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栋栋崭新的两层小楼花草环绕。三五个老百姓围在一起忆往事、唠家常.......餐桌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小酒、吃着团圆饭,过着幸福的小日子,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初夏时节,漫步于淅川县滔河乡闫楼村,一副产业兴、生态好、农民富、农村美的时代新蓝图展现眼前。

“我们住到新房子里,非常开心!农村气候好、空气清新,感觉很幸福!”滔河乡闫楼村村民岳红代表了全村群众的心声。

昔日的闫楼村是丹江岸边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闫楼村的变化源于淅川县移民避险解困安置房项目的实施。

安居方能乐业。为改善留置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淅川县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共计5批,建设集中安置点43个,项目总投资3.63亿元。闫楼村就是该县享受这个政策红利的移民村之一。

避险解困项目的实施,不仅为闫楼村的移民群众解决了生活和发展困难,也为闫楼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闫楼村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村里引进了杏李、中药材等产业,使老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到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据滔河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轩明扬介绍,为了让移民群众生活的更好,我们把增加移民群众收入,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了移民村产业的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通过移民项目支撑,助力群众致富、乡村振兴。

与滔河乡闫楼村相邻的老城镇险峰村是丹江口水库移民村,曾经也是该县深度贫困村之一。为解决库区移民住房问题,该县为险峰村争取了河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第五批避险解困项目,并为各安置点集中配备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设施,总投资1206余万元,惠及69户240人。

老城镇险峰村党支部书记李洪超欣喜地表示,搬迁之前,咱这儿主要是传统农业和养鱼捕鱼为生,当时的生活很艰难。现在村里引进了石榴公司,又引进了民宿企业,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如今,家家户户住的小洋楼、独家小院,大部分村民都买有汽车,生活很幸福。

险峰村群众不仅住上了小洋房,还吃上了生态“旅游饭”。险峰村背靠岵山、面朝丹江,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淅川县移民局积极探索险峰村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官福山居文旅康养项目。险峰村以土地形式入股,营业收入与险峰村分红,康养项目的建成吸纳险峰村近30余人在康养基地务工就业。

“民宿开到这里之后,生意非常好,平常游客也挺多,节假日来这儿旅游的人也是平常的好几倍。在用工方面,我们都是以附近的老百姓为主,平常在我们民宿做服务员、保洁等工作,一年平均工资都在三万块钱左右,能带动他们在家门口挣钱,我们也特别开心。”官福山居经理盈学瑞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在县移民局的帮扶下,险峰村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短线林下套种西瓜、花生、红薯等,中线发展林果业增收致富,长线经营民宿、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短短几年时间,险峰村如凤凰涅槃,从一个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的险峰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走进险峰村,那可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家一风景。一排排小楼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干净宽敞,村子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甜。

为了让曾经“舍小家、顾大家”的水库移民及后代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近年来,淅川县不断加大对移民村的扶持力度,实施了移民后续帮扶、避险解困、大邹庄建设、美好移民村建设、九重产业试点等一大批项目。投入后扶资金,建成了滔河乡冷水鱼养殖基地、大石桥大樱桃种植园、大邹庄草莓种植产业园、老城杏李产业保鲜库等产业项目;星空瓦房、星月光宿、丹江孔雀谷等移民旅游项目。建设了香九厚工业园区移民产业园项目,形成了以工业产业园、特色种植产业园、特色旅游产业园等移民龙头产业项目。三年来投入培训资金290余万元,培训移民3685人次。争取省市“美好移民示范村”项目,打造了邹庄、张营、张冲、下湾、郭家渠等5个省市级“美好移民示范村”,引领库区移民村发展。

“告别苦日子,过上好日子。”这是移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当下的真实生活。如今,走进淅川移民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在这里随处可寻,处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新景象,村民们的幸福故事也仍在继续。(南阳淅川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李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