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镇的妙处,恰在一个“古”字。只有将古镇优美环境与浓厚生活气息相融合,才能吸引游客深度游览。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飞、花团锦簇的时节,许多人选择踏春寻梦,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而古镇,正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古镇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乃至宗教发展的画卷,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升温,古镇作为新型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青睐。而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被开发,成为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

长江以南,柔情似水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黎里行》,其笔下的“梨花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水乡古镇黎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这片广阔土地上,保存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尤以江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最为完好。黎里古镇正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黎里古镇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业态,广受八方游客喜爱。清明期间,黎里古镇吸引到访游客数量再创新高。

黎里古镇形成于南宋,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古镇核心保护区面积0.69平方公里,现存明清民国建筑近10万平方米,积淀着宋、元、明、清和民国众多的历史遗存,古镇上弄堂之奇、古桥之多、河岸之美,充分彰显出格局独特、风貌完好的江南水乡韵味,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等。

蜿蜒的舞阳河穿城而过,将镇远古镇分为南北两岸。图/镇远古镇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蜿蜒的舞阳河穿城而过,将镇远古镇分为南北两岸。图/镇远古镇景区

“我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跳下长途车,走上太浦河大桥,附近的桑田和稻田,满眼绿色,走进黎里老街,河是亮的,高低错落的屋脊还余存青灰的古意。”作家金宇澄曾这样描述他的家乡。正如他所说,黎里古镇至今依然保留着千年水乡的古韵。

黎里古镇不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更是苏南吴文化的传承地。黎里中秋显宝、芦墟手摇船、青砖烧制、汾湖灶画、汾湖吟诵等,构成了黎里丰富的民俗文化宝库。古镇还引入六悦博物馆、中国锡器博物馆、江南民俗博物馆、徐悲鸿艺术馆等文化展馆,进一步打造江南文化新空间,擦亮了江南文化品牌。

黎里古镇深入推进“江南非遗匠心之旅”文旅融合发展,让千年古镇有了全新打开方式,访非遗、寻匠心、品美食、赏美景,让中外游客沉浸式体验古镇的文化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见黎里》以黎里古镇上的爱慕客栈为拍摄背景,该客栈经过老房改建、融入现代文化,已成为一家以昆曲为主题的民宿。

此外,黎里古镇还以纪录片为切入口,积极推动古镇文化产业发展。黎里纪录片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黎里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于2020年启动建设。基地以“有学术交流、有作品交易、有产业聚集”为发展方向,努力推进“中国故事、国际制作、全球市场、黎里输出”全产业链条发展,围绕“网络视听”和“文旅融合”功能定位,进一步点亮古镇文旅空间、丰富古镇文旅体验、焕新古镇时代价值。

近年来,基地创作出《古镇三韵》《遇见黎里》等作品,通过“纪录片小镇”这个辨识度较高的文化名片,更好挖掘和传承黎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基地不断强化住宿餐饮、文化创意等配套设施,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2023年度影响力纪录片平台”等。

除了黎里古镇,拥有千年历史的周庄,也属于江南古镇中开发较早的一例。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主要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等。其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周庄古镇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庄古镇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

北京人寒星曾三下江南,两次到周庄。她被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迷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桥流水人家,垂柳依依,古老运河边上的桃花、杏花在金色阳光下缤纷盛开绽放。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依水而居,江南地区特有的乌篷船,摇着木桨吱呀吱呀作响,从水面上悄然远去。”这慢悠悠的小城生活令寒星着迷。

同样位于江南的乌镇,则将“观光小镇+度假小镇+文化小镇”的身份融合得极好。

乌镇曾名乌墩,有6000余年悠久历史,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古镇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三四月适逢油菜花全盛时期,来乌镇“龙田踏青”“宋韵煮茶”是不少人的选择。在这里,游客可以身着传统服饰,在龙田拍照打卡,也可以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享受春日雅趣。

2023年10月19日,第十届乌镇戏剧节于西栅盛大启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0月19日,第十届乌镇戏剧节于西栅盛大启幕。

4月1日至5月31日,乌镇景区更是举办“乌镇好好生活节”第二季活动,以“好好生活,好事成双,快乐加倍”为主题,推出“穿越百年,追溯民国时代”“探秘乌青镇,宋韵喜春闲事录”“非遗里的乌镇,江南水乡狂欢”“乌春市集,美好生活就在乌村”四大单元,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乌镇还与热门游戏《大话西游》跨界合作,在游戏中限时打造乌镇特色场景和玩法。玩家可在游戏中体验为乌镇专属定制的特色游戏玩法,获取特色外观以及蓝染、乌酒等具有乌镇文化风情的限定道具,可谓将跨界玩得明明白白。

长江以北,交融之美

除了江南水乡,长江以北的城市近年来也加快了古镇开发的步伐,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幅古村的华丽画卷。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就存在一座千年古镇——天长镇。该镇历史悠久,曾是晋冀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镇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近年的旅游热点。

天长镇依山傍水,镇内的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皆山书院等古建筑保存尚好,是天长镇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此外,天长镇及附近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和建筑,这些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古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长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长镇

天长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孝文化和天官画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这两项非遗项目的入选,不仅丰富了天长镇的文化内涵,也为古镇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亮点。

近年来,天长镇加强了对古城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并且努力打造旅游品牌。通过对古城格局的恢复和历史文化的挖掘,天长镇正逐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同时,天长镇也在积极探索旅游与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从传统古镇到现代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4月7日,山西·文旅云发布《山西省2024年清明假期旅游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清明假期,全省“春日经济”持续升温,出游需求加速释放,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掀起踏青赏花、民俗体验、田园休闲热潮,呈现一片春意盎然的繁荣景象。从纳入监测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量来看,平遥古城客流高居榜首,《又见平遥》演出门票一票难求。

《又见平遥》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见平遥》演出

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杰出代表,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平遥古城在保护中得到活化,成为山西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经济活力的金色名片。

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让观众打破与演员的边界,走进剧中世界;一个古色古香的街区,让人们“穿越”进入一段历史岁月……《又见平遥》充分发掘晋商文化旅游资源,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该剧以创新的“行走式”观演模式、“穿越感”的情境体验,通过“镖师洗浴”“灵魂回家”“大院选妻”等精彩片段,让游客身临其境领略晋商文化的魅力。

自2013年2月首演以来,《又见平遥》的营收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2017年票房收入首次破亿元,10年来演出超6900场,接待观众近500万人次。

而在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全面调动着人们的感官神经,游客可在艺术和技术交融的数字影像中,感受平遥古城的斗转星移、繁荣盛景。

除此以外,平遥古城依托绿水青山、自然景观、古村古堡、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名人典故型、红色文化型、名吃特产型、生态康养型、农俗体验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使得韵味悠长的古镇焕发盎然生机。

3月23日至4月14日,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古北水镇推出春季主题活动“长城下的鸣桡小镇-花神季”,邀请游客奔赴一场别具一格的春季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北水镇推出春季主题活动,邀您走花路。图/古北水镇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北水镇推出春季主题活动,邀您走花路。图/古北水镇景区

据介绍,该活动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分为“十三花神舞苍灵”“十三花神落人间”“十三花神选秀”三大板块,为游客呈现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盛宴。不仅如此,古北水镇还于5月1日-2日举办“十三花神选秀”活动,吸引众多汉服爱好者齐聚。

在函谷山庄的“桃花庵”,游客还可以亲手种桃添绿,体验自然之趣。这一活动不仅让人们亲身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古北水镇还准备了众多“花”样美食,让游客的味蕾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古镇经营,拒绝过度商业化

伴随着“古镇旅游热”,景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也频频涌现,影响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古镇因商而兴,自古以来,商业都是古镇不可缺少的组成。“随着当前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产品、特色休闲服务的需求增加,景区相应地需要增加多元化商业元素。从这个层面来说,景区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需要商业化元素作为服务配套和特色体验产品。”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如此表示。

古镇商业化应拒绝千篇一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镇商业化应拒绝千篇一律

当前,很多景区通过增加商业化元素,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达到助力农特产品销售、增加当地用工、辐射周边旅游服务等效用,从而带动周边百姓和区域共同发展,实现景区的社会带动效益。

然而,景区在商业化过程中切不可过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游客好感度下降。

“进入古镇,到处都是红柳烤肉、臭豆腐、大鱿鱼、工艺品铺子,招牌都差不多,建筑样式也大致相同,不同的可能只有明信片上面的地址。”来自嘉兴的王先生吐槽道。和王先生有同样感受的人并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可发现,有很多旅客投诉景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包括景区内购物场所数量较多、面积较大、经营秩序欠佳;商业街过长,景观质量差,普遍存在不明码标价、服务质量差等经营不规范问题;广告较多,影响景区旅游品质……不难看出,这些问题主要在于旅游开发体制机制混乱。

而今,流量与古镇更是捆绑在一起。小红书、抖音、知乎等平台不断创造着网红必打卡景点,年轻人追求新鲜,商人追求利益,随之形成了“商家落户-网红宣传-游客追捧”的循环模式。

阳春三月,“古镇游”受到游客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春三月,“古镇游”受到游客青睐。

对此,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婧提出,景区商业化可增加收入,让一些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因维修资金注入而得以保存,但如果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对景区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反而可能破坏景区内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呼伦贝尔学院讲师张婧也表示,景区过度商业化会破坏游客的体验感,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超负荷的过度商业化运营模式很可能会造成景区生态环境上的不可持续,而这种伤害往往是很难修复的。景区过度商业化会使景区丧失独特性,也会使景区当地的居民和文化受到负面影响和破坏,景区在过度商业化过程中丧失比较优势的同时又破坏了原有的文化传承,这样景区很难再进一步发展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她说道。

在齐晓波看来,景区在布置商业元素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满足游客的商业服务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游客游览体验的舒适性、安全性,从精细处、特色处体现人文关怀和商业价值,而不是粗制滥造、随处可见的商业围堵。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严格把好招商准入、特许经营等门槛,通过规划审核、规模控制、服务质量监管、时间管理、空间管制等措施,还游客一个本真纯粹、舒服适度的游览休闲空间。”齐晓波说。

古镇的妙处,恰在一个“古”字,作为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其核心不能仅围绕旅游业展开。古镇的魅力需落在各种文化场景中,尤其是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景区管理者应该算好、算清账本,甚至要懂得牺牲一部分商业利益,在抓住古镇特色文化这根筋骨后,从中延伸出民俗体验、特色美食、文创开发等满足旅游体验的端口,既保留当地独特的文化风味,又能为当地有手艺特长的居民提供发展机会。只有将古镇优美环境与浓厚生活气息相融合,才能吸引游客深度游览。

(文章来源:《创意世界》2024年5月号)

编校:苑宝平,审读:郭丽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