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已经是毛主席逝世的第5个年头了,人们似乎接受了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已然离开自己的事实。

在邓公三年前改革开放的口号发出后,全国人民都投入了新时代的建设中,人在有目标的时候是最容易心无旁骛的,但毛主席的思想依然深刻的影响着整个中国,他的离开所带来的遗憾,仍然在许多人的心里久久未能消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天,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意外收到了中央办公厅的通知,说毛主席还给她留了一笔遗产,里头有三样东西。收到消息的李敏顿时有些愕然,父亲去世时并未听说留有什么遗产,即便是有为何会留到5年后才交付给她呢?

那么毛主席究竟给李敏留了什么遗产?既然是遗产,那又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交给李敏呢?

一碗水端平

毛主席留给李敏的这笔遗产,并不能算是“遗产”,因为它是在毛主席逝世前就应该交给李敏的,但却因为一些原因耽搁了,所以拖到了5年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点了物品清单后,李敏更加不明白了,父亲留给自己的这笔“遗产”是不是有些太多了?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统共给李敏送来了如下物件:一台冰箱、一台彩电,以及8000元钱

“同志,这真的是我父亲留给我的吗?我记得父亲去世后,我们几个儿女去给他收拾东西的时候,除了几件中山装、旧棉袄、几床被子,还有他老人家写的一些手稿之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笑着说:“你就放心吧,这些的确是主席留给你的,只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是‘遗产’,可以说是早就应该交到你的手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1972年的时候,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刚刚诞下儿子王效芝,身体虚弱的同时,工作也屡屡受挫,她既要照顾新生的孩子,又要维持家庭,经常入不敷出,每个月除了正常生活开销外,还有孩子的奶粉钱,连给自己补身体的钱都没有。

而这些都让李讷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生活上的压力会成倍加在精神上,最后真是实在没办法了,李讷托人给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张耀祠寄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转交给毛主席。

张耀祠从1953年4月起就开始直接负责毛主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平常张耀祠就睡在距离毛主席几步之遥的更衣室,如有情况第一时间就能赶到主席身边。在主席南巡、林彪外逃、粉碎四人小组的过程中,张耀祠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收到李敏的信件之后,张耀祠也明白了她的来意,在简要了解完具体情况后,很快就抽空将信件内容向毛主席做了简短的报告。毛主席听完之后,顿时心情有些低落:“讷讷她也不容易,我这个做父亲的是应该帮帮她。耀祠啊,你说我给多少钱合适?”

“主席,这是您的家事,但我觉得,孕妇坐月子期间还是要补一补,不然以后身体有亏空。”

毛主席点点头,之后他让吴连登从稿费里抽了8000元钱出来寄给李讷,可算是解了李讷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毛主席为了不厚此薄彼,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对李敏的关心,以同样的方式给其母亲贺子珍也拨了8000元,只不过贺子珍性子倔强,没要这笔钱,又将它原路返回了。

当然,这笔钱也并没有重新归账,而是一直算作给李敏的钱存在中央,直到1981年中央知道李敏生活困难,才决定将这笔钱给她,另外还给她配了一台冰箱和彩电,就当做是这8000元存了这些年的利息。

李敏在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泣不成声,往日的回忆用涌上心头。后来她也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贺子珍,贺子珍也不禁老泪纵横,她此生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没能在毛主席临终前见到他,而是只能听着冰冷的广播里发出的播报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无特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敏也是唯一拿到过毛主席“遗产”的孩子。这个待遇在毛主席在世的一子二女里,算得上是“独一份”。

李敏1936年出生在陕北,之所以不姓“毛”,一是当时为了安全有意为之,二是因为当时毛主席的化名正是“李得胜”。而李敏小名“娇娇”的由来,则是邓颖超来贺喜时顺口说的,后来就成了她的小名。

但李敏出生后不久,贺子珍负气独自离开毛主席,远赴苏联生活,李敏就被留在了延安,直到她4岁时才被送到远在苏联的母亲身边,这一年是19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年后,李敏随贺子珍返回中国,在哈尔滨暂住。由于从小身边人说的就是俄语,只有母亲说汉语,李敏一时还不习惯,周围的街坊四邻都说李敏这个孩子是个“洋娃娃”。就连后来1949年初,毛主席第一次见到李敏之后,逢人便高兴的说:“我家里有个‘洋宝贝’。”

对于李敏来说,她自小就很少见到父亲,对于父爱这种感情比较匮乏和迷茫,所以在毛主席派人去接她回家的时候,她还半信半疑,之后才好了很多。

到了毛主席身边后,李敏不仅多了一个妹妹叫李讷,还终于和父亲生活在了一起,这让她对于父亲的陪伴多了一丝期许,对于童年经历而缺少的一些东西瞬间回来了,紧锁的心门也开始有了一些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李敏考入北师大化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与曾经的中学同学孔令华结婚,孔令华是北航的高材生,父亲是炮兵副司令员、开国中将孔从洲。这件事情被毛主席知晓后很是开心,当即就找到孔从洲促成了两人的婚事,甚至还是毛主席亲自主持的婚礼

婚后的四五年里,李敏和丈夫孔令华一起住在中南海,于1964年搬到了北京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民居里,与普通人无异。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敏想见毛主席就变得相当困难。

在毛主席最后的那段时光里,李敏总共也就见过毛主席三次。最后一次的时候,毛主席泪湿了眼眶的看着她说:“娇娇,你来看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听到后顿时就说不出话了,泪水无声的从脸颊滑落,紧接着毛主席又说:“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很多年后李敏回忆:“其实那个时候我想和爸爸说,不是我不想来,而是有人不让我来,但我最后还是忍住了。”

李敏离开毛主席之后的日子一直很清苦,李敏夫妻二人的工资不仅要维持日常开支,还要抚养两个孩子。除此之外,每个月还要固定的寄一点钱给母亲贺子珍,时常还要去照顾她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毛主席逝世后,为了多看父亲几眼,李敏也并没有动用什么特权,而是多次随着人群排队,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瞻仰父亲的遗容。

神奇的稿费

在毛主席留给李敏的三样“遗产”里,其实只有那8000元钱是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里提出来的,剩下的算是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照顾李敏的部分

关于毛主席的稿费是多少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在诸多的历史记载里,毛主席在许多方面要用钱,往往都需要支取自己的稿费,仿佛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毛主席的稿费到底有多少呢?又是从何而来?关于这些问题,其实当时给毛主席管家12年的吴连登早就一一解答过了。

当时,一度有毛主席的稿费有一亿三千多万元这样的说法,但这纯属污蔑,到毛主席逝世为止,他的全部稿费累计数额为124万人民币,是一位名叫郑长秋的同志负责管理的。到1983年底郑长秋退休向继任的同志转交时,由于存款利息上调,总额变成了157万多元

这些年里,毛主席的稿费多数都用来支援国家建设、帮扶有困难的党内同志、一些应急用度,花在子女和自己身上则少之又少。郑长秋做过统计,这一百多万稿费里,毛主席用在自家人身上的钱拢共加在一起只有几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逝世后,按照汪东兴的意思,毛主席稿费的这笔钱全部用来编辑和出版毛选上,好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理解毛主席的思想。

而且毛主席从来没有什么多拿稿费的现象,他每次都要求自己按最低标准拿,但由于太受欢迎,其实还是有不少钱。毛主席以前还跟吴连登抱怨过:“这稿费怎么越用越多,你们把钱都花出去了吗?”

其实这笔稿费也不是轻易动用,再加上毛主席基本上没有什么物质享受,花出去的钱比赚的钱少很多,越攒越多也是常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毛主席的著作不仅仅在本国畅销,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有一次毛主席出访苏联,在莫斯科他看到了当地出版社在卖自己的毛选,随手翻了翻,里面竟然漏洞百出,多有谬误。

从那以后,毛主席就决心要抽时间将自己的以前的作品重新修订一次,他后来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毛主席的著作不仅仅在邻国苏联,广大第三世界的国家也印刷、翻译了很多毛主席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毛主席逝世时,全世界诸多国家在第一时间就发来唁电,当地人民自发的悼念毛主席,因为毛主席不仅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更是一位深耕世界人民心中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当这些国家将稿费寄到中国时,毛主席听闻直接让汪东兴全部退回。在那十年里,全国的稿费都停发了,但毛主席的著作依旧大卖,当时的同志就提出主席可以搞特殊化,但是毛主席最后也拒绝了,他始终选择和自己的人民站在一起。

三年自然灾害的那段时间,全国人民都吃不上肉,毛主席其实可以,但他也和人民一样,各种肉食断了很长时间,体重肉眼可见的往下掉,但他始终没觉得有什么,有的时候还打趣说:“比长征、抗战的时候已经好很多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说:“我这一生最痛恨搞特权的人,我当这个主席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除此之外,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我仅仅享有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样的权利,这才是我们建设国家的初衷。”

看完这段有关毛主席留给李敏遗产的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