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是一场大考,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更是一种非常状态,要求考生的头脑清醒、情绪稳定。考试过于紧张和焦虑是一种严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情绪反应。考试是滋生紧张情绪的土壤,有的学生因考试心慌意乱,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求胜心切,加重了心理负担,求胜动机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兴奋中心,致使其附近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了对知识的调动与提取,而记忆的暂时中断往往会加重焦虑情绪,从而加深考生对考试成绩得失的忧虑,于时导致恶性循环,容易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因此,考试发挥最佳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战”阶段,心态平衡

在“临战”的紧张阶段,心态的平衡如同航行中的指南针,为我们指引方向,驱散内心的焦虑与恐惧。入场后与答卷前的这段时光,正是考验我们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此时,我们可以采用自我安慰法,如同一个智者般的自我对话,告诉自己:“我历经的考试无数,这一次又怎能难倒我?”又或是将考试视作一场在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只不过换了一个环境,挑战依旧,但信心不减。

另一种方法是抑制思维法,如同修炼内功一般,闭目而坐,气沉丹田,让四肢在宁静中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将每一缕紧张的情绪都随着气息排出体外,直至发卷的那一刻,内心已是一片宁静的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摸透“题情”,合理分配时间

当我们拿到试卷的那一刻,便如同探险家踏入未知领域,需要全面而细致地勘察。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逐一浏览,从卷面上捕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接下来的解题策略做好全面准备。

我们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的大题、小题了如指掌,防止遗漏任何一题;对每道题的分数分配心知肚明,区分出哪些是送分题,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综合题;对于暂时无法立即作答的题目,我们可以一面通览,一面将其粗略分为先做和后做两类。

这样的通览全卷,就如同一位战略家的布局,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合理地分配各题的时间。这不仅是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更是我们战胜考试、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服“舌尖现象”

在考试的紧张氛围中,时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些看似唾手可得的题目,答案仿佛就在唇齿之间徘徊,却难以跃然纸上。这种情境,心理学家巧妙地称之为“舌尖现象”。

无论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多么勤勉刻苦,总会有些知识点如同飘渺的云雾,未能牢牢把握。特别是在考试那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下,舌尖现象更是如同顽皮的精灵,不时地跳出来捣乱。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让紧张的神经稍微放松一些。我们可以尝试回想与题目相关的学习内容,让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慢慢拼凑。

如果经过一番努力,答案仍然迟迟不肯露面,那么,我们不妨暂时放下这道题,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毕竟,时间宝贵,不宜在一道题目上过多纠缠。也许在稍作休息之后,答案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更有可能的是,在做其他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会受到某种启发,从而豁然开朗,找到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效转移“兴奋灶”

在解答高考试题时,我们应力求实现“兴奋灶”的有效且平稳的转移。就像弹奏一曲优美的交响乐,每个音符的转换都需恰到好处。考数学时,我们的思维需在代数与几何之间轻盈地穿梭,如同舞者在舞台上流畅地变换舞步。而在物理考试中,我们的思维则需从力学的世界跃入电学的领域,像探险家穿越不同的地貌,寻找知识的宝藏。

这种跨越章节、学科的跳跃,如同在丛林间穿梭,需要敏捷而稳健。但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遵循“先同后异”、“先易后难”的原则,避免“兴奋灶”的跳跃过于急促、频繁和陡峭。这就像是在攀登山峰,虽然目标是高峰之巅,但我们需要选择平缓的路径,逐步攀登,以确保安全而有效地达到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奋灶的平衡转移,其实可以分解为三种策略:先易后难,如同先品尝甜美的果实,再挑战苦涩的果实;先同后异,就像先熟悉自己的家园,再探索未知的领域;先高(分)后低(分),则是优先攻克高分值的题目,再处理低分值的题目。这三种方式,既符合思维的逻辑顺序,又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让我们在高考的舞台上,展现出最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