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治去世后,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发动政变,诛灭了吕氏一族后,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谁来当这个皇帝,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中,包括刘邦的兄弟,儿子和孙子,那么在众多的继承者中,刘恒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最终登上皇帝宝座,一起来追寻历史的踪迹,揭开刘恒登上皇位的历史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氏家族覆灭后,虽然少帝仍然在位,但是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都不会接受他继续当皇帝,因为如果少帝长大,并且掌握实权,这些人可以预见到他们自己的下场,因此,大臣们打算以少帝不是汉惠帝亲生儿子为理由废除少帝,另立一个新皇帝,既然要另立一个新皇帝,那么由谁来选定这位新皇帝呢?在诛灭吕氏之后,全力掌握在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手中,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就拥有了对此事的决定权,当时可以被选为皇帝的人中,包括刘邦的兄弟儿子和孙子。

刘邦的兄弟当时只有楚王刘娇还活着,但由于他年纪太大且身体欠佳,虽然不适合,再说刘邦的孙子,刘邦有众多孙子,其中特别出色的是刘斐的三个儿子,刘湘,刘璋和刘新军,当吕志刚离世时,在宫中任职的刘彰志喊其兄长骑往柳乡,让其发兵西进,剿灭吕氏后便可拥立刘襄为皇帝,因此刘湘刘璋这两兄弟在诛灭吕氏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刘湘作为长孙,按理说是最合适的人选,当时也有很高的拥挤呼声,然而群臣认为刘湘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他太强势,大臣们想选择一个弱势的皇子,并且希望他的母亲也不要太强势,因为他们担心再出现一个权力过重的后妃,对此刘翔肯定是感到不满的。

毕竟当初他发兵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成为皇帝,然而军权被周博和冠英等老臣所掌握,他一时无策,无法与他们抗衡,只能接受他们的安排,刘邦的两个儿子中,刘长不适合,因为他是理智养大的,一旦他上位,那些诛灭吕氏一族的人,都将面临灭顶之灾,那就剩下远在盖地的刘恒,此时功臣集团更看中刘恒,认为他身上有三大优势:

1,他是刘邦现存儿子中年龄最大的,符合古代立嫡立长的传统。

2,刘恒性格和善,孝顺仁慈。

3,刘恒的母亲薄姬为人善良,做事稳重谨慎,薄姬的家族也没有凶恶之辈。

正因为这三点,于是大臣们决定拥立刘恒做皇帝,随后他们派遣使者前去黛地迎接刘恒来长安继位,刘恒是个非常聪慧又谨慎的人,当他收到信后,并没有立即欢天喜地前往长安,而是先做了五件事情,通过这五件事情,可以看出刘恒的性格和做事风格,首先,刘恒迅速召集他的大臣们商议此事,郎中领张武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汉朝的大臣都是跟随高皇帝打天下,擅长军事和谋略,可能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以前他们畏惧高皇帝和吕后的权威,现在吕氏家族已被诛灭,他们可能以拥立大王称帝为借口,让大王进京,其真实意图令人怀疑,于是他们建议大王称病静观其变,然而中尉宋昌等人却认为应该前去,他们的理由是:

第一,在秦朝末年,最终刘氏夺得天下,天下人已将刘氏视为天命所归。

第二,高皇帝将各皇子封于不同地区,共同守护大汉天下,已经臣服于刘氏的强大力量。

第三,自汉朝建立以来,废除了苛政,广施仁德,赢得了民心。

第四,吕太后严厉统治,立吕氏宗族为王,在她去世后,太尉周伯率军进京,击败了吕氏宗族,获得了众人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刘氏天下乃天命所归,非少数人可以改变,即使功臣集团想要称帝,百姓也不会听从,因此,朝中大臣以盈利大王为皇帝,大王无需犹豫,应立即前往京城即位,但刘恒仍未做出决定,于是他进行了第二件事情,询问母亲搏击的看法,仍然犹豫不决,在对长安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情况下,贸然前去确有风险,如果朝中大臣真的有谋反之心,那么前去便如同置身险境,然而成为皇帝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两人经过商议后,刘恒采取了第三步,占卜,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天命和占卜,于是母子二人请来了一位占卜师,占卜结果非常吉利,预言他将成为天子,这使得刘恒产生了前去长安的念头,但他并没有马上前往,而是做了第四件事情,让他的舅舅伯昭前往长安,刘恒的舅舅伯昭前去长安,在与周博会面,戴欣回来说,心怡无可疑者,这六个字让刘恒心中的疑虑消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刘恒带着宋昌和张武等人前往长安,途经高陵时,刘恒决定暂停前行,在这个时候,他做了第五件事情,急派遣宋昌前往长安城了解情况,宋昌抵达魏桥时,丞相以下的官员纷纷迎接,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刘恒安心,宋昌迅速回去向刘恒禀报,直到此,刘恒才放心地乘车抵达魏桥,群臣皆以臣子之礼拜见刘恒,刘恒也以礼回拜太尉周勃,上前请求私下与刘恒交谈几句,宋昌对周勃说,太尉若是公事,就当着重臣说,若是私事则无需言急,因为王者应当无私,周勃又跪着递上玉玺给刘恒,大家都以为刘恒会接过玉玺,因为这代表着皇位的继承,然而刘恒却拒绝了,并表示待商议后再做决定。

在刘恒的府邸内,刘恒谦虚的表示自己不足以继承皇位,刘恒然放弃皇位,这是否反映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呢,当然不是,这应该是从他父亲刘邦那里学来的,当年诸侯拥戴刘邦为皇帝时,刘邦婉言谢绝,三次邀请,三次推辞,直到最后刘邦才接受,而此时刘恒原本只是个诸侯王,却突然被大臣们推举为皇帝,他自然要表现的更为谦逊。

而这场看似简单的礼节性推辞,实际上却是刘恒与群臣之间的一场默契配合,在五次邀请和五次推辞之后,刘恒终于表示,既然宗室将相,王侯们都认为他是何时的皇位继承人,那他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从接到迎请做皇帝的书信,到真正登上皇位,刘恒所做的五件事,充分展现了他的精明谨慎和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了皇帝的刘恒,开始打压权臣,树立自己的威信。

他从代国一到长安,就第一时间让自己的心腹接管了京师防卫。有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后,文帝着手安抚那些拥立自己上位的功臣:周勃和陈平为左右丞相,灌婴为太尉……同时,文帝又让长期追随自己的代国臣子逐渐掌管各个要害部门,比如九卿。这跟后来武则天的手段类似,他用中下层包卫元老重臣的方式,初步控制了朝局。

周勃

接下来,文帝就开始打压元老重臣。以周勃为例,文帝先是抓住他不熟悉政务的漏洞,逼他辞职。后来陈平去世,周勃再次当了宰相,但几个月后又被罢免,还被迫迁出京城,住到了自己的封地去。周勃还各种不服,在封地被举报,文帝就把他抓进了监狱。此后,周勃就彻底老实了,安心在封地颐养天年。继周勃为宰相的灌婴后来也被夺了兵权,其他元老也陆续被赶回了自己的封地,远离朝局中央。

权臣问题解决了,刘恒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大麻烦就是权大势大的刘姓宗室。

在文帝之前,皇位一直由惠帝一脉占据。文帝以惠帝兄弟的身份即位,自然担心惠帝诸子搞复辟。所以文帝一即位,就下诏处死了后少帝刘弘和他的三个兄弟。

但是对于其他宗室子弟,现在还惹不起,只能先安抚,再慢慢解决。

首先,对平定诸吕有功的宗室进行封赏,比如齐王刘襄;其次,被吕后诛杀的诸侯王,归还封地,有儿子的,继承王位,比如赵国;第三,用权位和利益示好实力强的诸侯,比如给齐王和淮南王的舅舅封侯,赐给不安分的吴王刘濞手杖。

吴王刘濞

表面安抚的同时,一有机会,文帝就着手削弱诸侯势力。比如,他趁齐王刘襄去世,把齐国一拆为三,等刘襄的儿子去世后,又进一步把齐国一分为七。同样,淮南王叛乱被平定后,淮南王国也被一分为三。

随后群臣们以天子的礼仪迎接刘恒进入未央宫,当晚,刘恒迅速实施了三项决定,先他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掌管南军和北军,确保长安城的安全,其次,他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皇宫的巡逻和守卫,在权力的游戏中,谁掌握了军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尽管刘恒进入长安时指代了少数人,但一旦成为皇帝,他必须迅速掌握军权,因此他选择了自己信任的人来守卫长安和皇宫,最后他宣布大赦天下,以此向百姓展示他的皇位继承权,这也标志着文景之治盛世的开启,汉文帝刘恒,从藩王到皇帝。

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王婆对西门庆说起“成功人士”的五个标准,即“潘,驴,邓,小,闲”。而这个“邓”指的便是邓通,在汉文帝一朝最流行的货币就是吴王币和邓通币,因为这两种货币成色最正,最受老百姓欢迎

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王婆对西门庆说起“成功人士”的五个标准,即“潘,驴,邓,小,闲”。而这个“邓”指的便是邓通,在汉文帝一朝最流行的货币就是吴王币和邓通币,因为这两种货币成色最正,最受老百姓欢迎,邓通也成为当时汉朝最富有的人之一。可是,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即使作为皇帝平日里也非常艰苦朴素,却对邓通非常的宽容宠爱,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梦里寻他千百度

要说起邓通和汉文帝的故事,一切都源自汉文帝刘恒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汉文帝得以飞升仙界,这在中国古代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就差那最后一点,汉文帝却怎么也爬不上去了,正在汉文帝焦急的时候,一个“黄头郎”出现在汉文帝身后,给了汉文帝最后的力量,让他成功登上了仙界,睡眼朦胧之际,汉文帝没有看清这个贵人的长相,只记得这个贵人的衣服上破了一个洞,却自此之后这个事情在汉文帝心里留下了一片地方。

次偶然的机会,汉文帝在渐台游玩时,碰巧遇上了一个衣服后面有破洞的侍卫,汉文帝赶忙把他找来问话,来人答到名叫“邓通”。汉文帝一听这名字更加高兴,“邓”与“登”是谐音字,“通”指的就是直通仙界,邓通的名字与自己的梦境非常吻合,再加上他的衣服后面刚好有一个破洞,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黄头郎”吗!从此,邓通成为汉文帝的宠臣。

二、宠幸邓通——文帝的私心与大局

在中国的历史上,汉文帝的人设一直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皇帝,被后世立为楷模,明代万历时的首辅朱国祯曾经说过:“三代以下,堪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朝孝宗尔!”嘉靖皇帝也把汉文帝作为自己的榜样来学习,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设的皇帝,却偏偏对不学无术的邓通非常宠幸,这无疑让人非常费解,实际上,在我看来,宠幸邓通,一方面是汉文帝的私心,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局考虑。

1、文帝的私心——我欲成仙

前面曾经说过,邓通的发迹源于汉文帝的一个奇怪的梦,虽说汉文帝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也是一个凡人,但凡是人总有自私和欲望的一面,而邓通,体现的就是汉文帝的这一面。

在汉文帝看来,是邓通在梦里推了自己一把,才让自己得以升到仙界,这就意味着长生不老啊,人都怕死,汉文帝也不例外,而刚好,汉文帝发现了他梦里的那个黄头郎邓通,对邓通好,汉文帝也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的和自己梦里一样升上仙界。

2、汉文帝的权术——制衡朝臣

我们知道,汉朝前期最要命的问题是诸侯王问题,可在汉文帝时期,诸侯王问题还不怎么明显,文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与功臣派的斗争,即朝中大权的争夺。

为了从大臣手里夺权,汉文帝培养了邓通,而邓通的不学无术,刚好在汉文帝这里成了最大的优势,因为他的不学无术反而汉文帝好控制,利用邓通来与朝中的重臣相抗衡,借以加强自己的权力,邓通不过是汉文帝手里的一把枪罢了。

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充分发扬了爷爷汉文帝的这一做法,搞了一个内外朝制度,要的就是用内臣去制约外臣,强如公孙弘位居丞相,也不敢和小吏朱买臣争辩,一旦争辩,恰巧掉进皇帝设的陷阱里,邓通,就是那第一个螃蟹,文帝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汉文帝的大局——留给儿子立威

汉文帝的一生并不长,只活了四十六岁便英年早逝了,而他,要把江山留给自己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儿子刘启显然是不放心的,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大汉王朝的大局着想,邓通是汉文帝留给儿子汉景帝的一个最好的礼物。

知子莫若父,汉文帝是非常了解汉景帝的,在邓通惹怒还是太子的汉景帝的时候,汉文帝没有做出一点对邓通的保护措施,如果他真的宠幸邓通的话,他是绝不会看着自己的宠臣在自己死后出事的,说明那个时候汉,文帝已经想好了对邓通的处理办法。

彼时汉文帝已经身染沉疴,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早日树立威信得以撑起大汉江山,必须立威,而邓通就是最好的工具,两千年前,汉文帝把邓通留给了汉景帝;两千年后,乾隆把和珅留给了嘉庆,这两个故事,几乎如出一辙!

文帝的这些举措,在后来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此处可到公元前154年1月17日的的长安)时发挥了作用:齐国分裂的7国有4个附逆,未附逆的3国很好地牵制了敌军;梁国军队更是与叛军苦撑三个月,保护了都城,最后等来了周亚夫的大军,平定了叛乱。

可见,不管是权臣还是宗室,文帝都在确保自己基本站稳脚跟后,慢慢分化瓦解,巩固了皇权。与此同时,文帝继续汉初以来的无为和对匈奴免战的政策,更大程度地实行仁政,比如开放皇家园林给百姓耕种,重农但不抑商,废除严刑峻法,这才有了后面的“文景之治”。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

——司马迁 《史记》

每一步看似平淡无奇,不争不抢,却无为而无不为,这背后深藏着通天的大智慧,他不动刀不杀一人,便将别人梦寐以求的皇位纳入囊中,堪称奇迹,仅此一例,他就可以成为封建帝王教科书级别的,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汉文帝评价非常高,多次说自己不如他,并将汉文帝视为自己一生的楷模,不得不说,汉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宽厚帝王,他不仅爱惜百姓,更对身边的人有情有义。

在汉文帝的遗诏中特别表明,待死亡此后嫔妃们可以返回民间并改嫁,这不能不让人对她肃然起敬,当然在刘恒身上,也曾发生一些诡异的事情,在刘恒继位前后,刘恒在做代亡时的原配妻子和四个弟子,在短短三个月内都离奇死亡,如果说当时的医疗水平差,病死一个或两个是可能的,病死五个不能不让人感到蹊跷,刘恒的原配妻子和四个,可儿子为什么在短时间内突然死去,这背后的历史真相,你知道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