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色映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9日晚,一场题为“春色映征程”的竹笛原创作品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举办。笛乐名家、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詹永明携一众弟子登台,笛声悠扬绕梁三匝,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现场掌声阵阵、赞叹不绝。掩映在现代都市文化背景中的民族器乐艺术,奏出了时代的新声。

音乐会由指挥家陈晓栋执棒上音民族乐队学院室内乐团参加演出,另有钢琴家、上音校友朱学思与张馨予,二胡演奏家、上音民乐系博士研究生钟笑天,笙演奏家、上音民乐系硕士研究生唐若凡,打击乐演奏家、上音现打系硕士研究生杨智雅参演,上音“笛声赋”竹笛乐团协奏,特邀民族音乐学家、上音音乐学系教授刘红导聆,深入浅出又不失幽默风趣。音乐家、理论家的优异呈现保障了音乐会的高水平艺术水准和学术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创是本场音乐会最为亮眼的特点。舞台上的笛乐演奏家,同时也是幕后的作曲家。音乐会曲目形式多样,十数首独奏、重奏、协奏形式的高质量笛乐原创作品,都是由詹永明以及他所指导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创作完成,其中有六部作品属首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永明教授堪称“演而优则创”的代表。其早期创作的作品是“风格模仿写作”的产物,如《西湖春晓》《婺江欢歌》具有鲜明的江南丝竹、婺剧特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他系统学习了作曲理论,在这以后的作品如《听泉》《春逝》等,创作语汇和风格已然不再“依附”于某一具体地域和传统乐种,形成了独立的纯器乐化笛乐表述逻辑,是进入到“自由创作”境界的标志。

笛乐发展进入新时代,传承和发展要出新作。这是作为教育家的詹永明在上音从教二十余年以来的初心所在。言传身教中他的学生都觉悟到,不仅要做一个好的“吹笛人”,还要继承前辈笛家留下的传统,积极尝试不同体裁形式的笛乐创作。

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的《祁连音画》创作者卢耀波目前正攻读上音博士研究生,本次上演了其中的《飘雪》《舞沙》《乌岭》,具有极佳舞台效果。此外,他还专为音乐会创作了《梧影婆娑》(四重奏)致敬恩师与母校。来自中国香港的青年演奏家龚伟健已在内地学习多年,正在上音读博的他在老师詹永明鼓励和指导下,创作了《铜锣湾随想》《维港风情》于本次音乐会首演。两部作品以极富时代感的语汇与风格,描摹都市文化生活的多个侧面,不落俗套又与传统笛乐表现形式高度契合。协奏曲《春色映征程》由上音校友郑金珠创作,作品以浓郁的地方音乐风格与鲜明主旋律特征抒发对党的无限热爱。本次以民族乐队形式重新编配演绎。《柳》《梦的呼唤》由硕士生张明艺创作,采用室内乐形式呈现,颇有新意,对不同织体、体裁的笛乐表现可能性作出有益探索。由詹永明本人创作的《春逝》,在原本“独白”版本的基础上创编为三重奏,表达了对恩师赵松庭、陆春龄的深深思念之情,以此呈现三代笛家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至今,詹永明在上音竹笛专业教学领域深耕二十载,“中国竹笛专业主干课”获评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培养本科、硕士等不同层次的笛乐人才百余人,硕果累累。近几年来,上音开始招收民族器乐表演艺术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作为博导的詹永明在谈到高层次笛乐人才该如何培养时表示,表演类的博士具有专业特殊性,不同于作曲和理论的学术型博士,也不是附中、大学阶段的学制延长。教学理念不能保守地惯性延续传统模式,最好能够在继续提升表演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尝试音乐创作来培养创新精神,通过理论学习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境界通过对教学实践总结民族音乐的传承规律,即所谓“教创演研”四位一体,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笛乐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本场音乐会作品呈现出上音竹笛专业学科建设的成绩,同时全方位地体现了詹永明对新时代高层次笛乐人才的培养理念。

来源:转载自《音乐周报》

设计:leisurelyzs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