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农村出身的老同事赵敏退休后,毅然回到农村,在濒江临海的横沙岛胜利村,以自家宅基地为基础,先后租下荒田闲地150余亩,十几个春秋寒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养殖,醉心其中,这块地现已发展为岛上闻名遐迩的特色农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我踏入农庄,只见“小小村落,袅袅炊烟,路上一道辙”,立于路边木牌上的“回归田园”四个大字,苍劲古朴。绿树掩映下的几间农舍,黑瓦白墙,整洁干净;屋前一泓池水,清波荡漾,群鸭戏逐;屋后竹林翠绿欲滴,清风掠过,发出簌簌声响。院内成片的桃树、李树,花开枝头,艳红雪白,几棵橘树枝繁叶茂,果实依稀可见。听见人声,鸡啼鸟鸣鸭儿叫,伴着几声狗吠,将田园自然淳朴,超然尘世的闲适淋漓尽致地展现,让人如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在一处塑料大棚内,老赵指着枝壮叶绿的橘树告诉我,这是他潜心移栽的橘树“红美人”。红美人原产日本,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极高,在低气温地带种植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老赵的红美人从浙江台州引入,并种植于大棚内。大棚内种植了230棵,年年果实累累。从大棚出来,到了又一处橘树林,他指着橘树,如数家珍地介绍。这是“宫川”,仅一棵树就结了500多斤果实;这棵“四川蜜橘”,去年结果一万多个;这是“满头红”,特点是越长越红且年年结果,此果可食可入药。橘树林的另侧,还种了芦柑、甜橙、金橘、柚子等20多种果树,老赵对它们的生长习性、种植管理要求、果实口味了如指掌,妥妥的果树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果树的余香,我们来到一片水塘前,由东向西一字排开的五个鱼塘,分成鱼苗塘、小鱼塘、中鱼塘、大鱼塘和蟹塘。每到大规模捕捞鱼蟹时,看到网内银光闪闪的鱼儿和螃蟹时,会让人心花怒放。“那成就感和幸福感,唯田园独有。”老赵十分享受。鱼塘边上的农田上,长着一大片一尺多高的绿油油的麦草,是许多鱼儿喜爱的饲料。这里已形成了生态循环。鸡鸭羊的粪是肥料,麦草、蔬菜等是鸡、鸭、羊和鱼的饲料,油菜榨油后的菜籽是鱼儿的美餐,河塘野生的螺蛳敲碎当作螃蟹的“口粮”……

在鱼塘尽头的一大片农田上,种着多种蔬菜。“为何种得这么杂?”老赵说,这是岛上学生的“自留地”,他们认领一块地后,种上自己喜爱的农作物并完成“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全过程,以培养对土地的感情,体味农民的辛劳。“也算我对下一代的贡献吧。”老赵又说。

老赵此时俨然一个老农民。我握着老赵粗糙的双手,望着他那黝黑的脸庞和精神矍铄的模样,陡生敬意,不禁由衷称赞道:有一种诗意的退休生活,叫回归田园。(薛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