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焦文济一回到国内

就四处寻找就业机会

然而

一个普通的“海归硕士”身份

并不能让焦文济

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大学老师李陶东给他指了一条“捷径”:

掏钱“走后门”读博士学位

由他的博导亲自指导焦文济

焦文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了

然而

事情没有他想象中顺利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命稻草”

2016年,焦文济考入南方某普通一本大学,李陶东作为焦文济的老师,在大学4年间给他提供了不少帮助,二人关系也就较普通的师生关系要更近一些。

2021年10月底,被焦虑裹挟的焦文济找到了李陶东,以此消解心中苦闷。听到昔日的学生求职经历如此坎坷不顺,李陶东感到十分同情,并试图以老师的身份帮焦文济分析情况,拿自身的经历疏导和劝解他。

“现在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归硕士’在国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低了,单凭这样的学历确实很难(找到好工作)。”李陶东对焦文济分析道,“要想找到好的工作机会,就应当再读一个博士,实现学历的质变。”

焦文济对读博一事很纠结,提出了现实的顾虑:“读博士固然好,可一来我没有认识的博士生导师,二来距离博士生考试仅剩一个多月时间,我根本没有复习,就算想考也考不上。

“你要敢想敢干,考试仅仅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导师愿意带你。”李陶东说,“我是某985高校毕业的。我能引荐我的博士生导师给你认识,至于考试,我们也会帮忙想办法。怎么样?愿不愿意试试?”

就这样,焦文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李陶东介绍博士生导师给他。

这次谈话结束没过两天,李陶东便为焦文济介绍了一位名叫韦一红的老师。“导师帮你联系好了,只不过现在每一名博士生导师每年最多能带两名学生,若他帮你留了名额,你却‘放鸽子’(不遵守诺言)的话,名额就白白浪费了。所以你先交个3万元的保证金吧。”李陶东说,“我已经帮你约好过两天跟韦老师见个面,这就相当于一次面试了。”

焦文济觉得,和韦一红见面后再转款更为稳妥,可李陶东却告诉他,韦一红生气了,觉得焦文济“不懂事”,并将二人的聊天记录发给了焦文济以作证明。

焦文济见状,只得按照李陶东所说,将3万元“读博意向金”转到一个名为“黄竹清”的账户内。转好后,焦文济便等待着和韦一红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还没上,钱却交了不少

2021年11月8日,李陶东却告诉他,他的导师已经换成了许靖卓。

“韦一红不适合做学术,而且不能支持你出国访学,不适合做你的导师。”李陶东说,“许靖卓是我曾经的博导,他有更好的学术背景,也能给你提供出国访学的机会,做他的学生对你来说更为合适。”

焦文济被说动,没多想便同意更换导师。当他提出想把之前交的那3万元保证金要回来时,李陶东拒绝了他:“这事儿之后再提,我怕韦一红在你申请博士的时候报复你。”焦文济觉得李陶东说得有道理,便没有坚持。

同年11月9日,焦文济在李陶东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二人随后来到许靖卓的办公室,和许靖卓商量申博事宜。许靖卓向焦文济介绍了这所985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方式,说明了对学生的要求,并给他推荐了备考书目。

随后,焦文济添加了许靖卓的微信好友,三人一同去学校的食堂吃了午饭。经此一行,焦文济对李陶东便深信不疑,认为许靖卓愿意收自己为徒,自己读博的事情一定能顺利推进。

两天后,焦文济接到了李陶东的微信语音电话,称许靖卓要求其提前支付4年学杂费和出国访学费,一共是12.8万元。同时,李陶东将二人的聊天记录截图发给焦文济。

截图中显示,由于许靖卓不愿亲自收钱,钱需要打入一个名叫“于晓伟”的账户中。焦文济没有多想便如是操作。

2021年11月12日,在许靖卓的指导下,焦文济提交了报考志愿,进入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

9天后,李陶东又联系焦文济,称许靖卓担心其复习得不好,打算帮助其进行笔试和面试辅导,收费为10万元。见焦文济有些犹豫,李陶东告诉他,若不交这笔辅导费,将来万一没考上,先前的12.8万元也不会还给他。

于是,焦文济按照李陶东所说,将10万元打入了“于晓伟”的账户中。

同年12月6日,李陶东再次找到焦文济,称先前用那10万元找了几个人都不行,他们对申请都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要找曾经担任过书记的刘林老师,找他给你辅导,这事儿才能稳妥,得再点钱。但这笔钱不能直接打给他,你先打给许靖卓,这样迂回操作一下。万一最后考不上,这笔钱也能退回来。上次的10万元我(12月)18日就退还给你”。

此时距离博士招生考试仅剩10天,考试迫在眉睫,焦文济确实复习得也不好,于是又给于晓伟的账户转了数万元。

终于到了考试的日子,没有任何人的帮助,焦文济独自前往学校参加了笔试和面试。

2021年12月26日,李陶东再次找到焦文济,称学校任命了新的院长徐双,之前找的人权力都不够大,需要找这位新上任的院长,让其再交10万元。同时,李陶东称,拜托许靖卓办理转学院事宜,还需要再花2.8万元。可是此时的焦文济已经没有钱可以转了,李陶东就此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包空了,博士梦也碎了

2022年1月21日,学校的录取结果出来了。当然,由于考核不合格,焦文济并不在录取名单之内。于是,焦文济便联系李陶东,要求他将之前的所有费用都如数返还,包括保证金、预支的学杂费和出国访学费、面试辅导费,共计20余万元。

但李陶东以各种理由推托、逃避。无奈之下,焦文济直接联系到许靖卓,向其求助。

“你们已经交钱给研究院了吗?”许靖卓感到疑惑,毕竟读这所985高校的博士生并不需要提前交钱。

“老师,李陶东老师让我把钱交到您给的账户上。”焦文济解释道。

“小焦,你怎么可以轻信李陶东给他转钱呢,你赶快和你父母一起去报案。”震惊之余,许靖卓对李陶东以他的名义行骗,败坏自己声誉的行为感到十分气愤。

至此,焦文济才彻底醒悟过来——原来李陶东自始至终都在欺骗他。从一开始的韦一红老师,到后来的许靖卓、刘林等老师,人都是真的,可事情全是假的。

原来,早在2021年6月,李陶东就已被焦文济入读的大学劝退——任职期间,李陶东不守师德,多次向其他老师、学生借款,被其借款的老师大约七八名,被其借款的学生更是达30多名,向学生借款的金额达到了8万元左右,且未归还。

事实上,李陶东从未联系过韦一红,给焦文济看的聊天记录也都是李陶东一人用两个微信账号伪造出来的。

在3万元被花费掉后,李陶东联系到许靖卓,谎称有一个学生想以正规途径考取该985高校的博士,希望许靖卓可以帮忙辅导。许靖卓并未察觉李陶东的谎言,觉得自己只是帮个小忙,简单介绍下博士报考流程,碍于情面便同意了。谁知,此举竟让李陶东的犯罪计划推进得更加顺利了。

在取得焦文济百分百的信任后,李陶东便开始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款。无论是提前支付4年的学杂费、出国访学费,还是托人帮忙辅导考试,在焦文济看来,这都是“走后门”应该做的。

为了不让焦文济起疑心,李陶东还借用了母亲黄竹清、学生于晓伟的账户,谎称是韦一红、许靖卓提供的账户,以用来接收赃款。

然而,得知一切真相后,焦文济第一时间没有选择报警,而是继续和李陶东沟通,希望他能够将所有钱款退还。经过数月联系未果,焦文济于2022年4月22日报了警。2023年6月7日,李陶东到案,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

检察机关在审查期间,积极开展追赃挽损工作,最终李陶东的家人代其将全部钱款退还给焦文济,并给予了1.54万元的补偿。

2023年9月,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以李陶东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同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法院作出判决,以诈骗罪判处李陶东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三年执行,并处罚金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制诈骗防不胜防

相较于普通诈骗,这起案件中的被告人和被害人显然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同时,李陶东的每一步行动、每一个圈套都是针对着焦文济所设计,是一种定制化的诈骗,而非广撒网式的诈骗。

“定制化的诈骗多发于熟人之间,犯罪嫌疑人会根据被害人面临的困境为被害人量身打造走出困境的办法,并提出具体的办事步骤,在办事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策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承办此案的检察官郭譞介绍。

“一方面,人们但对于这种量身打造的圈套,有些防不胜防。另一方面部分被害人也心存侥幸,认为‘花钱就能办事,只要有钱就能找到关系,有了关系就能解决问题’。被害人从准备考博到参加博士生考试仅仅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却依然认为通过找关系、花钱就能解决会见导师、收集复习资料、笔试、面试等一系列流程。他自己的‘迷信’也是促使他落入陷阱的重要因素。”郭譞说。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本文有删减,更多内容请关注《方圆》4月下期)

本文杂志原标题:《给钱就能读博?昔日导师递来了“救命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肖玲燕房佳佳设计丨刘岩

文丨王珮琦 郭英杰

往期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图片

购买《方圆》杂志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