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26日晚,一位身着朴素绿色军装的客人走进了北京饭店,但门口接待的服务员却在看到他的第一眼之后就肃然起敬,大厅的客人看到他也不由自主的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和吃食,就只是定定的看着他,目送他消失在视野里。

服务员带他走到楼上的包间,里面的人听到动静就已经站起来迎接他了,这个站起来迎客的人,竟然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尚昆

而让服务员感到更为意外的是,杨尚昆这种级别的国家领导在接见这位客人的时候,居然也表现的十分恭敬,甚至与自己相比还犹有过之。而这个神秘客人的名字,叫古月,职业仅仅是一位演员。

那么这个古月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让杨尚昆对他如此恭敬?

当年犹记

能让杨尚昆毕恭毕敬的人可不多见,他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长期在中共中央工作,一直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诸多副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所有的问题一句话就能概括:这个叫古月的演员是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而且是中国迄今为止,神形最为兼具的一位

在《大决战》三部曲中的毛主席一角都是由他扮演,古月老师的相貌与毛主席的相似程度,堪比马绍信老师与他所饰演林彪元帅一角的相似程度。

而这次会面发生在1983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毛主席诞辰90周年纪念日,中央歌剧院提前很多时日就排练好了《歌剧》长征,准备当天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盛大的专场演出,用以致敬伟人并借此献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众多中央高级领导都出席观看了这场歌剧演出,对剧场环境的布置、演出人员的表现、剧本节奏的把握都给予了极高程度的认可。

演出结束后,杨尚昆提出想请演员们吃个饭,以表彰他们的杰出演艺成果,但他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因为他被这部歌剧所展现出来的人物风貌,以及部分角色形象所打动,触及了自己早年革命时期的记忆,令他感慨万分。

在这些演员里,尤其是其中饰演毛主席的古月,让杨尚昆萌生了一定要专门见一见的冲动。不为别的,实在是因为他的长相太像毛主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

演员下了台还要先去后台卸妆,于是杨尚昆先行一步前往北京饭店订好了位子,就在那里和歌剧的主要创作团队一起,等候其他人的到来。

古月当时也有军职在身,所以卸了妆后直接就穿了一身军装出门。当他依照通知到达北京饭店时,正是多数人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的饭点。自他从进门开始,所有看清楚他长相的饭店食客,都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各个挺直腰板一直盯着他看,直到目送他上楼为止。

一进门,虽然已经卸了妆,一些棱角上的细节已经消失,但古月眉眼之间还是与伟人的诸多地方一般无二,让杨尚昆的眼前都不禁出现了幻觉,犹如主席还尚在人世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尚昆

“首长好。”古月见到杨尚昆,很是礼貌,率先向他伸出了手。

“可不敢叫首长,这里是中国,没人可以是毛主席的首长。”

杨尚昆坐在古月身边听他说话,好似又回到了那个毛主席身边永远满怀崇敬之情的副手,那时的他是怀揣着未来理想的有志青年,坚信毛主席的思想与路线。而现在他是国家的支柱,是要在主席百年之后撑起这个国家的栋梁,只是为了证明主席当年的眼光并没有错。

他一直记得,当年在西柏坡,自己跟在“五大书记”后面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毛主席就说过:“尚昆这个小伙子,我看就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步不止

直到古月一行人到来,杨尚昆才吩咐饭店的服务员起菜,按他的说法就是:“这‘主席’都没来,我怎么敢起菜呢?”

在吃饭前,杨尚昆还特意拉着古月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40年,他平时是什么样的人我很清楚。随性、自然,从来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听人说话的时候,非必要也不看人,就喜欢盯着手上的文件。

“你的确长得很像主席,但演员演戏不应该只流于表面,还应该走进内心。只有你由内而外的体会了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才能演得像、演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杨尚昆

主创团队在一旁认真听,都认为杨尚昆说的很有道理,大家总认为演毛主席的时候,要将他这个人方方面面都做的很完美,才能符合大众对于伟大领袖的期待。

但毛主席在生活中也并非这么完美的人,他也有不拘小节的一面,只因为他与众多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人一样,有着缺点和遗憾,他最后所成就的伟业才更加令人称道。

古月听了杨尚昆的一席话后,连连点头:“感谢首长的指正,我今后还是要多多学习。”

“你看看,都跟你说了,不要喊首长,再喊我可就受不起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

随后吃饭的时候,古月听取了杨尚昆的建议,开始在饭局上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动作习惯向杨尚昆口中毛主席的形象进行靠拢。渐渐的,在杨尚昆的眼里,古月的形象与自己记忆里毛主席的形象越来越重合,直至自己已然不自觉的正襟危坐,一如当年主席仍在之时。

而这对于古月来说,可能也是除了他首次在电影《西安事变》中出演毛主席时,自身潜心钻研角色而取得重大进步以外,最为深刻的一次思想和戏路观念上的进步。

古月本名胡诗学,是烈士遗孤,从小就在桂林地区的一家孤儿院长大,但孤儿院的院长和大人们对他们这些孩子并不好,经常指使他们干这干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胡诗学12岁那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了桂林,也将这家孤儿院里的孩子救了出来,因为暂时没有办法妥善的安置这些孩子,就让他们先跟着部队。但对于胡诗学来说,从这一刻开始,部队就成了他的家。

1978年对于党内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之后,中央决定开始着手拍摄以毛主席为题材的电影,首先定档试水的一部作品就是后来1981年开拍的《西安事变》。

在选择毛主席特型演员的这个问题上,中央几乎是历经了层层选拔,最后摆在叶剑英元帅桌子上的,是从众多候选者里选出的三个人照片。叶帅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拿起面前的三张照片轮番看了一遍,最终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就他吧,我看着最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就这样,时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科科长的胡诗学被选中,自此走上了成为毛主席特型演员的道路。为了方便他人记忆,他将自己的姓氏拆开,以“古月”作为今后演戏的艺名。

这时的古月还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演毛主席,就是几乎整整一生。

使命使然

古月在刚开始出演毛主席一角时,其实演技也差强人意,但人贵在知耻而后勇,古月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毛主席形象终于是塑造的几乎一般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荫

《西安事变》开拍后,从来没有什么演艺经历的古月这才感受到了什么压力,他的角色要面对的,最起码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视线,所以导演成荫压力也很大。刚开始的时候,古月演的不好,成荫几乎是每天都要说他两句。

终于有一天,成荫忍不住了,话说的很重:“唉!毛主席的这张脸怎么就长在你身上了!”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古月的内心,他从那天开始,没日没夜钻研角色,试图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虽然作为他的第一部电影来说,其中的毛主席形象塑造的相对来说还比较稚嫩,可对比一开始已经强上很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在影视作品里重新看见“毛主席”,许多经历过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老人,都被荧幕里的这一切感动的流下眼泪,就好像毛主席真的又回来了一样。

这次之后,古月彻底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仅仅是一位演员该有的,而是一份沉重的历史使命。

1990年,《大决战》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辽沈战役》在西柏坡开机。到了夏天时段,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碰巧到这里故地重游,听说当地村民说《大决战》的剧组在这里取景,她就跑去找到了导演,询问是否能见见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

刚好,古月这时刚拍完今天的戏份出来,还没来得及卸妆,便被在旁边等待的李讷一眼认出。当时的李讷显得异常激动,她连忙将古月请到屋内的沙发就坐,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古月,甚至有些出神,当然也有可能是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还不知道您是哪一位?”古月率先开口。

“我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

古月听到之后有些失色:“哎呀,这是我的疏忽,希望您不要见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李讷只是一遍遍的重复着:“像,实在是太像了。”李讷看着古月的毛主席扮相,这是她已然14年没有见过的、父亲的音容相貌,她多么希望时间能走的慢一些。

但李讷不能一直待在这里,剧组的拍摄是头等大事。临走时,李讷竟然还情绪失控,拉住了古月的衣袖失声痛哭。古月见状只是拍了拍李讷的背,安慰着她:“我理解你。”

而想要演好我党、我军的重要历史人物,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翻看其生前的作品和居住环境,饰演林彪元帅的马绍信老师就是因为这一点,而与林彪的家人熟悉起来,也经常以琢磨角色的原因出入他的办公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绍信

古月也一样,他为了演好毛主席,也有出入中南海毛主席办公场所的必要。本来,毛主席生前的办公场所,还有着当年的老兵看管,没有特殊情况谁也不能进,但他们见到古月的第一眼,就哭着说:“主席你终于回来了。”

从此,古月得以经常出入主席生前的居所,因为所有人在心里都将他视为了毛主席的替身,是他们曾经心里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2005年7月2日,古月因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去世,享年68岁。曾经与古月合作过的影视圈人士是这么评价他的:“古月将毛主席这一角色,演的形神兼备,还能让老百姓觉得亲切,这就很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的逝世受到了众多人士的广泛悼念,这位最像毛主席的“毛主席”,在完成了他卓越的影视历史使命后,终于也离开了中国人民。

对于古月所饰演的毛主席,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