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结合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于近日推出“美从何处寻——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旨趣和经典品质探赜”“爪哇佳美兰工作坊”两场主题活动,邀请爱乐者们共同走进上音,走进东方乐器博物馆

音乐美学博士、上音副研究员武文华以“美从何处寻——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旨趣和经典品质探赜”为题,在上音淮海路校区美育楼和市民朋友们一起寻美、论乐。武文华举例了自得琴社出品的扶摇飞仙印象曲《沙海奇匣志》、方琼的展演曲目《湖上风来波浩渺》,以及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委拉士贵支的《宫娥》,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对比了中西古今的艺术审美认知经验,认为艺术作品需要具有普适性的美感。此外,她旁征博引地表达了对中西艺术思维、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方式、中西方哲思理念等问题的一些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气韵妙抒宏志,美感美言述华章。武文华认为,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具有一种超越性,其超越性的具体表现为“道”“气”“韵”“妙”。她分别以龚一的古琴曲《流水》、陆春龄的江南丝竹《鹧鸪飞》、于魁智和李胜素的戏歌《梨花颂》、戏曲动画片《贵妃醉酒》为例,来谈论道、气、韵、妙这四种审美范畴对于艺术形式的审美结构力问题,启发了审美受众对于不同艺术形式在审美共性、审美特殊性层面的具体感悟。前来聆听的观众对讲座举例的艺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听众提出希望能与音乐进行跨学科交流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音乐学院拥有配置齐全的甘美兰乐器,并从2016年开始,聘请甘美兰专家Gisa Jähnichen教授长期开设甘美兰研究生课程,东方乐器博物馆也不定期举行甘美兰互动工作坊、汇报音乐会等活动。本次国际博物馆日,东方乐器博物馆再次邀请到印度尼西亚艺术家Risnandar来到上音主持甘美兰工作坊。

此次工作坊中,Risnandar首先介绍了甘美兰和irama dadi的概念,以及irama dadi对每种乐器演奏的影响。随后邀请了部分观众参与到乐器的演奏中,体验乐器之间的交流。让演奏者们在演奏不同乐器的同时,做到始终保持音乐的和谐,这样的音乐演奏表现出了合作、放松和智慧的重要性。Risnandar认为,甘美兰乐器演奏的合作内涵正是研究甘美兰的意义以及甘美兰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到场的观众沉浸在这场跨文化的美妙体验之中,积极地与Risnandar交流了甘美兰的音阶、节奏等问题,演奏者们热情地合作也使甘美兰音乐的风貌在本次工作坊中展现得更加全面、立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乐器博物馆

“一带一路”精品乐器展持续进行中

上音开放空间邀您共赏

音乐之美、建筑之美、城市之美

供稿:东方乐器博物馆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