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一沓钱,没想到老鸨却冷笑道:“带她走?没门!”
潘素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可惜家道中落,幸得母亲培养,练就一手好琴艺。遗憾的是,母亲离世,父亲再娶继母。继母看不惯潘素,竟将她卖去青楼换取银子。潘素不愿沦为妓女,坚持卖艺不卖身,凭借一手好琴成为了青楼的头牌,名为“潘妃”。
潘妃一曲动京城,她的才情引起了臧卓的兴趣,强行与其订下婚约。老鸨不敢招惹有权有势的人,便听从臧卓的话,不准让其他男人觊觎潘素。
1935年张伯驹来到上海做生意,闻得“潘妃”一名,特地前往青楼一见。没想到这一见便是终身,他为潘素写下诗句表白心意,愿意带她离开青楼。
潘素对张伯驹同样暗生情愫,便求他为自己赎身:“我还是清白之身,你带我离开吧!”
只不过张伯驹和潘素的事情被臧卓得知,他囚禁了潘素。张伯驹托朋友打听到囚禁之地,趁守卫不注意,将潘素抢了回来,带她回到天津老家。张伯驹比潘素大十几岁,当时他已经有三房妻妾,为了潘素遣散了妻妾,只留潘素一人。
张伯驹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潘素,1937年两人结为夫妻,过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生活。婚后生活两人更是相互扶持,相互尊重。
“你既然喜欢画画,那就好好学习吧。”张伯驹请了名师教授潘素,对她的兴趣爱好格外支持。
潘素的绘画技艺日渐高超,成为了一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潘素的画曾得到国外名人的夸赞,一画难求,连毛主席对她的画都赞不绝口。
1958年潘素的画更是以礼物的方式赠予英国首相,可见她的技艺高超。
张伯驹无条件支持潘素的爱好,潘素对张伯驹同样是无条件支持。张伯驹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名贵字画,连家产都“败”得差不多了。
1946年张伯驹看上了一幅《游春图》,可是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银子买画了。张伯驹只好伸手找潘素要钱,潘素对丈夫实在无奈又宠溺,变卖了首饰帮他凑钱。
张伯驹视收藏品如命,哪怕家徒四壁,都不想变卖换钱。除了对字画的欣赏外,更重要的是怕国家珍藏流入国外,丧失古物。潘素明白张伯驹的想法,她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决定。
正是因为张伯驹名画颇多,引起了一些人的歪心思,他们绑架了张伯驹,让潘素拿200万来赎人。绑架者知道他们收藏的画值钱,就想用这招多骗点银子。
潘素得知丈夫被绑架的消息,连忙找朋友凑钱,可是怎么凑都不够。
“不是有那么多画吗,卖了吧!”朋友劝潘素卖画救丈夫,但是潘素知道那些画是丈夫的命,不能动的。潘素为了保住丈夫,四处奔走和绑匪交涉,最终把赎金降到了20根金条。
潘素变卖家产、首饰,换来20根金条救丈夫。她宁愿散尽家产和嫁妆,也要保住丈夫视之如命的收藏品。张伯驹被绑架的消息在圈内传开,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手中有价值连城的宝物,对藏品虎视眈眈。
1956年张伯驹和潘素将收藏的近千亿的藏品,全部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馆。当时国家想回赠他俩钱财,可是被拒绝了。张伯驹和潘素收藏字画,本就是为了不让古物外流,如今给予国家,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张伯驹和潘素捐赠了近千亿的藏品,两个人却在十平米的小房子生活。张伯驹和潘素对身外之物毫不在乎,一壶清茶便可度过余生。
据说故宫博物馆近一半的藏品,都是他们夫妻俩捐赠的。张伯驹和潘素的品质真是令人敬佩,视国家古物如命,视钱财如粪土的心性,这样的人如今是极少了。
张伯驹风流才子,留恋青楼,却对潘素一心一意,遣散妻妾。潘素坚持本心,守住清白,终得良人相伴。他们俩携手走过风雨,惺惺相惜,又有同样的理想和信念,才会在艰难的生活中度过余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金已求,良人难觅。张伯驹和潘素的爱情是值得我们去崇敬的,他们的品质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头条创作挑战赛#
[比心]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对于这件事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与看法。欢迎长按点赞,评论区畅所欲言,山重水复疑无路,各位记得点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