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千年文脉 让潮州文化绽放新光彩
潮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古有“岭东首邑”之称,三山环抱,韩江如带,文脉连绵,底蕴深厚。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并嘱托“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近年来,潮州锚定“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目标,统筹各单位资源力量,大力实施潮州文化大发展、大传播等六大工程,推动潮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兴盛水平,促进潮州文化繁荣,让潮州文化绽放新的光彩,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提供坚实的精神文化力量。
红色潮剧《茂芝·星火》精彩上演。
坚持赓续文脉 夯实文化自信自强根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古街古建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连年来,我市遵循“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从文保单位到名人故居,从历史街区到全城格局,由点及面带动全域整体提升。去年,我市完成4个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廖厝祠、铁巷陈宅等“百家修百厝”项目完工,古城的历史文脉更好地得以传承。
廖厝祠是潮州古城中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是潮州祠堂与宅第融为一体的代表作之一。廖厝祠修缮工程作为潮州“百家修百厝(祠)”重点项目,工程自开展以来,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文物修缮原则,确保文物安全,延续历史文脉,重现廖厝祠昔日风采。届时,廖厝祠布展工程将探索“文物+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活化利用,将其营造为展示潮州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文化窗口。
修缮古城文物,活化古建资源,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新魅力。天井、莲缸、红砖、厝角头……走进下东平路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可以看到,这里潮州元素满满,浓郁的潮州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像是回到了老厝一样。这是我市促进文商旅融合,保育活化古城的一个典范。
广济桥上舞龙。
近年来,我市聚焦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育活化。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家修百厝”“微更新”“微改造”,加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广济桥等文物保护利用,推进镇海楼续建、百花台历史文化街区等工程,整体性保护提升道韵楼、龙湖古寨等历史文物。其中,太平街道甲第巷潮绣工作坊以及西马路清代麒麟照壁的发现、修复及活化利用,是绣花功夫“微改造”典型的案例。众多文物点、文保单位、街巷在修缮中重新焕发光彩,让古城居民感受家门口的历史文化之美。
与此同时,加强文化基础性研究。打造潮州文化大学堂、潮州文化论坛、“金山观潮 大家读城”系列活动等活动品牌,推进“潮州文化源头探究”等主题的考据。编纂出版《潮州文化丛书》(第二辑)、《红色潮州》丛书,讲好潮州故事,挖掘文化内涵。面向海内外推出潮州文化大学堂系列图文报道、宣传视频,全面展示“中原古典文化活橱窗”,让世界更了解潮州、爱上潮州。
坚持保护传承 让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咚咚锵,咚咚锵……”伴着锣鼓节奏,左右手两根舞槌上下翻飞,今年春节期间,在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一支脸涂油彩的英歌舞队和鼓而舞,在昂扬激进的锣鼓声中流畅切换着排列阵型,展示英歌舞豪放、遒劲的阳刚之美,赢得现场观众喝彩声阵阵。
“英歌舞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潮汕地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遇节庆,全村人都一起参与。”省级非遗潮安文里英歌舞市级传承人杨应锋说,“保护非遗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据介绍,自2005年重新组建以来,文里英歌队不断发展年轻队员,并多次参加文艺展演,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非遗集市。
潮州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7项。以潮州工夫茶艺、潮州音乐、潮州木雕、潮绣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中外,是潮州文化强市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年来,潮州非遗传承人中出现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从老一辈手中接过非遗技艺的接力棒,创新传承方式,为非遗文化注入青春活力。我市通过出台相关规定,推动非遗内容融入中小学文化教育,鼓励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鼓励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进校园传承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穿针引线、起针绣制、收针打结……去年暑假在陈伟南文化馆里,在潮绣非遗传承人刘瑞玲悉心指导下,近20名小学生绣制出特色图案。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里,国家级非遗潮州铁枝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陈培森指点学生们表演起《井边会》等经典片段。
潮剧进校园。
我市加快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完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制定《潮州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开创全国在文化领域协同立法的先例,潮剧获评国家非遗优秀实践案例。以“戏剧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潮剧公益培训班”为抓手推动潮剧进基层传习。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潮州入选首届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名单。
坚持文化赋能 推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千年文脉,悠悠古城。近年来,潮州文旅名片名声在外,游客从四面八方前来听潮剧、尝潮菜、品工夫茶、赏非遗,已成为这座古城常见一景。
文创集市。
买文创产品、观非遗技艺、尝潮州美食……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古城区牌坊街的文创集市人流如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共赴“潮”味十足的文化盛宴。在文创集市上,潮绣、手拉壶、金漆木雕虾蟹篓微雕摆件等非遗作品琳琅满目,单丛茶、老香黄、古城特色冰淇淋等潮州美食满足大家的味蕾,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围观选购。商家们热情地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讲解各类文创产品的潮州文化元素。此外,文创集市还举办街头艺人表演(歌手演唱),“潮起潮剧·文创快闪”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在逛吃玩乐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潮州文化。
潮剧新春惠民演出。
在加强文化产业规划上,我市坚持以“文化之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促进潮州非遗和工艺美术产业、新闻信息服务业、演艺业、创意设计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对韩江两岸、沿海区域、生态区域加快文化产业布局,推动“一轴两带”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大力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世界美食之都“三区一都”创建工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世界美食之都已获评),加大力度培育“专精特新”文化企业,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走好“精品+产品”路线,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义井巷由古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
着眼全域旅游,我市重点做强文旅经济,将潮州文化注入“食住行游娱购”全链条,构筑以古城旅游为龙头,江海蓝色旅游、革命红色旅游、乡村绿色旅游特色发展的多元文旅体系,大力发展“潮”味十足的创意工作室、茶舍、书吧、民宿客栈,完成下东平路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潮州有熊酒店)建设,开展“潮州人家”优质民宿品牌、“潮州旅游宴”打造,配套出台《潮州市民宿管理办法》等规章,古城区民宿客栈、茶馆茶舍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潮州古城获评广东省旅游度假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牌坊街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脉赓续,春秋流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潮州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强潮州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保育,重塑文旅融合新路径,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潮州文化,让历经千年沉淀的潮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