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当时还担任政委的毛主席前往文家市开会,却意外地被会场门口的一名哨兵拦下。在完毛主席的来意后,这名哨兵向他们的营长陈浩汇报:“报告营长,外面有一个姓毛的人来找你。”等陈浩走出门后,发现这个“姓毛的”来客,正是毛主席。

然而,在此以后,这名哨兵非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先后成为了毛主席、周总理的警卫员,并在1955年授衔中将,他就是杨梅生老将军。那么,他为何最终没有受到处分,他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梅生)

毛主席作为一代历史伟人,向来以胸襟宽广著称。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甚至曾对人说:“要是蒋介石愿意回来,我不介意让他再做一个委员长。”然而除此之外,说起毛主席宽广的胸襟,就不得不提到毛主席和杨梅生之间的故事。

1927年,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我党便在这一年的7月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此之后的2个月,毛主席便又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然而,因为敌我实力悬殊,两场起义中新成立的革命部队都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扭转局势,毛主席于是决定在秋收起义之后在文家市召开会议,总结之前起义的经验和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排左二为毛主席,后排左三为杨梅生)

但是,此时的毛主席还不能以“主席相称”,在党内还担任着政委的职务。因此,除了一些老战友,当时还是很少有人能认出毛主席。在前往文家市会场的路上,毛主席就因为面生而被当时担任哨兵的杨梅生挡在了门外,并且向自己的营长陈浩汇报,说“外面有个姓毛的来找你”。

等到陈浩走出门时,才发现这个来拜访自己的“姓毛的”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于是忍住不斥哨兵责杨梅生:“你也太没大没小了!这是党给咱们派来的毛委员!”听到营长这样说时,杨梅生立马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赶紧姿势立正,给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但毛主席却乐呵呵地让他不要太客气,并用既带着开玩笑,又带着赞赏的语气说:“你很讲原则,哨兵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这让一开始不认识毛主席的杨梅生既有一丝惭愧,也有一些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梅生中将)

在拦下毛主席,反没有受到处分这件事情之后,杨梅生便从心底里对毛主席越发钦佩。在毛主席决定带着部队向井冈山进发,走“工农武装割据”路线时,杨梅生坚持跟着毛主席的队伍,不辞劳苦行军至井冈山,最终在1928年4月毛主席率领的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这支部队后来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红军的队伍发展壮大后,毛主席等党领导总算能暂时找到一个安身之处。

然而,在党领导班子的位置得到确定以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毛主席等人的人身安全问题。当时,军队里要给毛主席配上一名警卫员,毛主席脑海中第一个就想到了在文家市开会时拦下自己的那个哨兵:“我记得那个文家市拦住我的那个哨兵同志,就很有原则,让他来给我当警卫员,我放心。”于是,杨梅生便成为了第四军第三十一团的警卫班班长,负责保护毛主席等人的安全。此外,毛主席、曾仁贵等人还把杨梅生当做党内培育的重点对象,让他在1928年的8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排左三是毛主席,后排倒数第三是杨梅生)

1928年,在张风鸣的介绍下,昔日拦下毛主席的哨兵杨梅生正式入党,这让当时带着杨梅生的营长陈浩都感到意外:但是,这仅仅是杨梅生一生革命生涯的开始。

昔日的哨兵杨梅生除了多年来保护毛主席的人身安全外,还曾带兵迎接周总理,巧妙地帮助周总理躲过了国民党的追捕,被周总理后来称赞“打仗用脑筋,十分灵活”,这中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原来,在1931年的时候,之前负责我党特工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叛变,给潜伏在上海的我党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当时的周总理恰好就在上海进行工作。这让毛主席等我党的领导一时间慌了神,急忙联系周总理让他迅速从上海撤离,并且需要派遣一支部队去接应周总理。当时的上海被敌人重重包围,特务、巡警布下天罗地网,该有谁来保障周总理的安全呢?这时,党领导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之前负责保障过毛主席安全的杨梅生。

(左二为徐海东,左三省 杨梅生)

杨梅生在听说周总理遇险后,二话没说直接带着一个营的兵力从根据地出发,风尘仆仆地抵达上海附近,准备迎接周总理。最终,周总理和杨梅生带领的部队顺利碰头,但是危险却远远没有结束:在周总理、杨梅生一行人返回根据地的路上,意外地遭到了国民党在郊外部署的巡逻队,经过杨梅生手底下的士兵侦查:发现这支巡逻的国军足足有一个团的兵力,而我军只有一个营的兵力,想要透过国军一个团的阵地,或者和一个团的国军发生正面冲突,打破包围圈,简直是难上加难。

杨梅生绞尽脑汁,心想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周总理周全,把总理送回革命根据地。于是,他头脑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分兵。两个连的士兵对敌军部队发动突袭,吸引敌军的火力。而自己则带着一个连的部队,掩护周总理进行突围,这就是战场上“声东击西”的妙计。在2个连的兵力突袭了敌军阵地后,这支巡逻的国军团部果然上当,派出大部队进行清剿,而杨梅生则带着这一支部队的兵力快马加鞭,掩护周总理到长汀一带。后几经周转,周总理平安返回革命根据地,毛主席等党领导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梅生毕业合影)

就这样,杨梅生又一次顺利地完成了保护我党领导安全的任务,这让身边的战士对杨梅生钦佩不已。而周总理也一直视杨梅生为自己的“救命恩人”,脱险后的周总理曾这样说:“要不是杨梅生拿出2个连的兵吸引走国民党的火力,我是不可能平安返回根据地的。”此外,据杨梅生的夫人刘坚回忆说:“周总理在脱险之后,一直对自己和杨梅生非常尊重,称自己是杨嫂。”这也让杨梅生对自己救出的周总理格外地敬重。

在此之后,周总理也多次夸赞杨梅生打仗“肯动脑筋,作战灵活”。在周总理等人的推荐下,杨梅生在1933年就担任起了红一军团第三师的师长,这一年的杨梅生只有二十八岁,成为了我军当中最年轻的师长之一。

杨梅生之所以能够从一名拦下毛主席的普通哨兵,最终成长为一名开国中将,不仅仅是因为他曾保护过毛主席、周总理两人的安全,更因为他曾保护过红军大部队的安全,在当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在1934年前后的第五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对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越来越严酷,我军大部队已经开始准备长征。但为了保障大部队的安全,摆脱国民党的围剿,我党最终决定派遣一支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来吸引蒋介石围剿部队的注意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寻淮州、乐少华领导,而后来的粟裕大将也在这支部队里面。但是,这支用来吸引蒋介石注意,掩护大部队撤离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并不能孤军深入,而是也需要另一支部队的配合:这就是当时杨梅生所在的红九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红九军团当时的任务是,掩护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统区敌后,同时为了保障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军速度,北上抗日先遣队所有的行军辎重实际上很多部分都承担在了红九军团战士们的身上:按照当时的作战计划,红九军团的单兵要背上二三十公斤的弹药、盐类和干粮。背负着这样的重量,在平地上行走,都是对人体能极大的考验,更何况需要翻越崎岖不平的山地,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而作为红九军团第八团指挥员的杨梅生,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自己也和普通士兵一样背着二三十公斤的辎重在山路上前行,脚上甚至也磨出了数不清的水泡,这让第八团的红军战士对杨梅生钦佩不已。

而在成功掩护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统区后,杨梅生便跟着红军大部队开始长征。因为此前掩护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工作过度劳累,杨梅生在长征一开始就感染上了疟疾,而在长征初期正是国民党对红军穷追不舍的时候。当时杨梅生隶属的红九军团一些领导,看着得了疟疾的杨梅生没有丝毫好转的样子,一时间想要把杨梅生丢下不管,这让底下的红军战士纷纷抗议起来,而党中央领导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立即要求红九军团必须要带着杨梅生一起进行长征,并且斥责说:“要是没有杨梅生掩护抗日先遣队,红军大部队能在今天进行转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梅生与陈毅等人合影)

最终,在战友的悉心照料下,杨梅生到了湘江战役时,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好转过来。在长征到茅台镇时,杨梅生更是巧妙地在山间设立机枪点,仅用四挺机枪就把国民党部队不可一世的一架战斗机击落了下来,让红军又一次脱险,而杨梅生也再一次获得了党领导的表彰。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杨梅生更是立下功勋无数。朱德夫妇对杨梅生欣赏有加,在生活中为他牵线搭桥,让他和刘坚喜结连理;而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也曾多次称赞杨梅生“执行力强,只要下达任务,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完成”。1955年,杨梅生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梅生)

为什么杨梅生能从一名哨兵成长到一名开国中将?除了杨梅生自己的不懈努力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初遇毛主席时毛主席坦荡的胸襟,给予了杨梅生成长的机会。也正是我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才让我党在历史上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历史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