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在最新一期的《瑞私拜》节目中,赵国瑞与心理学教授迟毓凯深入探讨了为何当代年轻人谈恋爱的数量越来越少,以及放弃亲密关系、选择寻找搭子或进行素觉约会是否真的是个好选择。

迟毓凯教授表示:搭子文化不能完全替代恋爱,年轻人应该勇敢去恋爱,追寻真正的爱情。

对于教授的观点,我深以为然!但实现起来却很难。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8-30岁被称为成年早期,主要心理任务是解决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顺利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如果危机没有得到解决,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人,应该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儿,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对于结婚的热情度也在下降。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中国的结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后,结婚率开始逐年下降,到了2022年,结婚率已经降至4.8‰578911。与此同时,离婚率自2000年的0.96‰上升至2020年的3.1‰,但在2021年由于实施离婚冷静期,离婚率下降至2.0‰。

结婚人数也在减少。2013年,中国的初婚人数达到了2386万人的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2021年已经降至1158万人,比2013年下降了51.5%5。结婚登记对数也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到了2022年的683万对,连续九年下降,并且2022年的结婚登记对数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新低。

在2020年元旦,我参加过一个沙龙。

当时有位阿姨,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的女儿:她在北京工作,30岁了还不找对象。我的大部分同事都抱孙子了,这事儿让我们老两口抬不起头来。

每次,我催她找对象、结婚,她就说:不想像我一样当个老妈子伺候人,就这样过一辈子太憋屈。

物质发达,信息传输速度加快,现在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需求。我认为,这是当下年轻人不婚的主要因素之一。

诚然,搭子不能代替爱情,可是爱情中的融合,也意味着失去部分自由。像朋友一样的搭子,关系既不那么亲密又不那么疏远,“进可攻,退可守”,泾渭分明。

搭子文化流行,当下年轻人真的不需要爱情吗?

我认为并不是,而是童年的经历、当下的困惑、社会的压力导致他们在面对爱情时表现出了畏惧。

我有个表弟,在国内某省会城市,他的第一份恋情,持续了8年,房子都买了,准备过完年就结婚。

结果,因为一次误会,女孩不依不饶,竟然用匿名信的投诉方式,闹到了公司。两人的关系,失去了转圜的余地,草草分手告终。

如今,两年过去了,表弟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他的态度是:能过就过,不能过就拉倒,成年人只做选择!

表弟现在消极的态度,不得不说和8年初恋分手,有很大关系。

还有一个影响当下年轻人恋爱热情的因素:早恋。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混蛋”的词。

就像学习一样,如果孩子没上过小学、中学、高中,能直接考大学吗?然而恋爱、结婚这一条人生主线,却常常被忽视。

早恋,仿佛是一只猛虎一样,随时会吞噬掉孩子,老师、家长避之不及。但是,我们又常常羡慕从校服到婚纱的长情,多么矛盾?!

校园恋情,单纯、美好,是任何年龄的恋爱也无法比拟和弥补的。同时,也是孩子们学习如何与异性相处的机会。

当孩子们步入社会,家长又开始催婚,可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耗空了心理资源,哪儿还有心思和他人相处?

童年经历、感情经历、就业压力、男女比例失衡、高彩礼......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产生了1+1>3的结果。

但是,人不能总是活在过去中。迟毓凯教授也说的没错,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在其他年龄谈恋爱,基本就比较务实了,或许会永远失去那种激情的感觉。

记得我的初恋去到一个100多公里外的偏僻小镇出差,刚走第二天,电话就过来了。她告诉我说:这个小镇什么都没有,买不到零食,但是车很少,适合滑旱冰。

我第二天上午请了假,去超市买了一行李箱的零食,又让她闺蜜去她家里拿来旱冰鞋,坐上长途车我就杀过去了。

晚上,我们在镇子边的沙滩上埋了一堆烟花,我们静静地偎坐在漆黑的海边,吃着零食,看着五彩斑斓的烟花腾空而起,驱散黑暗又消失。如同我们小别之后的心情一般,短暂见面之后又要分离。

现在,恐怕再也找不回当初不顾一切的为爱疯狂!

人生,就像是一段旅程,每个年龄段就好像是某一个车站,我们在合适的时间下车又上车,体验着不同地方的风景,感受着不同的感受。

如果能有一个人陪伴我们走过一段人生旅程,将会是一段特别而又温暖的回忆!

专注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一个不温不火,温度刚刚好的爸爸,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关注我,每天懂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