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之后的一个热门领域,放射配体疗法(RLT)这一核药赛道正在悄然升温,颇受制药企业青睐。以诺华为代表的多家MNC或通过并购合作,或通过股权投资,也在不断加码,推动其繁荣发展,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放射配体疗法因其在肿瘤领域展现的治疗潜力,加上2022年全球首款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靶向放射配体疗法Pluvicto的获批上市及其展现出的商业化实力,不仅激发了全球核药市场研发的热情,更将诺华推向放射配体疗法领拓者之位。

5月3日,诺华宣布以约18亿美元收购Mariana Oncology。

Mariana Oncology是一家处于临床前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新型放射配体疗法(RLT);根据协议,诺华将支付10亿美元前期付款,并可能再支付7.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近五年,诺华在核药赛道的交易布局已近百亿美元。

当全球TOP10药企里80%都在重磅押注当今制药领域最火热的ADC赛道之时,诺华却另辟蹊径加码放射配体疗法。

背后的勇气和力量是什么?

01填补临床空白,激发无限商业潜力

癌症依然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当前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挑战。

其中,前列腺癌却往往被忽视,殊不知其已成为男性患者的头号杀手。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男性群体里,前列腺癌在全球64%的国家发病率位居第一,在全球35%的国家是男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在中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前列腺癌发病人数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虽然中国前列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达69.2%,但与发达国家95%以上的生存率相比仍有差距;其中,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是“罪魁祸首”。在欧美,转移性前列腺癌仅占5%左右,但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54%。

而提升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的方法与所有疾病一样,不仅要依靠早诊早治,创新疗法往往也是必要之务。

诊断方面,PSMA PET/CT在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的检测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PSMA作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超过80%的前列腺癌细胞表面高表达,尤其在低分化、转移性和雄激素非依赖型细胞中表达更高,因此对早期微小病灶也能及时发现。

但是,治疗方面,目前标准疗法对许多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效果不佳,多数仍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且预后很差。

而随着全球首款用于mCRPC患者的靶向放射配体疗法Pluvicto获批上市,为这些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放射配体疗法(RLT)利用肿瘤靶向载体将放射性同位素送到病灶,能精准杀伤癌细胞。

RLT的特异性取决于肿瘤靶向载体的特异性;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取决于靶向载体穿透肿瘤组织的能力,以及“携带”的放射性核素活度。

综合来看,由于β射线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效用能力比γ射线强,目前在放射配体疗法里,177Lu(镥)为代表的β核素以良好的靶向性、合适的物理性质、相对较长的半衰期、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与其他技术兼容性强(可以与其他诊断或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在各项研发与临床结果较为突出。

此外,放射性同位素既有示踪性,又有杀伤力,使RLT成为临床实操中唯一能够实现“所见即所治”。

而诺华的Pluvicto也展现了强大的“印钞机”实力;在上市后首个完整商业年就触达10亿美元的门槛(销售额同比增长261%),诺华预计其销售峰值将超过20亿美元。

在创新药领域,年销售额“10亿美元”被视作衡量一款新药能否跻身“大药/畅销药”行列的核心标准。

而这样一款肿瘤药“重磅炸弹”的诞生,既彰显了市场对诺华前瞻性眼光的充分肯定,也将成为诺华作为全球肿瘤领域“探索者”不断突破自我,向高峰攀登的核动力。

02领拓放射配体疗法,诺华躬身入局

当众人追逐“热点”时,总有少数独具慧眼者,能洞察到更深远的未来。

根据MEDraysintell的数据,全球核药市场规模2022年超过70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到3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仍然是一个利基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放射配体疗法领域,诺华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领军者。

从2013年截至目前获批的RLT药物仅有诺华的Lutathera、Pluvicto。

2018年,Lutathera获批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进展性、分化良好(G1及G2)、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成人患者;成为全球首款上市的RLT药物,开启了放射性药物靶向治疗新时代。

2022年,Pluvicto的获批更是结束了mCRPC患者长久以来疗效不佳的困境。

依据诺华官方信息,在临床III期实验PSMAfore中,Pluvicto与(前列腺癌标准疗法)ARPI头对头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rPFS(12.0月vs5.6月)、响应持续时间DOR(13.6月vs10.1月)以及客观缓解率ORR(50.7% vs14.9%)三个指标方面,Pluvicto均优于ARPI疗法。

刚刚结束的2024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也公布了Pluvicto的III期临床试验PSMAfore的最新数据。根据这些结果,Pluvicto成功达成了主要的研究目标,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实现了超过一倍的增长。更令人振奋的是,接受Pluvicto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比例达到了对照组的近8倍之多。

据悉诺华即将向FDA提交Pluvicto的mCRPC一线治疗申请,或有望改变前列腺癌治疗标准。

自2017年起,诺华就开始重金押注RLT领域,以39亿美元收购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获得Lutathera。

2018年,又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公司,获得两款RLT核心产品:目前已上市的Pluvicto (177 Lu-PSMA-617)、锕系核药225 Ac-PSMA-617。(后者于2021年4月开启临床I期的试验,预计将在2027年取得结果。)

2023年,诺华肿瘤业务取得了显著增长,营收达到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占集团总营收的30%,从而跃升为集团第一大业务。其中,两款核药Pluvicto和Lutathera表现尤为突出,Pluvicto营收达到9.8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61%;而Lutathera的营收也达到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这两款药物的销售额再创新高,Lutathera销售额同比增长14%、Pluvicto同比增长是高达47%。

Lutathera和Pluvicto在临床和商业领域的双重成功,不仅巩固了诺华在放射配体疗法赛道的领导地位,更促进了全球核药市场的再次繁荣,这一趋势吸引众多TOP药企纷纷加入,为肿瘤药领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推动了行业的持续进步。

理论上RLT能够将治疗性核素递送到身体任何地方的靶向肿瘤细胞。因此,诺华也在致力于多样化RLT产品的研发,寻求新的同位素、配体及联合治疗方案。这些研发努力不仅局限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前列腺癌等特定领域,还广泛地拓展至乳腺癌、结肠癌、肺癌、胰腺癌等多个疾病领域,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创新的治疗选择。

截至2023年,诺华在全球共有约10款放射配体疗法相关的在研产品,覆盖多项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

经过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诺华在2023年已成功完成了战略转型,成为一家完全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的公司,放射配体疗法作为诺华的五大关键技术平台之一,为其在医药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满足RLT平台日益增长的需求,诺华在全球范围内精心构建了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网络,并配备了专业化的供应链和卓越的制造生产能力。

而中国作为诺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无疑是其增量市场的关键所在。

03以创新承诺中国,深入产业融合发展

诺华在中国已深耕超过三十年。

在其成功创新转型之际,愿景之一是将更多“同类首个”以及“同类最佳”的疗法尽早,或与全球同步第一时间引入中国市场。

其中,全球首款针对mCRPC患者的RLT疗法Pluvicto的引进自然更具重要意义。

在全球市场中,核药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药物类型。然而,在中国,由于核药特殊性,市场进入壁垒高、监管措施也极其严格,企业在进入市场前需要通过多个监管部门认证,此外,物流配送也是核药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核药市场未能充分市场化,且至今未有RLT新药获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如此,未被满足的需求很大,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近年来,随着核素供应支持、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及监管政策驱动,中国核药市场的商业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2021年5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中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核药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并步入市场化正轨。

2023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放射性药品创新,鼓励境外已上市原研放射性药品在我国境内进口注册,并提出将对临床急需的放射性药品上市许可申请给予优先审评审批。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中国在全球核药市场中的份额目前仅占6%,然而年复合增长率却仅次于生物药,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中国核药市场的份额有望超过21%,并在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60亿元。

而未来如何从根本上激活中国核药生态链,需要决策者、药企以及整个行业共同思考并积极行动。

作为放射配体疗法领军药企,在产品方面,诺华Pluvicto已在中国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其中,针对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一项III期研究(CTR20221475)及针对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一项II期研究(CTR20230317)均已完成患者招募。

在供应链方面,2023年12月,诺华宣布将在中国投资建设一家全新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旨在加速将创新型放射配体疗法引入中国,以造福广大肿瘤患者。这一位于浙江省海盐的生产基地,投资总额预计超过6亿元人民币。基地建设将严格遵循安全高效运营的最高质量标准,在相关药物获得监管部门批准许可的前提下,预计于2026年底投入生产。

建成后,将成为诺华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生产基地。

在团队建设方面,诺华中国自6月1日起,在现有的乳腺癌团队、血液肿瘤团队、肺癌及实体瘤管线团队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国际业务部中国放射配体疗法团队。该团队的成立将极大地推动创新型放射配体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引进进程。作为诺华肿瘤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RLT团队的建立旨在造福更多中国患者,为他们带来更为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生态体系方面,诺华致力于积极促进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的蓬勃发展及政策的有效落地,并深入参与构建富有活力的生态环境。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诺华CEO万思瀚博士提出建设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放射配体疗法在中国的研发与应用。

在4月举行的2024年放射性药物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放射性药物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诺华正式成为放射性药物分会的副会长单位,这也是跨国药企首次加入该组织,此前该协会的会员单位均为国内公司。这不仅彰显了中国核药产业发展的开放包容态度,也进一步凸显了诺华与中国核药产业深入融合、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时代浪潮下,放射性药物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它不仅承载着国家重点扶持的期望,更是医疗卫生事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2021年以后,中国核药市场融资次数和金额都迎来攀升,资本的增长如同助力引擎,推动着企业不断向前。

在这片政策、资本、市场欣欣向荣的蓝海中,需要更多像诺华这样保有初心的高质量参与者加入,共同铸就放射性药物产业的辉煌未来,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