家赔偿一般包括行政赔偿、刑事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范围包括: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景博

来源:人民法院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