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积电放出“硅光芯片”开发进展的消息,原来,台积电在常规晶圆生产领域之外,还在默默发展着这项潜力巨大的技术。一时间,业界同行对此消息感到非常意外,台积电似乎正在再次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站在了新领域的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大陆半导体产业与全球顶尖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曾将“硅光芯片”技术视作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理想路径。

甚至华为在2018年曾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首款硅光芯片样品,还专门申请了硅光芯片的技术专利,但可惜之后美国的限制打压随之而来,在芯片层面的研发自然受到了很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中科院也在硅光芯片注入了很大的精力,期间也传出了很多突破的消息,但无奈基本上都是以讹传讹的假消息。

然而,直到现在大陆的硅光芯片技术仍然停留在样品阶段,而海峡对岸的台积电却传来了突破的消息。台积电已经在硅光芯片领域开始发力。

台积电硅光芯片研究先行一步

依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正与博通、英伟达等关键客户展开密切合作,已经开始着手研发硅光子技术等全新升级产品。这项技术的制程将从45纳米延伸至7纳米,初步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迎来首批订单,并且在2025年步入大规模生产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硅光芯片与传统电子芯片相比,具备快速计算、低能耗和短传输时延等显著优势。而且,在芯片升级的演进过程中,并不将焦点放在极限缩小工艺尺寸上,从而使得治具方面无需依赖昂贵而复杂的EUV光刻机。

硅光芯片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技术挑战,同时受到材料、工艺、装备、软件以及市场生态的多方面影响。要成功研发硅光芯片,通常需要依赖强大的平台、健全的生态系统,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芯片产业集群作为支撑,硅光芯片的发展将难以取得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无论是华为还是中科院,尽管已经展示出硅光芯片的样品,但在实现产业化方面仍然未能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与之相比,台积电自然拥有天然的优势。众所周知,美国那边有“硅谷”,我国的台湾岛被称为“硅岛”,全岛拥有近300家半导体企业,年产值超过6000亿人民币。由于发展起步较早,技术积累丰富,台湾岛内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自身技术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因此在硅光芯片的发展上具备了充分的实力和信心。

因此,在业界对硅光芯片前景持保守态度之际,台积电宣布与博通、英伟达等重要客户共同实现了硅光芯片技术的突破,这条消息无疑为包括大陆厂商在内的全球同行们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在台积电硅光芯片完全成熟于2025年之前,其他厂商未能推出自己的技术,那么在硅光芯片领域,台积电可能再次领先全球。

难道我们的“弯道超车”计划失败了吗?

大陆的芯片企业到底能不能弯道超车?

大陆的芯片企业在谋求弯道超车的过程中,面对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尽管如此,现如今有政府的坚定支持和成熟技术的持续积累,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渐提升,都为大陆的芯片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公司作为中国领军科技企业,对于大陆芯片产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华为在自研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麒麟系列芯片,已在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前段时间发布的mate60pro更是将麒麟9000S芯片用到了极致。华为在芯片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也为整个产业链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华为的前途值得我们所有人期待。

为实现弯道超车,大陆的芯片企业持续加强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产业链布局等方面进行努力。同时,与国际领先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交流,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只有共同推动芯片产业的全面升级,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弯道超车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契机。借助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合作,大陆的芯片企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此各位小伙伴怎么看?你们认为华为和中科院有超越台积电的可能吗?