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建筑不仅是一个医疗实践的空间场所和近现代医疗科技的功能性展示,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蕴藏的医学人文历史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五届院史论坛举行。作为庆祝仁济医院建院180周年文化系列活动之一,论坛以“建筑可阅读”为主题,三位受邀嘉宾从沪上唯一一栋仍完全承担医疗类建筑职责的优秀历史建筑——仁济医院西院住院楼出发,与在座听众分享了自己对于仁济医院院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民宅医用”到专业建筑,仁济医院开创中国医疗空间发展之先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遗产》学刊副主编张晓春从沪上医疗空间的变迁史入手,通过对以仁济医院为代表的沪上多家知名医院医疗空间关于设计思路、功能变化、对城市布局影响的研究,生动体现了医院建筑对上海城市空间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张晓春指出,近代上海医院建筑的发展可分为传入阶段(1844—1900)、发展阶段(1900—1923)和兴盛阶段(1923—1937)三个阶段,仁济医院作为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其院舍的变化全程见证了这一发展历程。仁济医院的医疗空间从只有简单的病房逐步增加到门诊、候诊、药房、手术室和各种诊疗室、医技室齐备的程度,型制上同样从简陋的民房发展为带有典型西洋建筑色彩的外廊式建筑再到如今集中式的现代医院式样。这样的变化直观反映了社会对西医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变迁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医学刚传入中国时,上海医院建筑主要靠借用中式民房进行适当改造,形成简易的医院建筑,内部医疗空间和设施不充足。1870年代后,医院建筑在医疗空间设置、病房类型分配、疾病分科、病患分类等方面都有了进展。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大众对于医学重要性认知的不断增加,1900年至1910年间沪上集中设立了一批新的医院,特别是在此阶段出现了传染病隔离医院、疗养院和教学医院等多种医院类型,这对于医院建筑的专业性、功能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到了1920年代后,除综合医院外,隔离医院和普通专科医院建筑也有显著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并善用医院历史建筑,让老建筑在当代继续绽放活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罗蒙带来了《医院历史建筑改建之思考》的主题报告。作为仁济医院西院老建筑改建工程的参与者与见证人,罗蒙分享了整个改建设计中的匠心与巧思。“当时西院老楼改造基于三个原因,即新旧医疗流程不一致,材质与要求不一致,功能与布局不一致。”罗蒙表示,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百年历史老建筑,改建工程团队在如何“修旧如旧、老树新果”上下足了功夫。

经历过一系列“旧貌换新颜”的改建过程后,改建后的西院老楼在营造典雅、温馨气氛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医院整体环境的统一整合规划;针对老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在挖掘其特有魅力的同时,又展现了其百年历史风貌。此外,在材料和节能设备的选择上强调降低能耗,减少了医院运营成本,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而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细节设计,满足美观复古的同时,又做到了方便医护人员日常维护及清洁。

在谈到医院老建筑改建的思考时,罗蒙指出,规划者和设计者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建筑安全性为上、审美性其次,运维上要强调节能高效,细节上要追求极致,主动聚焦医患双方,使用性上注重孪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上海为自己户籍的建筑师,为这座城市留下珍贵的“礼物”

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记者乔争月带来主题报告《雷士德的礼物:仁济医院“新楼”》。她的报告详细讲述了西院老住院楼诞生的故事,生动展现了雷士德赠送给上海人民的这份珍贵礼物对于仁济医院乃至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所做的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料表明,雷士德1867年从英国来沪,他创办了“德和洋行”,成为上海当时最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雷士德逝世后,遵照其遗嘱,仁济医院获赠100万两银元和四处房产,并于1932年建成仁济医院住院楼并投入使用。从过去的记录来看,仁济医院在一年里可以为多达15万名门诊患者提供服务,仁济医院从此进入全国大医院的行列,并一度被称为“雷士德中国医院”,以纪念其善举。这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师来院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医院的学科发展。此外五官科、齿科、皮肤科均已开设门诊,由特邀专科医师兼职主持;放射科已有两台X光机,供透视和摄片用。在当时的中国,仁济医院已属顶尖医疗水平。

雷士德在自己的遗嘱中还明确说明要在上海建立一所工学院和一所医学院。1934年,雷士德工学院建成开学;次年,雷士德医学研究院也投入使用,仁济医院为该研究院的临床研究机构,并在这栋住院楼的五楼和六楼专门为研究院留有病房和实验室,供临床研究使用。可以说,仁济医院能够从一个开在民宅中的小诊所逐步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前雷士德先生的善举和远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仁济医院院长夏强表示,仁济医院院史论坛不仅是全院职工传承和弘扬百年仁济“仁术济世”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示仁济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财富的一扇窗口,是激励当代仁济人承载历史使命的良好动力。站在180年的新起点上,希望全体仁济人展现公立医院文化的厚度和温度,讲好医疗卫生领域的文化故事,为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根基再立新功,共同奔赴仁济美好未来。

会上还举行了仁济医院新版官方网站启用仪式和仁济医院院史馆藏品捐赠仪式。据悉,创办于2017年的仁济医院院史论坛是全国首家以单个医院历史为主举办的院史论坛品牌,至今已举办五届。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