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五,本该合家欢庆的日子,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广州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人之一周文雍,与假称夫妻关系一起坚持地下工作的陈铁军一同被捕。面对敌人酷刑,周文雍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气贯长虹的不朽诗作: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绝笔诗》周文雍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周文雍要求与陈铁军合影,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铁窗前的遗照,刑场成为了他们婚礼的殿堂。两人牺牲后的第二天,他们在铁窗下相依而立的照片便被刊登在报纸上。牺牲时,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

漫画作者:陶阳

刑场上的“婚礼”

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由广州大剧院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出品,房千、朱明编剧,王钧执导,梁军、张晓峰、刘丁、马波、莫婕作曲。2024年复排由吴哲铭、张海庆、刘慧、刘莉欣、陈刚毅、杜明军、徐春潇、张婵、龙涛、李鸿康、林俊良、李新军、宗泽炜、黄律玮主演。故事发生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的爆发让国人迅速觉醒,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此起彼伏。广州青年学生在早期共产党员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等人的影响和带领下,革命热情高涨。其时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办学最早溯源),成为广州青年学生运动的中心。周文雍结识了阮啸仙、刘尔崧,在他们的影响和指导下,参加和领导了进步组织“新学生社”,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为了重建党组织,筹备广州起义,周文雍与陈铁军受组织委派,假扮夫妻建立据点开展工作。在严酷的地下斗争中,周文雍与陈铁军彼此被对方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炽热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渐渐产生了爱情,但他们依旧严守组织纪律,全身心投入革命斗争中。他们就像寒冬夜色中盛开的红棉,在南国这片火热的土地上默默绽放。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双双入狱,在严刑和利诱面前他们坚贞不屈,在敌人屠刀下走到生命尽头的最后一刻,他们毅然决定将彼此的爱慕公之于众,他们把刑场当成结婚的礼堂,把敌人的枪声作为庆贺他们相亲相爱、献身革命的礼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棉花盛开的红花岗刑场,为他们送行的群众流下了热泪!周文雍与陈铁军相爱相依,缓缓走上高坡,他们没有恐惧,没有悲伤,只有嘹亮的歌声与灿烂的微笑······

英雄花开,绽放羊城

经典的故事日久弥新,《刑场上的婚礼》这一极具代表性的革命历史故事,曾被改编为影视剧、京剧、粤剧、话剧等多种艺术体裁,在不同的艺术表达下焕发新生。而广州大剧院与华南理工大学也经过多次走访、采风,用歌剧的形式将故事重现,并以广东音乐、广府文化为红色经典注入新的活力,此前在广州大剧院的首次演出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聚焦报道,获得媒体及业内期刊的广泛关注:

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使红色文化史料从历史档案中“走”出来,重现英雄模范英勇事迹,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情境感召力。

——人民日报

这个英雄花开的春天,广州大剧院与华南理工大学联手,出品了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用当代的艺术语汇,让红色故事以全新的形式登上歌剧的舞台。

——新华社

我们相信,创作团队“十年磨一剑”的精心打磨,它成为精品,未来可期!

——《歌剧杂志》

漫画作者:陶阳

艺术作品的每一次再创作,都会是新一代人对于原来故事的一种新时代的注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新气象新作为。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假夫妻成就真伉俪,用充满戏剧性的冲突层层递进,诠释真挚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19-21日,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演绎革命年代的血色浪漫,当英雄花再次盛放,让我们共同见证这段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最纯真、最高尚”的革命爱情故事。

现已开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时间-

2024年6月19日19:30

2024年6月20日19:30

2024年6月21日19:30

-演出地点-

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

-惠民价-

99 199 299

(原价380 480 6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购票)

-更多精彩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