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温诚信故事

弘扬诚信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

车无辕而不行

人无信则不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人物典故

都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

PART.01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商鞅变法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 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 20 多座烽火台 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 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 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却未到,因为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最终,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诚信和信任是建立稳定社会和个人关系的基础。周幽王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也就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会和资源。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努力赢得别人的信任。

PART.02

曾子杀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子杀猪是出自书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上的一个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曾子和妻子有一次去赶集,年幼的孩子想要跟随父母一同前去,一边走,一边哭,曾妻不愿让其跟随,于是就哄骗孩子说:“你回去,等我们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就同意了。不久,曾子与其妻归来,曾子提刀捉猪便杀,其妻连忙阻拦,说:“哄孩子的不可当真。”然曾子却反驳妻子的观点,说:“千万不能骗孩子,孩子小,不懂事,作为父母如果今日失信于孩子,孩子将来如果跟我们学骗人,我们将来还如何教孩子为人立身。”最后,曾子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杀猪,不肯失信。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同时也教育成年人,特别是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以身作则。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德。

PART.03

一诺千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末时期,有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便是一诺千金成语的出处。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一个人可以没有聪明才智,但不可以没有诚信的品格;一个人可以没有卓越的成就,但不可以有损害诚信的行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和精髓,是立身之本,是事业之根。“人无信,则无立。”所以一诺千金不管是在人们生活中还是事业上都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做人就应该一诺千金,要不然不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在事业上也不会有多大成功。

PART.04

商鞅立木为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立木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诚实守信的故事。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但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并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说明了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勇气。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把说出的话当儿戏,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心中也将大打折扣。‍

诚信乃为人之本、立业之基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知诚信、讲诚信、守信用

形成讲诚信的良好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