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毛岸青于2007年3月24日凌晨悄然离开世间。

“毛岸青?这是谁?”

世人惊觉,才发现毛主席还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人间默默无闻。没人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对这位伟人留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是那么的陌生。

人们自发搜索着他的消息,却发现这位老人从未风光亮相,他留下的照片也寥寥无几。

“岸青太低调了,他其实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熟悉他的人这样说。

那么这位伟人的儿子毛岸青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往,世人又为何对他如此陌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没有妈妈了”,颠沛流离的少年时代

“我们没有妈妈了。”毛岸青这辈子也不会忘记那天的茫然无措和撕心裂肺。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三个儿子,而毛岸青是俩人的次子,也是后来毛主席唯一留下的儿子。

八七会议后,毛主席无法脱身,更没时间照顾家人,思虑到年幼的孩子跟在他身边太过危险,决定让妻子和儿子留在长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慧,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你们一定要保重,照顾好几个孩子。”临别前,毛主席拉着妻儿再三嘱咐。

4岁的毛岸青不舍的看着父亲:“爸爸,你也要保重,我们会想你的。”尚且年幼的毛岸青还没想到,自此一别,物是人非,竟然二十多年后才与父亲团聚。

留在长沙的日子也不安宁,母亲杨开慧一边要想方设法养活毛岸青兄弟三人,一边还要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

一间小屋子里,杨开慧担忧的望着兄弟三人。

得知一位同志遇害后,杨开慧明白自己处境愈发危险。作为一名党员,杨开慧不怕牺牲,但是三个年纪尚小的孩子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0月中旬,母亲杨开慧被捕,那是毛岸青永远也忘不了的一天。同年11月4日,这位勇敢坚毅的女战士壮烈牺牲。一直为三兄弟遮风挡雨的母亲就这样突兀而永远的离开了他们。

“我们没有妈妈了?”不敢置信的毛岸青红着眼睛问哥哥毛岸英。

“岸青,以后的日子就要靠我们自己了。”比毛岸青大不了几岁的毛岸英似乎一夜之间就成熟起来,担起身为兄长的责任,他摸摸弟弟的头,强忍着悲伤说:“妈妈不在了,以后哥哥保护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的春节,许多人都在与家人团聚,准备过年。在这样喜庆热闹的日子,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却在紧张的忙碌着,准备转往上海。

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为此到处奔波,最终得到杨开慧父亲生前的几位好友相助,安全将三个孩子送到上海。期间为了避免暴露,他们还改换了真实姓名:毛岸英改为杨永福、毛岸青改为杨永寿、毛岸龙改为杨永泰,叫舅妈李崇德妈妈。

寒风呼啸,西北风卷起雪花纷纷扬扬。通往上海的船上,毛岸青在床上缩成一团,冻得直哆嗦,房间里静悄悄的,就是说话也不敢大声,怕引起别有用心之人的注意。

这年春节,毛岸青忍受着寒冬,在船上漂泊他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叔叔!”“婶婶!”

见到血浓于水的亲人,毛岸青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彷徨和委屈,扑到叔叔毛泽民的怀中。“好孩子!都是好孩子!”毛泽民抚慰着孩子们。

“不要难过了,”看着哽咽的大人和孩子,毛泽民克制着情绪,深情的说:“要知道,革命是要死人的啊!”

几天后,毛岸青三人一起被送到党组织秘密筹办的大同幼稚园,此时,毛岸英9岁,毛岸青8岁,毛岸龙不到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才安稳了一段时间,幼稚园就因为遭到敌人的破坏而解散,没人管的孩子们只能流落街头,毛岸青三兄弟从此过着流浪儿的生活。

三人就像《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除了没有偷东西和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其他的都干过。

流落街头睡马路、给人拖地板、在垃圾箱里找破烂、上街乞讨,看到费力的黄包车,就上去给人家帮忙推,挣几个小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颠沛流离中,毛岸青失去了幼弟毛岸龙。

流浪的毛岸青和毛岸英,成为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兄弟二人相依为命,靠卖报纸、拾破烂、捡烟头维持生活。

一天,毛岸青在卖报时,惨遭巡捕毒打,头上渗出血,双耳被打到失聪,被虐待的毛岸青痛苦的抱着头滚在地上,被赶来的毛岸青带,这次留下的后遗症伴随了他的一生,从未痊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求学,兄长牺牲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1936年,毛岸青俩人辗转来到苏联,进入国际儿童院。

在儿童院的日子很苦,但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女人闯进了他们的生活,让毛岸青感受到了阔别已久的母爱和家庭的温暖。

这是一个春天,一位老师突然带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干部来到毛岸青两人的宿舍。

“你们瞧!她是专门来看你们的!”老师热情的向毛岸青俩人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和毛岸英疑惑的对视一眼,悄悄的打量着这个突如其来的陌生人,谁都没出声。

“他是你们的贺妈妈——贺子珍,刚从中国来。”老师边向贺子珍介绍兄弟二人,边对俩人说。

自此以后,贺子珍经常带着物品去看两个孩子,像母亲一样温暖着毛岸青饱尝人生苦暖的心灵: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他们清理房间、洗脏衣服。贺子珍每月有70元卢布,除了自己必要的开支,剩余的都用到了兄弟两人身上。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贺子珍抱着俩人,轻柔的说。在贺子珍温暖的怀抱里,毛岸青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渐渐被贺子珍真心打动的毛岸青和毛岸英,也经常去看这位贺妈妈。

后来,贺妈妈的女儿李敏来到苏联和他们一起生活。一家四口经常围在一起,喝着热汤,有说有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久之后,毛岸青还深深怀念当时的场景:兴致高昂的毛岸英拉开嗓门高歌、自己弹着琵琶助兴、小娇娇(李敏)翩翩起舞,贺妈妈拍着手掌,温柔的看着他们。

可惜,这样温馨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

苏德战争爆发到了最为酷烈的时期,兄长毛岸英急切地想要上前线,便上书斯大林,请求到前线作战。

兄长的优秀也鼓励着毛岸青,他发愤图强,学习愈发刻苦,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跳过级。从十年制学校毕业后,考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

1947年,毛岸青和妹妹李敏被贺子珍带回国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