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一台崭新的白色龙门架日前竖立在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的车位旁。“充电桩接地完好,指标灯、操作界面显示正常,漏电保护装置正常,没有其他异常……”移动共享充电桩投运后,“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认真检查后对记者说:“我们今年争取在全市实现移动共享充电桩有效覆盖,同时加快推动伞型共享充电桩的研发,让更多群众受益。”

“老小区普遍没有固定车位,在建设之初也没有考虑会有汽车充电桩这类大功率、大规模用电设备,存在油车占位、满电占位、飞线充电等现象,影响邻里关系不说,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张黎明说,他率领创新团队将已有的坦克链、龙门架等成熟的技术整合起来,因地制宜创新研发出更灵活、更高效的移动共享充电桩,彻底改变了以往“车找桩”的局面,避免了油车抢占充电车位的问题,见缝插针地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充电难。

建成于2013年的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共有563户,拥有新能源汽车近90辆,但仅有的11台公共充电桩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在学校管理方和居民的通力配合下,移动充电桩建设工程快速展开,很快便完成建设和调试工作。

“居民们都很关注,我们建的时候就常来看,问什么时候能用上,这让我们既感到高兴,又感觉责任重大。”国网天津城东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部市场拓展专责赵学明说。“移动共享充电桩创新破解了充电难题,满足了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让家园更加美丽,社区环境更加宁静,生活方式更加文明,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物业经理刘德春评价道。

如今,移动共享充电桩已经陆续在本市正义里、红霞里等20个小区推广应用,充电桩利用率提高4倍,成为帮助新能源车主实现“回家充电”的暖心工程。张黎明表示:“在全市实现移动共享充电桩有效覆盖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要做更精准的调研,争取更多社区居民的支持。”想着年底前充电桩的推广和研发目标,张黎明和队员们干劲更足了。

数据显示,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一季度我国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0.1%。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围绕多场景提升居住区充电设施接电服务水平,目前已在全市运营充电站1694座,拥有充电桩12768台,形成城市核心区0.9千米、市区3千米、郊区5千米的充电服务圈。(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