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货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愿意其他国家,在本国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

但是1900年的东北,最流行的不是清朝发行的货币,而是沙俄发行的纸质卢布,又称羌帖。

早在1896年,沙俄为了在东北建造中东铁路,兴办了一家名为华俄道胜银行的公司。这家银行是中东铁路的主要出资方,因此该公司很快入驻东北,并且在东北各大城市开了一堆分行。

开银行很正常,问题是,华俄道胜银行还在东北发行羌帖,这就有点儿不正常了。1897年,沙俄宣布实行金本位,羌帖可以自由兑换,这使得羌帖开始在东北逐步成了硬通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路是羌帖流通的重要保障。

都说一条中东铁路,半部中国近代史。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围绕着中东铁路的近代历史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1952年12月31日,这条铁路才正式回到了我们手里,此前长期在沙俄、苏联、日本手里。

  • 从1896年开始动工,1903年正式运营。紧接着围绕这条铁路,便爆发了著名的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后,将中东铁路的南延线,割让给了日本,南延线因此改名为南满铁路。
  • 1929年,张少帅执掌东北以后,为了夺回中东铁路主干线,与苏联打了一仗,史称中东路事件。结果损失了1万人,惨败而归,还丢了黑瞎子岛。
  • 1935年,日本长期破坏铁路运营,导致苏联无奈之下,只好以1.4亿日元的价格,将中东铁路卖给了日本旗下的伪满。这么一来,日本便完全占领了中东铁路。
  • 1945年,日本战败,中东铁路中苏合营,但前30年的经营权归苏联所有。直到1952年,该铁路才回到我们手里。

沙俄在1903年铁路开通的同时,也在疯狂推广他们的羌帖,甚至只允许用羌帖购买火车票、火车站的商品,直接让羌帖火了一波。

火车就是经济保障,沙俄用中东铁路,将他们的羌帖兜售到了东北的每个角落,效果别提多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羌帖保值甚至升值,也是它们能在东北流通的关键。

羌帖并不是本国法定货币,即便1900年到1905年,沙俄占着东北全境,可这是非法占领,东北依旧是我们的土地,所以说,沙俄在这里发行的任何货币,都不是合法货币。

这一点沙俄也考虑到了,这就是他们提前安排华俄道胜银行出资修建铁路的原因。这家银行表面上是一家民办企业,实际上是沙俄当局控股。

民办银行,发行自己的商票,总没什么问题吧?关键是这种商票贼好用,不仅有沙俄金本位背书,还与当时最时髦的铁路挂钩,怎么想都不会贬值。

那时候的东北有2000万左右的老百姓,而且这里正在大搞建设,用工特别多。再加上沙俄、日本这类国家的外企在当地扎根,使得这里老百姓的工资水平比当时清朝其他地方都要高。甚至有人说那时候的东北,是整个亚洲最富裕的地区。

所以说,羌帖在东北流通,完全具备基本条件。银行、铁路经营良好,无一不为羌帖保值甚至升值打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爆发后,羌帖持续走低。

沙俄的羌帖,又称罗曼诺夫票,可以直接兑换黄金,这是保证羌帖成为硬通货的关键。而且沙俄在发行羌帖前,对保证金和发行额度也有过明确的要求,这让懂点金融的人,心里都有了底。

即便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沙俄的军队撤出东北,只保留了一部分维护铁路的工作人员,可依旧对羌帖的流通影响不是很大。毕竟中东铁路主干线还在沙俄手里,而且沙俄还没有崩盘,羌帖依旧可以随时兑换黄金。

真正让羌帖走低的,是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卷入这场战争以后,消耗了大量的军费,超发货币成了沙俄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1914年沙俄每个月发行6000万卢布,1915年每个月发行2.2亿卢布,1916年每个月发行3.1亿卢布。

流通到东北北部的羌帖,也从1亿增加到了4亿。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1914年一战开始后,沙俄以战争为由,暂停羌帖兑换黄金。一时间羌帖成了没有准备金的货币,随时将失去货币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羌帖持续走低几乎成了定局。战前100卢布和100大洋基本可以等价交换,等到1917年100大洋至少能兑换800卢布,甚至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俄覆灭,羌帖随之成为废纸。

我们刚才提到了,羌帖又称罗曼诺夫票,为啥呢?因为这是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之下发行的一种纸质货币。

纸质货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张纸,有国家背书或者有足够的准备金时,这张纸才能称之为货币,否则就是一张废纸。

1917年3月,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沙俄宣告终结。罗曼诺夫家族都下岗了,那他们发行的羌帖还有啥用呢?

事情不是一下就影响东北的,毕竟沙俄非常大,而且远东、西伯利亚的广袤地区,还有不少沙俄的余部,且尼古拉二世还活着,因此大家觉得罗曼诺夫家族还有翻盘的机会。因此羌帖纵然在这段时间贬值厉害,也不至于成为废纸。

这一年的11月份,苏俄取代了资产阶级集团,成为了俄国欧洲部分的主导,羌帖又跌了一大截。

到了1918年7月,尼古拉二世全家都被灭了,沙俄余部纵然还在顽抗,可战场上依旧节节败退。羌帖在这一年,基本成了废纸。

有人说,不是还有铁路吗?不好意思,那时候俄国局势太乱,有资产阶级临时集团、苏俄、白俄等内部势力,还有十几个协约国武装入侵,铁路未来归谁,怎么运营,能否正常运营还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给羌帖担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俄道胜银行在1926年惨淡倒闭。

沙俄在东北发行羌帖的行为,无疑是打算将华俄道胜银行,打造成清朝未来的央行。先东北,再整个长城以北地区,其实都流通着大量羌帖。

如果计划顺利,该银行成为清朝央行,是极有可能的。到时候清朝数亿人可就都在给沙俄当局打工了。

这如意算盘的确很响,奈何沙俄当局永远不可能看得到了。

羌帖成为废纸,严重损害了我国东北地区老百姓的利益,若干家庭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日子别提多苦了。

华俄道胜银行也不好过,沙俄当局没了,他们失去了大靠山,总部也只能搬家到了法国巴黎。羌帖不断贬值,他们遭到了挤兑,分行一个个关了门。

1926年,该银行以投资失败为由,宣布破产,一个时代彻底终结了。

北方邻居对东北的金融掠夺,其实并没有终结。

1917年3月,沙俄虽然没了,可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集团,取而代之,成为了俄国的掌舵人。他们为了弥补军费亏空,立马发行了新的羌帖,俗称克伦斯基票。

克伦斯基是当时俄国资产阶级临时集团的话事人。

东北老百姓吃够了罗曼诺夫票的苦,自然不肯继续上羌帖的当了。结果不知道他们走了什么关系,得到了东北部分高层的认可,从而再次在东北流通开。

不过伴随着1917年10月,资产阶级临时集团垮台、苏俄取而代之以后,克伦斯基票也和罗曼诺夫票一样,严重贬值。

此后1918年俄国部分集团,在东北发行的霍尔瓦特票、西伯利亚票等,在苏军取得节节胜利后,也基本都成了废纸。

可以说,北方邻居最为动荡的那段岁月里,基本每个集团都把东北当成了他们的提款机。似乎在这里发行货币是正常合法的行为,且能迅速回笼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