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看诊过程中

很多家长都发出疑问?

生长激素是不是激素?

听说打生长激素有很多不良反应?

我家孩子这个情况可以打不?

我家孩子这个情况可以不打不?

今天我们就请生长发育科邓荣教授为您一文讲透。

生长激素=激素?错!

生长激素是由大脑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它的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又称生长抑素)的调节,还受性别、年龄、运动和昼夜节律的影响。

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刺激肝脏等器官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用于骨骺板中的软骨细胞,直接刺激骨骼的生长,因此是长高的关键。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将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从而影响身高。

目前临床常用的生长激素全称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由体外重组DNA技术获得,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结构、生理、药理作用完全一致。而我们日常所说的“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来源(肾上腺分泌)、作用(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和副作用(可累及全身几乎各个器官、系统)与生长激素完全不同。

身高不够就来打?错!

临床经常碰到这种“一厢情愿”:邓医生,我们父母两个都不高,但想让儿子长到180cm,给他打点生长激素吧!

生长激素不足会引起矮小症,但不能说孩子身高没长够就是生长激素缺乏。很多原因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孩子个子矮到底是什么原因,需要经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生长激素缺乏症、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身材等,需要用生长激素治疗。

孩子并不缺乏生长激素,但全班最矮,

要不要打?可能!

孩子非常矮小(全班最矮),但是检测并不缺乏生长激素,他需要治疗吗?对于这部分孩子,是否可以打生长激素,仍存在争议。

2003年,美国FDA批准将生长激素用于原因不明的异常矮小,要求是身高低于参考曲线1th(低于2.25SD),或者成年预测身高低于160cm(男)或150cm(女)。

通常来说,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P3)者,是判断矮小症的标准。低于第3百分位数(P3)者,也就是下表中左边第二列,家长们可以对照看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矮小的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是正常的,甚至有些可能很高,只是由于对生长激素不敏感而导致身材矮小。

现实生活中,家长(孩子)因学习、就业、择偶等,想通过打生长激素去追求“平均正常”身高,去改善生活质量或获得心理感受。这种情况,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

如果你的孩子在偏矮的状态,邓荣医生建议:平衡饮食、保证睡眠、合理运动等,同时需要在专科门诊定期随访。

生长激素不良反应是什么?

据统计,生长激素临床应用30+年,整体使用很安全,临床上偶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关节水肿疼痛,多在短期内或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目前积累的大数据提示,这些不良反应并不会对孩子造成终生伤害。另外,来源于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重组人生长激素药品治疗并不会增加无肿瘤患者新发恶性肿瘤的风险,没有数据显示会导致糖尿病和不孕不育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多少?

全球超50万+患者多年来的安全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低于3%。

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孩子需要定期在专科门诊随访,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不良反应等。

会不会对生长激素治疗产生依赖?

不会!

临床上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大部分是自身不能分泌生长激素或分泌不足的孩子,一些性早熟的孩子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剂量、使用时间都会经过医生严格控制、长期监测。一旦停药,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在3-6个月会恢复到用药前的状态。相比治疗期间,生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会给人造成停药后孩子不长个的错觉。

其实,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停药后生长速度短期内减慢,只是因为其遵循自身原有的分泌状态,需要继续用药帮助才能达到满意身高;有的孩子因其自身生长激素并不缺乏,停药后经过青春期,有相对满意的生长速度实现追赶。

邓荣教授强调:相信科学,规范诊疗!

在接诊过程中,碰到“一味追高”盲目要求给孩子用药的家长,也遇到医生诊断“孩子生长激素不足,建议用药,但一看到激素就逆反”的家长。

身材矮小并不是一种缺点,也不是在学校受欺负或在生活中遭受不幸的理由。普通人需理解个子矮的人会因为身高遇到的一些难题;同时,生长激素也不应被污名化,对于真正的矮小患者而言,它是目前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