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我们许久的“房”事问题一直在被讨论。

遥想当年,许老板何等的意气风发,到如今不胜唏嘘。估计其他房地产企业也不好过。

但房产的涨跌本身就是经济周期的一种体现,它不会因为人的愿望而发生改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古代的房价照样跌。

01

瞠目结舌的唐朝房价

白居易早年拜访顾况的时候,顾况曾经调侃:“长安大,居不易”,能够想到长安城作为唐朝的帝都,生活起居的费用居高不下,相应地房产也不会太低。

白居易日后凭借着职务和俸禄的提升,才慢慢从长安的郊外搬到了市中心。

然而,像长安、洛阳、扬州这类城市,房价高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城市在唐代就跟如今的北上广深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出自网络

而且,房价即便未来真的跌了,象征身份地位、接近各种良好社会资源的社区依然会涨,这是房子的精神属性。

白居易一开始没能住到长安的市中心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不能了解的是,唐朝其他地方的房价是怎样的情况,敦煌出土的文书让我们能够做到“管中窥豹”。

唐宣宗年间,敦煌有个叫沈都和的人需要一笔钱救急,所以想把房子给卖掉,当时的契约文书写到:

“慈惠乡百姓沈都和,断作舍物,每尺两硕五升,准地皮尺数。算着舍椟物二十九硕五斗陆升九合五圭干湿谷米。其舍及地当日交相分付讫。”

这里的“硕”是容量单位,与“石”相等,唐朝一石有59.4公升,如果按每公升小麦重1.5斤计算的话,唐朝一石小麦便重90斤。

而一斗的量为十分之一石,一升的量为是百分之一石,即一斗小麦约重9斤左右,一升小麦约重0.9斤左右。

“两硕五升”小麦便约重180斤,如果以现在小麦的市价8毛计算的话,至少需要140元。

合同中的“尺”是平方尺的意思,约等于现在的0.09平方米,也就是每0.09平方米的价值便是140元,换算到平方米的话,约每平方米的房价为1555元。

表面看,不是很高,但房子的价格要与宅基地比较,且要考虑到百姓的收入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时的敦煌|出自网络

唐朝的宅基地约200平方米,以总价除以面积,可以得出这块宅基地的单价约为564元每平方米。

据相关考古报告分析,唐朝时期敦煌的民宅多是单层,容积率非常低,所以当宅基地的价格高达564元每平方米时,房价在千元之上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根据唐代敦煌的一些雇佣文书记载,在公元九世纪的后期,无论你是帮人运送货物、牧马放羊还是替人当兵,你的月收入都不会超过两石小麦,换成人民币,大约280元。

以这样的收入水平,想要买一套像模像样的房子,至少得不吃不喝干几十年。

但很快在唐昭宗年间,敦煌的房价便被腰斩。

一个叫张义全的敦煌居民卖房,面积“东西一丈三尺五寸,南北二丈二尺五寸”的房屋,最后仅卖了小麦“五十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古城|出自网络

即一个建筑面积为28平方米的房子,最后只卖了7000元,平摊下来一平方米才250元,这比起沈都和卖房时的每平方米1555元,绝对是相差甚远。

02

宋代的调控令

虽然唐代的房价下跌了很多,甚至一度到了白菜价,但唐帝国并没有出手。

除了唐昭宗时期,朝廷的权威下降,还因为当时的房地产并不是帝国的支柱产业,更不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更何况,当时还没有专业的房地产商。

唐朝政府,只是象征性地出台了所谓的“限购令”,买卖房屋要跟周边邻居打招呼,经过他们的同意才可以。

这个政策基本等于没有,即使乡里乡亲关系不好,最后不还要朝廷的部门认可吗?

房地产涨跌到了宋代,情况为之一变,迫使宋朝政府不得不认真对待。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自村疃(tuǎn)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开封城|出自网络

无论是迁居还是进城打工,都需要落脚点,自然催生了房产交易的活跃。宋人是这么描述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这就催生了专门从事房屋买卖中介的“牙行”,就是最早的房似锦们。

北宋徽宗时期,靖康耻以前的一段时间内,人口密度一度达到了每平米1.3人;

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巅峰时期达到了每平米3万人,南宋为了控制人口,还收起了环保税,那什么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水排放都开始了收税,这也挡不住人口的上涨。

有人房价才会有上涨空间,这些豪宅的价格更是狂涨至数十万贯,以购买力折算成人民币,少说也得5000万元以上。

宋朝有人感慨“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但不要就此以为宋代的高官就好过。

枢密副使杨砺去世后,宋真宗前去吊唁,因为住的太偏僻,皇帝的马车都进不去。

仁宗朝宰相韩琦也抱怨:“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jiù,租赁)官私舍宇居者,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兄弟|出自网络

神宗朝的苏轼、苏辙兄弟也是如此,苏辙晚年才在三线城市许州盖了三间房子,为此写诗自嘲,一辈子了就这么点儿产业,终于不用租房蜗居了。

见房地产交易频繁,宋朝就建立了大量公租房,一方面是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是增加朝廷收入。

但是从宋真宗开始,“禁内外臣市官田宅。”即不让京官和地方官购买公租房,这样平民百姓申购的机会就多一些。

宋仁宗年间,又出台了限购二套房的政策,“现任近臣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置屋。”即高官除了自己的房子,不能在京城买第二套房。

宋高宗感激韩世忠的功劳,所以赐予了一套豪宅,韩世忠死后即被收归朝廷。

宋朝在这方面,做得似乎很体面。当然,不能说就绝对公平,宋高宗收了韩世忠的宅子,如果对秦桧也这样才可以。

03

太阳地下无新鲜事

唐宣宗时期,是中晚唐比较稳定的时候,唐宣宗还有“小太宗”的美名,所以房价比较高是肯定的;

整个宋代经济都很发达,所以房价的困扰已经和如今类似。

但不能就此认为,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唯一晴雨表。

因为,古代科技发展不如现在,如今社会只有科技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它本身又是促进转化的力量。

与其关注房价,不如期待我们的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出现里程碑式的突破。

看鉴书友会即将正式上线啦!!!

诚邀你们与我一起,从历史解读世界,感受有趣的灵魂。在书籍里收获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

作为一名热爱且深知阅读重要性的人,我很高兴可以通过读书会,让大家更轻松地与书结缘。

届时,我们会举办主题沙龙、专场直播等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用碎片化的时间积累,实现自我提升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