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桥林在某一时间段有着极高的关注度,一方面是极佳的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是地铁的超前布局,然而之后却逐渐淡出主流视线,几乎没了声响,不禁让人有些唏嘘。好好的产业高地桥林,怎么突然就没人关注了呢?

01 超前布局

01 超前布局

在新城发展之初就率先铺上地铁的老实说并不多,大多数板块都要发展好多年地铁的承诺才会逐渐兑现。不管说是运气也好,还是说当年对他的高期望,总之桥林在地铁上确实实现了超前布局,让一众小伙伴都羡慕的要命,比如说板桥。而且还是直通河西和南站的那种,两大中心全都占了,交通层面实际上都不比江北10号线沿线的板块差,可见条件有多优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地铁S3在桥林内部的走线现在看来却极为奇怪,地铁最看重的就是对于人口的覆盖,而S3在桥林的走线却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点,线路经过之处完全是待开发的全新区域。但实际上后期桥林开发乏力,7个站点中,仅有林山和兰花塘站确实覆盖到一些人口,双垅旁边是科学城也勉强算吧,而其他站点出来不好意思就真的是荒地或者农田了,到现在大部分站点连周边路网也没完成构建,事实上造成了轨道资源的浪费。

02 理想走线

02 理想走线

按照常理既然S3在桥林有7个站,怎么着也应该既覆盖一部分新建区,也覆盖一部分建成区,甚至是老镇区,按照我的理解,比如到双垅站后应该直接北上沿着步月路覆盖一部分工业片区,然后可在紫峰路交叉口,也就是台积电和雨润之间的那个路口折向西,不仅可以覆盖一部分老镇区,也可覆盖一部分河对面的新建区,同时对桥林打造的公安基地形成有效覆盖。为什么要覆盖这个地方,听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公安基地里面除了公安办公相关设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驾校的配套设施,大概率就是江北核心区的石佛驾校搬过来,所以未来这里的公共交通需求肯定是很高的,要是有个地铁那得多方便。

03 地铁白搭

03 地铁白搭

但是现实情况是地铁S3的走线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到桥林原住人口和产业的必要需求,新城区的推进又不可能全面展开,工程量太大,好好的地铁虽然通到了桥林,而且一下子给7个站,但又好像确实没帮上什么大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从台积电到双垅地铁站,如果搭乘公共交通419路,区区5公里最快也要48分钟,甚至还有更长的1个半小时的方案。从兰花塘到依维柯厂,同样也需要40分钟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效率也太夸张了,要知道从兰花塘站到永初路站(小米、阿里等企业总部聚集地),又是跨区又是过江的,也不过29分钟。可以说南京好不容易通过地铁的建设快速拉近了江北桥林与河西、两桥、南站之间的距离,但因为桥林段线路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公交和地铁糟糕的配合,让好不容易拉近的距离又再次在桥林内部被疏远,实在令人遗憾。

现在地铁都建好通车好几年了,就算线位设置不合理也没办法了,但好歹公交能不能加强和地铁的配合呢?得来不易的地铁资源得好好利用呀。当然也并不是说当初的规划就一定不合理,毕竟当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和现在有很大区别,当初的过度自信其实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