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进食的活动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活动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享受美味,同时也是我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一个追求。

饭桌上,我们除了需要尽情享受美食之外,还需要注意一些饭桌规矩。我们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老祖宗在饭桌上自然是定下了不少规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饭桌规矩,老祖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菜不摆三,筷子不成五,席不做六。”这句话,其实就代表了老祖宗饭桌规矩的一些方面。

而其中的道理,也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于饭桌规矩,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 菜不摆三,寓意不妙

古人对于饮食文化是有诸多讲究的,尤其是一些贵族家庭,他们对于吃饭时的各种礼仪是非常看重的。如果不符合饭桌规矩的做法出现在公众场合,那么他们会将之视为丢脸的举动。

因此,古代贵族家庭从小就非常重视对于下一代的饮食文化的培养。他们会在教导下一辈礼仪时,着重强调饭桌规范,强调在饭桌之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一些饭桌规范方面,古人的讲究其实有一点玄学的说法在里面。

古人有一个规矩,菜不摆三。这是因为,三和散是谐音字。如果说饭桌上出现了三,那么玄学上就认为,这一家人最终会面临分散的结局。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古人在上菜时都会刻意去规避三这个数字。大规模的宴会上,种种菜肴当然不可能只有三道。而小型的家庭聚会当中,或者是日常的一日三餐当中,也是人们会尽量去避免的数量。

有时候,如果实在凑不出另一道菜,人们宁愿减去一道菜,或者是宁愿用凉菜去多凑一道菜。不管是二还是四,都会比三来得更加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古人还认为,三道菜是只有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一般来讲,在特定的节日,人们都会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而在面对祖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用三道菜来供奉。长此以往,这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

在祭祀仪式的影响下,活人的餐桌上当然不能出现三道菜这种组合。否则,一些不太吉利的东西可能就会找上门来。

除了在上菜时有讲究,古人在吃菜时有特别多的规矩。

一般来说,中国人普遍认为,吃菜是不可以挑挑拣拣的。饭桌上有什么,你就得老老实实吃什么。不管是在自己家中吃饭,还是到别人家中做客,挑肥拣瘦是最没有礼貌的一种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用筷子夹菜时,我们也必须选择靠近自己那一端的菜品。即使是再想吃远处的菜,伸长手臂去夹菜的动作也是不礼貌的,所以也得尽量避免。

这样看来,我们今天采用的转盘桌就方便多了。如果想吃远处的菜肴,只需要转动餐桌上的盘子,就能够把那道菜转到自己的眼前,从而避免做出不礼貌的举动。

而且,古人有一个传承至今的规矩,那就是绝对不可以在一道菜当中翻来覆去地挑选。用自己的筷子在大家都会吃的菜肴当中翻找,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没有素质的行为。与你同桌共事的人,也许会因此而放下手中的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饭桌上的规矩多多。在自己进食的时候,不仅要照顾到自己的口感,也一定要照顾到身旁之人的感受。因为只有这样,这顿饭才是愉快的。

  • 筷不成五,讲究颇多

说完了菜品的数量和夹菜的规矩之后,我们再来谈一谈筷子的使用问题。

筷子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进食工具,所以它其实承载着中国人的民族情怀和家国情感。有些去国外留学的年轻人,如果能够在饭桌上见到筷子,一定会被激发出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

而在筷子的使用问题上,中国人也是有颇多讲究的。

我们的古人说“筷不成五”,讲的就是筷子绝对不能出现三种摆放方式,也不能出现两种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种摆放方式分别讲的是筷子绝对不可以在碗上横着放,竖着放,或是交叉着放。而这个原因,得从易经卦象上说起。

古人认为,天园地方是自然的常态。而筷子上下两端不同的形状,自然也代表着一种乾坤状态。所以当被放在餐桌上时,筷子自身也就形成了一种寄托美好愿望的卦象。

不管是横着,竖着放,还是交叉着放,筷子的放置方式都已经破坏了这种卦象。也就是说,古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被小小一双筷子的使用方法可以打破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吗?

因此,古人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而两种筷子的种类,说的则是泪筷和沾筷。泪筷指的是筷子上面有酒水或者茶水,看起来是一副泪迹斑斑的模样。泪水往往总是跟痛苦关联在一起的,泪下的样子,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往事,所以大家也会尽量去规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沾筷,指的是筷子上面粘着一些食物残渣。比如说,你用筷子去夹了一片肉,但是这片肉上面的一些小肉渣遗留在了筷子上。从外观上来看,这双筷子就给人一种极不卫生的感觉。因此,沾筷如果出现在餐桌上,是非常倒人胃口的。

除了筷不成五这种说法之外,古人在使用筷子的时候还有诸多忌讳

我们的老祖宗常常说,筷子是不能够直接插在米饭当中的。这是因为,我们在祭祀先人的时候,往往会上香。而把筷子插在米饭当中的做法,看起来跟上香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举动。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节日,这样的举动往往会引人大发雷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拿着筷子时,我们也必须要注意,筷子的尖端是不能够直接对准别人的。古人认为,若是将筷子的尖端对准他人,那便是对他人的一种挑衅行为,带着一定的侮辱性。

因此,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以发生在饭桌上的。古时候的小孩子从小接受饭桌规矩的教育时,都一定会被提到这些方面。

在使用筷子时,我们也得注意场合问题。用筷子夹菜当然是正常的事情,但如果用筷子在汤盘当中搅来搅去,那就非常不礼貌了。

这不仅会伤害到同桌之人的进食胃口,还会暴露个人的素质。因此,筷子该用来做什么,这是有一定的规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筷子之时的诸多讲究,其实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饮食文化的在意。

  • 席不坐六,座位问题

在吃饭时,中国人除了讲究饭菜的数量、使用工具的礼仪之外,对座位问题也是十分在意的。

古人讲席不坐六,就是说在一桌宴席开设之时,座位不能恰好设六个。明明六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利,为何大家还这么排斥六个座位呢?

这是因为,古人是很看重对称排列这种方式的。在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之上,两个窄边分别坐一个人,两个长边分别坐两个人,合起来看,一共就是六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古人认为,这种排列方式非常像乌龟,特别不好看。乌龟虽然有着长寿的美名,但是在普世价值观中,人们还是不太希望自己被说乌龟的。

因此,古人在排列座位的时候,会特意避开六这个数字,也会特意避开这样特别的排列方式。

另外,关于座位问题,古人还有很多规矩。譬如说,虚左以待这个成语的产生,就是因为古人认为,左边是四个方位当中最尊贵的那一个。家中有贵客来访时,留出左边的位置,是在对对方表示尊重。

还有座位上的长幼问题,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主位要留给家中的顶梁柱,或者留给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到老人入座以后,其余众人才可以依次按照年龄、地位等不同的排序,按照顺序入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个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对长辈的大不敬,是会受到家规惩罚的。

平民百姓家庭对于座位的重视程度,相比于王公贵族来说,就要轻一些。在上层阶级的家庭当中,坐在主位的一定是最尊贵的人。

比如宫廷当中召开宴会时,皇帝本人便居高临下地坐在最上方。在他身边的,是太后和皇后这两位后宫最尊贵的女人的位置。往下来看,后宫当中的各位妃嫔会按照品级从前往后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的饭桌规矩,其实是非常细致的。真正去钻研这方面问题的人会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实在是太多了。

结语:

今天的我们在了解古人的饭桌规矩时,一定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条条框框。种种迷信或者玄学的说法,我们可以选择不去相信。

但是夹菜讲规矩、老人先入座这类说法,我们还是应当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去注意的。在饭桌上谈规矩,其实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和秉性。

参考资料:

1.《爱吃有礼》

2.《中国式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