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时期,身边曾有两位重要的女性工作人员陪伴,一位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她脾气火爆、性情耿直,敢当面和主席吵架,却又像家人一样关心主席的身体。另一位则是毛主席的贴身护士孟锦云,与张玉凤相比,孟锦云的知名度要低一些。

很少有人知道,孟锦云15岁那年就做过毛主席的舞伴,之后她入狱5年,放出来后在毛主席的帮助下得以平反,并有幸陪伴了毛主席最后的岁月。在孟锦云的回忆里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在与毛主席接触的岁月里,又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孟锦云1948年出生于湖北,凭借姣好的外形和自身条件,12岁时就考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空政文工团,成为团里的一名舞蹈演员。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别看孟锦云年纪小,但对学习和训练都很认真刻苦,很快登台表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锦云)

1963年刚满15岁的孟锦云迎来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机遇。4月的一天,文工团团长找到了孟锦云并告诉她,首长那里需要找一位舞伴,闲暇的时候或者是有活动的时候陪同跳舞。孟锦云人长得可爱漂亮,舞又跳的好,文工团里的领导慎重考虑后决定选择她作为首长的舞伴。

当时的文工团领导并没有告知,孟锦云要面对的首长是谁。很快孟锦云在团领导的安排下乘车来到中南海,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几天后,孟锦云等到了这个让自己十分激动的任务,竟然是做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舞伴,她心中又紧张又兴奋,舞会当天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她和几个文工团的朋友们穿着便服早早的就等在了会场。

舞会开始后,孟锦云竟然真的遇到了毛主席,当时的毛主席正坐在沙发上休息,很快舞曲响起,孟锦云大大方方的走到毛主席面前,邀请自己的偶像跳舞,毛主席看到孟锦云后,十分和蔼的笑着站了起来,接受了她的邀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孟锦云心里难掩激动和紧张,一边想着不要出错,一边脑子里又只顾兴奋,本来她的舞跳的不错,可因为紧张不由的步伐凌乱了起来。

或许是感受到了孟锦云的情绪,毛主席主动和她聊起了天,一边安慰孟锦云跳的不错一边又询问孟锦云家是哪里,在得知孟锦云是湖北人时,毛主席还开玩笑打趣她是自己的“半个小老乡”,孟锦云渐渐放松了下来。

之后参加舞会,毛主席都会亲切和她打招呼,每次她都能得到和毛主席跳舞的机会。在孟锦云看来这是难得的荣誉也是她的荣幸,毛主席的随和让人心生崇敬。不过这种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一件事的发生让孟锦云的命运彻底改变。

20岁本来是一个女孩子最好的年华,但孟锦云的20岁显然并不是如此,因为特殊的原因,孟锦云入狱并进行了长达5年的劳动改造。在她25岁的那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劳改生涯,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的医院当一名护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孟锦云就忘我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她凭借着自己韧劲和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最终适应了这个新的岗位和身份,并且做的十分出色。不过孟锦云心中始终都有个疑问,自己到底是怎么重获自由的呢?

她的疑问被曾经的文工团战友解答了,原来这一切都是毛主席的帮助,不久后她在这位战友的帮助下再次见到了毛主席,距离第一次做毛主席的舞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毛主席当时患上了白内障,她本以为主席可能都认不出自己了,但是听到自己的名字后毛主席竟然直接就认出了她这位小同乡。

孟锦云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一一讲给毛主席,一段叙旧过后,毛主席便将孟锦云留在自己的身边工作。当时的毛主席身边也需要照顾他生活的护理人员,此时的孟锦云又是一名优秀的护士,便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陪伴了毛主席人生最后的400多天。之后孟锦云还在毛主席的帮助下被平反,让她得以正常生活。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孟锦云和张玉凤作为最常接触毛主席的人,看到了很多毛主席的事,也见证了很多重要时刻。

在很多人眼中,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国家的伟人和人民的领袖,但在她这样亲近的工作人员眼中,毛主席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会遭受病痛的折磨,也会发小脾气,也会有小任性,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最后的489天中,孟锦云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毛主席晚年被疾病困扰,尤其是最后两年时常卧病在床,这时候的毛主席已经是年过八十的老人,有时候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发脾气,有情绪,还曾有一段时间对孟锦云十分“不满”,一度让孟锦云摸不到头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的毛主席常常失眠,总是休息不好,孟锦云作为毛主席身边的护士,为了不打扰主席休息,进入毛主席房间时,经常刻意压低自己的各种声音,在毛主席看来,她都是“悄无生意”的就进来了,常常被吓一跳。

孟锦云得知原因后,之后再进入毛主席房间之前都会弄出一些声响,比如加重脚步,或者咳嗽一声先引起毛主席的注意给他充足的心里准备。每当回忆起这件事,孟锦云都很怀念又觉得十分心酸,毛主席是中国的伟人,他有着世界上最为非凡的成就和无可比拟的功绩,他为了国家和人民殚精极虑,呕心沥血,晚年在病床上遭受病痛和的折磨,也会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影响情绪,可就是这样的人间烟火气,让这位伟人更贴近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孟锦云)

毛主席喜欢读书,从年少时就有每日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再忙,遇到再大的困难,毛主席对于读书的坚持始终如一。即便是晚年病重期间,他依旧没有放弃这个习惯,眼睛无法视物的特殊时期,他甚至会让孟锦云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给自己读书、读报。

在孟锦云的回忆里,毛主席的的房间除了日常的用品,到处都摆满了书,他的床头常年放着一本《资治通鉴》。毛主席特别喜欢看这本经典著作,据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前前后后翻看了超过了17遍,在他身体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常常可以连续看上几个小时,整个人就像入迷了一样,直到工作人员反复催促,才意犹未尽和合上书本。

毛主席曾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每次看《资治通鉴》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想法,即便是这本书看了十多遍,可每次阅读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受益匪浅。他还时常拉着孟锦云一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说其中的故事和对自己的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治通鉴》这本著作陪伴了毛主席一生,书中的文字令他着迷,他在这本著作中看懂了作者司马光的执着,他曾跟孟锦云说过,这种执着虽然让人欣赏,但也有两面性,并非都是优点,还是要看用在什么场景,比如对一个学者来说,他们恰好需要这种近乎于固执的执着精神进行知识的探索和钻研,这也是做好学问的重要品质之一。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段日子,对孟锦云来说或许会受益一生,这是光荣的工作,也是自己的荣誉,和毛主席相处的时间里,她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每次分享心得和畅谈历史的谈话都会让孟锦云受益匪浅。

在普通人看来,毛主席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他是国家的领导人,见到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他应该每天都很开心吧?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孟锦云看来,毛主席最后的那段日子也有着很多的“不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疾病的困扰,毛主席逝世那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从年初周总理逝世,到朱老总逝世,再到唐山大地震,这是国家的灾难也是毛主席的痛苦,这些重大事件让毛主席的情绪低落,心中悲痛。据孟锦云回忆,在听到这些噩耗后,毛主席几次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周总理逝世后,孟锦云哽咽着为毛主席读完讣告,毛主席眼中的热泪无声的划过脸颊,周总理是和毛主席从革命年代一同走过来的挚友和同志,挚友的离世总是会让人感到悲痛。唐山大地震后,这是毛主席人生最后的日子,这段时间里毛主席已经卧病在床,很多时候都是昏迷状态,即便如此,每当清醒的时候他总是坚持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读来自灾区的最新汇报和救援进展工作。

毛主席是中国最伟大的开拓者,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巨人,孟锦云作为毛主席生前最信任的人之一,见证了伟人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