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14日这天清晨,北京机场的工作人员正在候机大厅里做着日常的清扫工作,此时,他们的主管却突然火急火燎的冲进了大厅,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都打起精神来,今天毛主席要来机场接机!不要擅离职守,好好工作!”

“毛主席要来?”众人一时有些惊讶,虽然毛主席也不是没来过他们机场接机,但是像这样一年来两次好像还真是头一回,上一次还是在年初3月份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就在1964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毛主席罕见的一年之中在机场出现了两次,并且这两次竟然还都是迎接同一个人。

那么毛主席在机场迎接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绝无仅有

如果问毛主席曾经去机场、车站亲自接过谁,那可有点数不清了。国家大事、亲朋往来、政治外交,每一条理由下都能对应很多人。但要是问毛主席去机场接过最多的人是谁,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到访新中国的很多外国客人里,基本上都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国家层面上的客人先不谈,以个人名义来的毛主席接见的也很多。就比如毛主席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记者、1976年初已经卸任总统一职的尼克松等等。

总的来说,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就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一度忙于国事,亲自去机场接机的次数就很少了,一般都是其他人代为迎接。

不过这其中也有特例,在1964年里,毛主席就曾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一人归国,并且又在当年的年底再次前往机场接机,并且他两次接的都是同一人!而这个能让毛主席难得“破例”的人,就是他半个世纪以来最亲密的同志和战友,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3月15日,周总理外出访问亚非拉地区十四国后终于归来,毛主席亲率团队在北京机场迎接等候周总理。同年11月14日,周总理最后一次访问苏联归来,毛主席也亲自赶到机场迎接他。

当然,这两次接机除了有毛主席与周总理的革命情谊在,还要数周总理这两次出访的特殊性。

1963年12月13日,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发,用了72天的时间访问了非洲10国、欧洲的阿尔巴尼亚以及亚洲3国,总行程10.8万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访问期间,周总理同14国领导人进行了友好会谈,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和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此次出访,中国和突尼斯建立起了外交关系,埃塞俄比亚方面也与我国达成了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协议。

此外,周总理还提出了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以及对外援助八项原则,这些原则有力的促进了亚非拉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外交与后续的合作关系,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旅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再无余地

1964年11月5日,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由贺龙元帅陪同出席。周总理一生出访过苏联10次,而这一年是他最后一次出访苏联。

赫鲁晓夫

此时的中苏关系几近僵化,两国之间的激烈论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全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进程,因为两个最大国家的相持而进入了停滞时期。最后结束了这一停滞的,是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宣布下台,这一天是1964年10月14日。

两天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因此也有人说是中国共产党用一颗原子弹把赫鲁晓夫“轰”下了台,影射的便是赫鲁晓夫曾阻挠过中国研究原子弹技术。而此刻中国已经研制成功,赫鲁晓夫之前的所作所为也就变得可笑起来,当然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

但赫鲁晓夫的下台却是一个缓和中苏关系的大好时机,所以毛主席在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确定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外交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以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总理的名义向苏共新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米高扬、柯西金发出贺电,庆祝苏共成功更换领导集体,希望中苏两国可以重新团结起来。

之后,以周总理为代表团团长,借祝贺十月革命47周年为由出访苏联,与其领导人接触并初步了解其战略意图。

最后,出于对国际形势的考量,北京要破格庆祝十月革命47周年的活动规模,这也是为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十月革命47周年不是什么全苏联大庆的日子,10月底,周总理在与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沟通后,让他代为向苏共中央转达,中国届时将派遣代表到苏联参加活动,建议苏联邀请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一起参与。

很快,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收到了邀请,除了已经与苏联断交的阿尔巴尼亚以外,都纷纷来到了莫斯科欢聚一堂。

慢慢的,周总理逐渐发现,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新一届领导人,似乎并没有改变之前的对外政策,也就是说中苏之间的关系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意义上的改善,但周总理仍然不愿意放弃与苏联重修于好的努力,还在试图寻找着其他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勃列日涅夫

但这一切想法却被一场酒会彻底的打破了,此后中苏关系再没有修好的契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好转。

这天晚上,苏联开办了一场酒会,诸多元帅和将军都出席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和周总理、贺龙元帅是老朋友。正当众人在推杯换盏、追思过往时,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醉醺醺的端着酒杯介入了他们之中。

他挑衅道:“我们的元帅服是斯大林胡造的,你们的则是毛泽东胡造的”。这句话一出,贺龙元帅当场就不高兴了,愤怒的质问他究竟在胡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贺老总的反应,周总理虽然也很气愤,但还是沉着的拉着他朝着勃列日涅夫的方向走去。

到这里,其实中苏之间关系还有回转的余地,但苏共高层的态度却彻底掐灭了这份希望。

亲力亲为

“我们已经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了,现在该你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

在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说出这句,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大不敬的话之前,周总理就已经义正言辞的请他们立即停止发言,并向他们道歉的要求。但显然,跟一个醉鬼说话讲道理是徒劳的,但他依旧这么不依不饶,那就触犯到了中国代表团的底线了。

周总理向勃列日涅夫提出抗议,可勃列日涅夫却表示马林诺夫斯基喝醉了,这都是胡话。然而周总理却认为马林诺夫斯基这是在“酒后吐真言”,坚决要求马林诺夫斯基道歉。在把问题说清楚后,周总理变带着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退出了宴会厅。

回去之后,周总理仔细询问了随行工作人员的报告,更加认定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表现绝对不是偶然。于是他连夜起草了一份电报,向中共中央的同志作了汇报,认为中国应该早作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日上午,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等人前来拜访,周总理说:“我听闻有西方媒体在11月8日报道,说苏共和中共已经达成协议,要毛主席下台,由我当主席,这难道是巧合吗?如果不是苏共领导人有这种思想,马林诺夫斯基敢在这种场合胡说吗?”

之后勃列日涅夫就开始进行各种站不住脚的搪塞,但是周总理无动于衷,坚持要苏共方面给出一个说法。于是在11月9日到12日,中苏双方多次进行了会谈,但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米高扬终于没忍住,脱口而出道:“在和你们中共产生分歧的问题上,我们跟赫鲁晓夫没有任何不同。”周总理听完之后也两手一摊:“既然你们跟赫鲁晓夫一模一样,那我们之间还谈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高扬

最后,周总理代表中共提出了三条意见:第一,中共坚持和苏共建立友好互助的愿望从没有变;第二,贵方所设想的兄弟党国际会议,我方认为是非法会议,不会参加;第三,苏共一天坚持赫鲁晓夫的政策,中共就一天不会和苏共放下争端。

1964年11月14日,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一行人回到了北京。毛主席、刘少奇、朱老总、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数千群众到机场列队欢迎。

因为周总理此行实在是劳苦功高,不仅冷静的分析了当前局势、提出了中国爱好和平的愿望,还维护了中共的国际形象,毛主席开怀不已,还说:“这次我可一定要亲自去接恩来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主席倒是曾常去机场、火车站接人的,不过有记载的次数却并不多,能留下来的只有一些十分重要的事件。

例如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顺利建成,周总理亲赴西安推动事件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新局面。回到延安时,毛主席等人到机场迎接了周总理。

1946年1月,24岁的毛岸英终于回到延安,毛主席难以掩盖自己激动的心情,抱病前往机场与其相见。据当时在中央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在见到毛岸英之后,毛主席整个人的状态都好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毛岸英

1949年8月28日,一列从上海开往北平的火车停在了前门站,毛主席在周总理、朱老总等人的陪同下,在这里等候一位特殊的女士,她就是宋庆龄。她来此是为了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她以极高的威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助力,为新中国做出了许多贡献。

建国以前,毛主席去接人有时会出于私人感情,比如说他见儿子毛岸英以及其他亲属。但建国之后,这种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看来,毛主席真是一位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伟大领袖。

对于毛主席曾在一年内两次接机周总理的往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