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一聊,青春期的孩子。

大家有没有听过“可怕的14岁,恐怖的17岁”这句话?这可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孩子到了青春期,那真的是让很多父母都头疼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专家都提醒咱了,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就像心理专家陈默说的,青春期孩子情绪反复,那是因为进入了第二反抗期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允许长大,那肯定就得反抗呀。

为什么叫危险的14岁?可怕的17岁?

这可不是只针对男孩或者女孩其中一方,而是大家都会遇到。

英国的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对9到35岁的人进行测试,发现十四岁就是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纪。

14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灵都有了巨大变化。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寻求自我认同;情绪变得特别不稳定,一会儿脆弱敏感,一会儿又暴躁易怒。他们心智还没完全成熟,还不懂得敬畏生命。

比如某个孩子,平时看着挺乖的,可一到青春期,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这都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青春期情绪一上来,啥极端的事儿都能干得出来。

而在17岁左右,孩子可能正面临高考或其他重要的学业压力,同时也在为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做出选择。

这种压力可能会让他们变得焦虑、易怒或抑郁。

此外,他们也可能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交圈子,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

那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该咋办呢?牢记2不1要,供家长们参考。

一、不唠叨,也就是少说话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闭上,也就是少说话,关键时候说几句,这才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关心孩子,往往不自觉会陷入一种惯性唠叨中,但过度的唠叨往往适得其反。

特别是在学习方面,父母自查一下,是不是更是容易陷入这种唠叨的怪圈?我们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心他们无法适应学校的节奏,于是便不断地在他们耳边念叨:“你要好好学习啊!”“这道题怎么做错了?”“你要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

然而,这样的唠叨往往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可能会想:“妈妈(或爸爸)怎么总是说这些?我都知道了!”于是,他们开始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学会适时地收住自己的嘴巴。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加温和、鼓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期望和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不要求太多,也就是少要求

很多家长就盯着孩子的分数,希望孩子成绩好,分数一不好就开始数落,这样孩子很容易陷入焦虑与自责之中,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遇到了一个初中生,父母一提学习孩子就头疼,说是没法去上学了,父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血压高,父母很吃惊,小小年纪怎么血压高?医生说也可能与孩子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有关,注意观察。

其实,我们得少看分数,多看品质。就像人家说的,我们要像寻宝一样,不断发现孩子身上的好品质,像友善、勇敢、有担当等等。

我认识一个孩子,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特别善良,对人很友善。他爸妈一开始也是光盯着成绩看,老是批评他。后来发现孩子的善良品质后,就改变了策略,开始多鼓励孩子。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慢慢上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要多鼓励

泰戈尔有句话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样打击。在这个阶段,我们得帮孩子树立“我可以”“我能行”的信念

批评的话点到为止就行,别一个劲儿地说。要让孩子感觉到咱当父母的是在关心他、帮助他,永远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减弱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他们转变。

我们得明白,青春期不是麻烦期,而是留给父母最后的机会。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只要让孩子看到,我们为了成为好爸爸妈妈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就足以对他们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悬崖边盛开的鲜花,美丽却又危险。

当父母的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要多理解他们,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成长。同时,也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要相信他们终究会度过这个阶段,成为更好的人。父母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孩子一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青春期孩子,平稳度过这个阶段的具体方法:

  • 沟通方面

1. 平等交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不要随意打断或否定。

2. 选对时机:找孩子心情相对平静、放松的时候沟通,避免在他们情绪激动或忙碌时强行交流。

1. 以身作则:家长自己要保持情绪稳定,让孩子从身边榜样中学习如何控制情绪。

2. 教孩子方法:比如通过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 日常生活方面

1. 给予适度自由: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2. 丰富生活: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有益活动,如运动、艺术、社团等,帮助他们释放能量和压力。

3. 规律作息: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这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提高心理韧性。

  • 学习方面

1.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只是盯着分数。

2. 提供学习支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解答学习中的困惑。

  • 家庭氛围方面

1. 营造温馨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2. 尊重隐私: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物品等,给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

  • 应对冲突方面

1. 保持冷静:避免在冲突时情绪失控,使矛盾升级。

2. 事后沟通:等双方冷静后,一起探讨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总之,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咱要“少说多看”,有耐心、有爱心、有方法。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