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确诊后10年内,60%~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DPN),而其中50%的患者会发生疼痛,即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DPNP),又称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的症状以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常见的疼痛主要包括自发性疼痛、刺激诱发性疼痛。

▶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灼痛、刺痛、钻凿痛、撕裂痛、电击痛等,严重时剧痛难忍。

▶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疼痛程度较正常情况下更重;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而导致的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认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能完全阐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患者的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的主要触发因素,高血糖可引发机体神经纤维损伤及炎症、氧化应激,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从而致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疼痛症状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夜间入睡困难,而长期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导致其出现困倦和乏力,继而精神恍惚,严重的还会出现失望、烦躁等精神障碍。同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疼痛还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间接导致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建议此类患者应及时进行药物疼痛管理,临床中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镇痛药物等。但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来说,药物控制疼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长期的糖尿病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主要由长期高血糖引起,实现更优的血糖控制可改善糖代谢,减少神经损伤,并且可以提供短期和长期的疼痛缓解,防止神经持续受损。此外,严格的血糖控制还可更好地阻滞疾病进展,因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一些非常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部伤口愈合能力可能较差,最终会导致肢体受损、局部或全身感染、败血症、截肢,甚至死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血痹”、“肢痹”、“痿痹”、“筋痹”等范畴,因疾病日久,耗伤气阴,致使血行瘀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由此引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在临床中,多采用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因此类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合并症和异常体征,病程和临床症状也表现迥异,故临床上我们多辨证施治,根据本病“不通则痛”这一主要矛盾,以化瘀祛痛、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方法,佐以清利,活血,泄浊以祛实邪,临床收效较好。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专家提醒,疼痛虽是身体的报警信号,但是疼痛无小事,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痛,还要经历疼痛带来的情绪问题。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有疼痛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采用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远离疼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