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鸿茅药酒配制技艺”以传统医药类别人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鸿茅药酒的传统配制技艺——“八步古法”,包括独特的“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等8个步骤和69道工序。这些工序细节上的讲究,蕴藏着太多科学道理,好多方面巧妙利用当地气候、环境等便利条件,化简单为神奇。时至今日,鸿茅药酒的关键工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数字化—即符合GMP 标准的现代化工艺,但其深层次的讲究,还是沿用“八步古法”。
十世相传的鸿茅药酒配制工艺,很好地蕴含了中医药文化的“修合之道”,体现了鸿茅先祖“良药济世,精工取繁”的理念。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八步酿酒工艺内容:“八步古法”酿酒工艺。
(一)选药—“药选道地,质取极精”
鸿茅药酒一直遵循“非上等道地药材不用”的自律,建立了严谨的辨地选药规范。如方中的“苁蓉”只选阿拉善右旗所产,枝壮油亮、肉质肥厚者方能入药;又如“黄芪”则选用外蒙库伦产的绵黄芪,先切成斜片,其根粗、黑心部分不用;再如“沉香”以沉入水底的为佳,不沉的不选•••凡此种种,一丝不苟。
(二)炮制——“君臣佐使,繁细周密”
鸿茅药酒原料中药材的炮制独具匠心。先取砂仁、肉桂、白豆蔻、红豆蔻、荜茇、沉香等6味药材,用红铜药碾共研粗粉;其余制何首乌等56味药材,或切片或捣碎,另用石磨共磨成粗末;小茴香以牛奶浸泡后再经盐炒;最后将麝香用银碗研细,以蜡纸包封待用。
(三)另煎——“人参苁蓉,温煎备用”
将人参、双云(肉从蓉)两味贵重药材,加3倍量水,文火煎煮两个时辰,将煎液以棉纱滤过,再将浓缩滤液放冷备用。
(四)鼎合—“鼎炼内烧,热浸合药”
鸿茅药酒最为独特的工艺,就是取自道家长生术的“鼎炼内烧”合酒法,在旧时民间被渲染为“烧鸿茅”。制时以水火鼎添入自酿纯粮白酒,再按配比加入药料、赤砂糖、冰糖、小茴香,用文武火加热熬之,边熬边用湿柳棒搅拌,待药液升炼剩余六成左右,用柳棒挑拉成丝即可盖熄火焰。
(五)封坛—“去霜入器,众药调和”
撇去烧炼药霜,将药酒液盛入陶缸内,即以棉布包封口血冷却,之后加入豹骨膏、麝香搅匀,再封布包并抹上黄土盐水和成的稀泥封实,最后将坛口用油布扎紧。
(六)泉浸—“冷泉浸镇,降燥祛火”
药酒封坛后,先入冷泉井,浸三日三夜。泉浸是“烧鸿茅”后对药酒原液“去其火气”的重要过程。
(七)地养——“地养其阴,天酝其神”
经过泉浸之后,再埋入地下三尺,历时须过九九八十一天,再择吉日吉时取出,是为“取地气以养其阴”。通过长时间的地下贮存沉淀,使药酒原液中的众多药物成分之间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初具“阴阳调和、温热绵厚”的特点,功效口感更上层楼。
(八)茅缩—“束茅以缩,滤残取清”
此为鸿茅药酒最后一道神秘而独特的工艺,来自晋楚遗风,起源于三千年前周室天子祭祀神农远祖的仪式,鸿茅名中“茅”之真义,便是发隐于此。经过秉烛焚香祷告之后,再以茅束缩酒,滤除残渣取清液,始成一剂“济世宁人,饮之奇效”的灵酒妙药。
鸿茅药酒的疗效,主要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痛,妇女气血亏虚。
在各种珍贵药材的全国性大流通之前,鸿茅药酒所需的相当部分药材,是在凉城县特别是厂汉营境内就地解决的。早在1223年,丘处机给营盘梁一带药材的评价就是“七星之地,虽盛长仙草,但无识圣药之人”。
凉城境内的光热水土条件决定了当地所产草药品质很好,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当地的药材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种植都比较适宜,历史上清代早期内务府道医来厂汉营的南北仙人窑种植药材,日伪时期同仁堂受日本人胁迫在王大仁窑附近的脑包山种植人参。
鸿茅药酒发明之初,其采药地主要是在南北仙人窑附近一带及东西马头山之间。但随着用量的增大和全国性药材市场的畅通,乾隆中后期逐步开拓了其他药材产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